第881章 暗夜火起(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很快,在众人护卫之中,张献忠悄悄离开羊楼镇,出了西面的大营,来到了最前线。  

此时,天色已经大亮。  

眼中看不到有官军调动,但西面那隐隐踏起、渐渐远去的烟尘,却清楚的表明,最后一波离开的官军,正向长江的方向而去。  

一个刚刚回来的探骑被带到了张献忠面前。他在张献忠面前磕头:“见过大帅。”  

“你跟官军走了多久?”张献忠问。  

“小的一行,一共三个人,跟了有小半个时辰,他两还在悄悄跟着呢,小的先回来复命。”  

张献忠点头:“官军有多少人?”  

“最少一万五,多了怕是两万,车马很多,浩浩荡荡地走了很长时间,看旗帜,都是京营的兵。”探骑回答。  

“一万五,两万…”张献忠的麻子脸发紧,如果这一万多两万人坐船到了岳州,加上岳州原有的驻兵,岳州城防必然更加坚固,他们想要攻陷岳州,怕更是不可能了。  

“你确定他们是去江边吗?”张献忠说。  

“小的也不敢完全确定。不过前面是黄盖湖,不能行军,他们能去的,只能是江边。”探马回。  

“赏!”  

张献忠扔下一个字,转身返回。  

回到羊楼镇,张献忠召集众将商议。  

“此处距离江边六十里,就算官军急行军,也需要一天,且江边没有合适的码头,这么多的人,军士战马连同辎重,上船需要相当时间,南京水师的船只,不过三百艘,运输力量有限,从这里航行到岳州,又需要差不多一天,算来算去,这一万多官军最少需要三天半时间,才能到达岳州。”汪兆麟先分析。  

众人沉默。  

汪兆麟继续:“但这不是关键,关键是,官军的意图是什么?是担心岳州危急所以派一支援兵从水路支援还是已经看出了我们的图谋,所以并不着急发动攻击呢?”  

这才是重点…  

汪兆麟所说正是众人担心之所在他们献营全部的精锐可都在这里如果官军迟迟不战,就这么耗着,孙可望那边迟早要露出马脚,一旦官军发觉,岳州城下都是老弱没有战力,那他们可就必败无疑一点机会都没有了。  

李定国不在蔺养成等人又是面和心不和能给张献忠出主意了就只有汪兆麟了。  

但汪兆麟此时却不敢献策,因为意念决定命运,不是天堂就是地狱,万一有所差池,张献忠第一个要杀的,恐怕就是他了。  

因此,介绍完情况,汪兆麟就坐下了。  

一切都等张献忠决断。  

张献忠坐在大椅里,抓着胡须,眼神凶狠,麻子脸铁青的难看…  

脚步声响,一将走了进来,却是前营副将白文选。  

“大帅,官军毫无动静,看起来今日是不会攻了。”白文选报。  

此时天色大亮,太阳已经升起,如果官军今日要战,肯定要出营列阵,现在迟迟没有动静,显然今日又是没有进攻的打算了。  

听到白文选所说,流贼将领们的脸色就更加凝重。  

时间是他们最大的敌人,拖延的越长,岳州城下的虚实越容易暴露,另一个他们的粮草并不充裕,无法长期和官军对峙,一句话,羊楼镇是战地,也是死地,如果不能速战,他们必败无疑…  

“大帅!”  

眼见没有人说话,王尚礼终于是忍不住了,他站起说道:“官军不战,我们就和他战,只要我们能咬住官军,老四从背后发起一击,依然有胜机!”  

“不错,我们二十万人,官军本来七八万,现在走了一两万,就更好战了…”艾能奇站起,表示赞同。  

其他各将也都有点头。  

二十万对六万官军,还是有相当胜机的。  

蔺养成马回回刘希尧贺锦四人却都是低头默默,他们不得已降服,手下兵马都被张献忠收走,一个个都变成了空头都督,此时见献营窘迫,他们都是幸灾乐祸,做壁上观,并没有为张献忠献言献策的打算。  

“不要咧咧了!”  

张献忠忽然站起来。  

房间立刻静寂无声。  

羊楼镇。  

张献忠的凶眼环视众人:“额们在这里着急,朱家小儿难道就不急吗?说不得也和咱们一样,这会正在商议呢,所以你们都慌一个甚?打仗最重要的就是要沉住气,遇事就慌张,还打什么仗?都回去,整理兵马,额老张自有命令!”  

众将起身,抱拳行礼,然后退去。  

张献忠瞪着蔺养成等四人离开的背影,目光一瞬间,很是凶狠。  

众人都离去,只有军师汪兆麟一人留下。  

“军师啊,你说,朱家小儿该不会发现老四了吧?”不同于刚才的信心和粗横,此时的张献忠拧着扫帚眉,很是担心的问。  

汪兆麟拱手道:“四将军行事一向小心谨慎,做伏兵也不是第一次了,怎么隐藏行迹,躲避官军的搜山,早有心得,大帅不必太过担心。”  

“额也是这么想的,但就怕万一啊…”张献忠叹。  

“四将军不是说了吗?如果有变,他会在两山燃起烽火,现在没有烽火,说明一切安然。”汪兆麟道。  

张献忠自我安慰的点点头。  

汪兆麟又道:“朱家太子不急于进攻,却在凌晨时分,秘密调兵,想要通过水路支援岳州,说明他还是担心岳州的战况的,只所以现在按兵不动,也许并不是发现了什么?而是因为他天生谨慎小心的性子。”  

“据各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