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三章 你说的让大明再次伟大,包括我们吗?(3/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西,来献媚大明皇帝!  

“沈宗伯对于矛盾的理解,在朕之上,朕倒是没有看到费利佩的迫切。”朱翊钧看完了奏疏的前半截,对沈鲤颇为赞赏。  

大帆船贸易是基于需求,而不仅仅是行政命令。  

“他站在干岸上,旁观者清,自然可以站着说话不腰疼,拍板的又不是他。”冯保日常给大明官员上眼药,能说坏话,坚决不说好话,省的陛下误会他跟士大夫同流合污。  

要肩负历史考成的是陛下,不是他沈鲤,他沈鲤自然可以基于矛盾说,以一种旁观者清的理性去考虑问题,讨论现象背后的矛盾。  

陛下作为当事人,不是矛盾说修的不好,是情绪被事件所左右,影响了判断。  

而沈鲤奏疏的下半段,主要考虑的是另外一个问题,黄金是有限的、白银是有限的、但大明对黄金、白银的需求是无限的。  

抢不如种,是陛下对开海之后国策的基本指示,沈鲤指出,这个圣训背后的深意,就是流入大明的贵金属规模,和大明生产力提高是匹配的。  

用传统儒学去解释泰西价格革命的问题,就是德不配位,泰西的德行不配那么多的黄金和白银,用生产图说去解释,就是生产力的提升连贵金属货币增长都无法满足,才导致了这股妖风。  

而大明的白银流入,主要依靠贸易,而不是掠夺,导致了大明生产力提高和白银增加相匹配,也导致大明对贵金属的需求是无穷无尽的。  

只有深切理解了抢不如种的圣训,才能理解贵金属大规模流入泰西和流入大明,造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姚光启甚至搞出了孙尚礼指数来衡量物价的增长。  

即便是白银极度堰塞的松江府,这些年的粮价、盐价等等价格,都没有翻倍的涨,甚至粮价因为舶来粮的涌入,呈现了一种相对于白银降价的趋势。  

“这沈宗伯的奏疏,尤其是后半段,竭尽谄媚,动辄圣训。”朱翊钧认可沈鲤的观点,但不认可他这种几近于谄媚的奏疏风格。  

说事儿就说事儿,搞得朱翊钧像个太阳一样闪耀,沈鲤也是,他也不怕晒伤。  

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信号,表面上看,主少国疑、大臣不附的现象已经彻底不复存在,但实际上代表着朱翊钧已经陷入了鲜花和掌声之中,新的信息茧房正在稳步构建,而且会越发的稳固。  

冯保立刻说道:“那是因为陛下说得对,还言简意赅,四个字就把事情讲清楚了,他洋洋洒洒写了近万言,才说明白。”  

朱翊钧摆手说道:“你讲的不对,朕只是对过往的历史进行了总结,他这篇奏疏,完全是他自己的理解,竭尽谄媚,动辄圣训,反而会异化掉他的贡献。”  

“这样,把这些谄媚之词划掉,发邸报就是。”  

朱翊钧划掉了近四千字马屁,让这本奏疏终于顺眼了许多,一共万言,沈鲤就写了四千字的马屁!  

以前万士和在的时候,千言奏疏也顶多一两百字的马屁,即便如此,万士和已经被骂作谄臣了,沈鲤奏疏的马屁含量飙升到了四成之多。  

在沈鲤的描述里,朱翊钧俨然是古来君王第一人。  

天资英断、睿识绝人,可为尧、舜,亦可为禹汤文武,汉宣帝之励精图治、光武帝之雍容大度、唐太宗之英武无敌、仁宗之仁恕…大明将会在陛下的带领下,永远胜利之类的屁话。  

“陛下,沈宗伯这奏疏里,阿谀奉承确实有点太多了,但抢不如种这四个字,还是要的。”冯保有些汗颜。  

冯保堂堂一个宦官,连拍马屁这种事,都被大臣们给比下去了!  

也不知道沈鲤这位骨鲠正臣,是怎么写出这么多不重样的马屁,这可是洋洋洒洒四千字的马屁,简直是屁精!  

这么多理论,但如果要精准总结,还是抢不如种来的简洁明了,但背后的深意沈鲤解释的非常清楚,的确是新的理论。  

“有理。”朱翊钧点头,就写了朱批,下章内阁,发往北衙。  

张居正、王崇古、沈鲤、张学颜四位阁臣不在行宫,但紧邻莫愁湖行宫,有一处园林,叫聚贤林,是他们在南衙的办公地点,也是他们的住所,作为阁臣,他们出行都有缇骑保护。  

“戚帅这又钓鱼去了?”王崇古满脸笑容的说道:“戚帅也是好雅兴,阅江楼确实是一个极佳的钓位。”  

“那不仅仅是钓位。”张居正摇头说道:“阅江楼是当初太祖高皇帝登高望远,察奸料敌,观察陈友谅军阵之处,但凡是南京有变,戚帅带领京营可以倾泻而下。”  

阅江楼已经完工,成了大将军驻跸之处。  

戚继光自从皇帝到了南京后,就一直在已经修好的狮子山阅江楼,那里紧邻扬子江畔,确实是个不错的钓位,但主要是为了快速响应。  

王崇古由衷的说道:“这群南衙的宵小,之所以不敢擅动,还不是因为戚帅领京营尚在,要不然怎么会如此乖巧?都学会跟自己和解了,把选贡案和南北榜案并列,说服自己,陛下是宽仁的。”  

万士和说蛮夷素来如此,他们听不懂人话,打一顿就好了,自己会和自己和解,不会和解的都会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  

这些南衙的士绅也有点贱骨头了,陛下好言好语好商量的时候,愣是装傻充愣装聋作哑,等到皇恩碎地拳打下来的时候,一个个都开始唱赞歌了。  

王崇古也是反贼出身,他就和这些贱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