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三章 你说的让大明再次伟大,包括我们吗?(2/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臣谨遵圣诲。”马尔库斯再俯首,费利佩从来不是什么善茬,安东尼奥自然有防范。  

安东尼奥的解决办法是,直接把自己王宫的安保,交给大明去的海防巡检了!表现比东亚藩属国还像藩属国。  

安东尼奥想的很明白,大明不支持他做国王,只要不让货物在里斯本集散,他就死定了,所以大明海防巡检在安东尼奥眼里是值得信任的。  

泰西有着相当长远且广泛的习俗,宫廷卫士常常用他国雇佣兵。  

金山城的消息,很快就传开了。  

而大明皇帝也将这十二万金放在了皇庄里,冯保专门弄了石灰喷灯打在橱窗里,让黄金熠熠生辉,就是告诉所有人,大明又有一个地方可以获得黄金了。  

万历维新的进程,不会因为白银流入减少,就做出改变。  

次日的清晨皇帝起了个大早,去了朝阳门外监斩,这一次又是人头滚滚,又是血流成河,皇帝依旧没有放下自己屠刀的想法。  

南衙选贡案作为万历五大案之一,引起了南衙士林的普遍注意,很快,选贡案和洪武三十年的南北榜案联系在了一起。  

大家赫然发现,这次选贡案和当初的南北榜案,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但其实本质都是相同的!  

垄断科举,垄断获得政治权力的渠道,从而垄断政治权力。  

这一联系,大家对选贡案都变得可以接受了,毕竟当年南北榜案人头落地不计其数,现在这选贡案的规模,反而看起来有点小打小闹了。  

陛下这才杀了几个人,没有瓜蔓连坐,皇帝真的已经非常宽仁了。  

南衙的势要豪右、乡贤缙绅和士林士大夫们,选择了自己和自己和解,安慰自己,陛下比太祖高皇帝宽仁。  

朱翊钧对于这种风力舆论的改变,没有过多的理会,因为大宗伯沈鲤上了一本奏疏,为皇帝陛下系统性的解释了一件事,那就是为何费利佩二世可以借到钱打仗,而大明不能。  

在近一百年的时间里,随着西班牙、葡萄牙在海上的不断开拓,尤其是富饶银矿的开采,让大量贵金属涌入了泰西。  

这一百年时间里,泰西出现了一种古怪的现象,一股妖风刮遍了整个泰西,甚至连奥斯曼人都无法幸免。  

这股妖风的主要特征是:物价迅速上涨、货币快速贬值、出现各种假币、投机现象泛滥成灾。  

沈鲤以大明最了解的葡萄牙举例,在百年时间里,一斤粮食的价格翻了整整十二倍,大明南衙一石粮才三钱银,而在泰西,一石粮的价格就要三两银子之多。  

日不落的荣耀,费利佩没有和穷民苦力共享,大航海的丰厚利润,也就是黄金和白银,掌控在少数人的手里,但市场上各种货物价格的飙升,让所有人窒息。  

于是荒谬的事情发生了。  

在根本不需要更多粮食、土地、货物、人口的情况下,泰西所有肉食者都要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更多的供应货物,增加供给,减少物品价格,防止因为‘买不起的贫民’引发的暴动和骚乱。  

此时的泰西已经陷入了极度富有和极度贫困的矛盾状态,极度富有是大量贵金属涌入,但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极度的贫困是穷民苦力买不起任何的商品,连最基本的盐、吃、衣都无法购买。  

分配可不仅仅是大明的难题,白银堰塞,也不是大明独有的现象,财富在大都会集中,货物也在这些大都会集中,人们开始自发的流动,而泰西的城市管理,自古就非常的糟糕。  

人口流动,进一步加剧了贫富分化,也加剧了耕种人口减少,土地抛荒和粮食减产。  

被称之为价格革命的妖风,正在席卷整个泰西。  

受损害最严重的两类人,第一类就是不掌握分配权力、无法享受到大航海红利的穷民苦力,但凡是风吹草动,最先承受代价的就是他们。  

第二类则是按传统方式收取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地主。  

这些旧地主,他们的实际收入,因货币贬值、不得不减租留下农奴、货物需要向大城市运送,但因为激烈竞争导致利润微薄等等因素,大幅减少,以至于贫困破产。  

以上的种种特征,和大明在开海之后社会矛盾,表现出了极高的相似性。  

旧地主们的利益切实受损,又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在万历维新中完成华丽转身,被时代的洪流所抛弃的恐惧,催促着旧地主们铤而走险。  

杨巍案、田一儁案、选贡案、池州府劫船案都是基于这种恐惧爆发。  

对于泰西而言,货币在快速的贬值,投机之风,就吹遍了整个泰西,金债券这种击鼓传花的游戏,就有了充分的时代背景。  

如果此时出现一个‘急需大量贵金属、又能提供近乎无限的货物、关键是能够提供丝绸、茶叶等奢侈品’的地上神国,就可以解救泰西于水火之中。  

因为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贵金属太多了导致的矛盾。  

这也是费利佩要蛮横的给大明加关税,又要派遣使者和大帆船来到大明进货的原因,因为西班牙人不来,葡萄牙人、法兰西人、尼德兰人、英格兰人就会来到大明。  

英格兰明知道被大明厌恶,但每年还要派出使者,明知道不会被大明皇帝接见,但还要来碰碰运气,就是等着费利佩昏招迭出的时候,趁机取代西班牙友邦地位。  

该死的法国佬似乎抢先一步,搞出了大光明教这种吊诡的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