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章 后路(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第二百八十章后路自腊月二十六起宫里就忙碌起来。  

冯皇后抱病不出,孙贵人说是坐着月子养身体,还要看顾三个孩子,也腾不出手分不出精神料理这些,是以宫中繁琐杂事今年就全都落在了姜夫人身上。  

这些事儿本来就是吃力不讨好。  

往年有冯皇后打点,即便偶有偏颇,她是皇后,谁也不敢拿她怎么样,就连私下里抱怨都不太敢有。  

但这差事倘或落在别人身上,便就没有那样轻松了。  

赵盈回了宫里两趟,觉得姜氏把这差事搞的乌烟瘴气,就懒得再回宫去见什么人,连孙贵人都随便了。  

宫里送到司隶院的赏赐倒是连连不断,吃的用的,还有每年过年时候内府司定例会做的新衣裳。  

这些并不用姜氏打点,上阳宫以往是怎么过年,都是昭宁帝早定下的定例,内府司年年照办就是。  

新贡上来的南海明珠一个手掌心那么大,赵盈手上握着一颗,身旁盒子里还放了一整斛。  

宋乐仪探着身子去拿盒子里的珠,啧声感叹:“宫里多少好东西,你如今不住上阳宫,也都要先送到你手上来。  

这珠子确实是好,一会儿叫我拿走几颗,正好打一对儿耳坠子。  

前两天去做新衣裳,母亲叫人给我做了一双鹿皮小靴,我再多拿几个坠在靴子上,等过年时候穿上身,我那条马面裙没那么长的,鞋头能露出个尖儿,肯定很好看。”  

赵盈笑着说好,后来想了想,索性把一整盒的珠端起来,递放到宋乐仪面前去:“天太冷了,我越发懒得挪动,你分出一些给崔大姑娘送去,年下了,大家都高高兴兴的才好。”  

她一面说,手一面撤了回来:“前些天听舅母说,婚期是定在了三月的?”  

宋乐仪拨弄着盒子里的珠子,头也没抬嗯了一声:“算了好几个吉日呢,但母亲说成婚的事情选一个上上大吉的日子是最好的。  

在玉安观求了两回,还请了高僧到家里去过两趟,三月里六月里都有上上大吉的好日子,母亲是去问的大哥,大哥选了三月初九那天的。  

我想着那会儿也刚过了上巳节,城里城外也都还热闹,那会子办婚事,喜庆又热闹,也觉得很不错。”  

赵盈却没有再接话。  

一切看起来是都还不错。  

但对于她而言,并不是这样的。  

三月里开春天气回暖,复朝后闫达明的案子要有个了结,接下来就是吏部要重新安排福建一众官员。  

其实这件事情拖拖拉拉的,等到一切尘埃落定,恐怕也就到二月里。  

吏部加急办,最少也要一个多月的时间。  

后续还有赵清的问题摆在那儿。  

此事她虽不必出面,却少不了格外留意,再说这种事儿在朝堂仍旧会掀起轩然大波。  

事实上叫赵盈看来,这个时候考虑成婚,真的不合适。  

人家都说温柔乡是英雄冢,朝中局势复杂,后面的路只会更难走,少了哪一个人做帮手,对赵盈来说都可能出现不必要的意外。  

二月前福建案尘埃落定,她原本的预想是最迟到五月,便要赵清万劫不复,再没有翻身的机会。  

之后七月里还有西南舞弊案。  

接下来的这一整年也安生不到哪里去。  

再有不到一年,宋太后驾鹤西去——  

赵盈捏着眉骨:“也行吧,三月里成了婚,在朝中还能告假差不多半个月的时间,到时候叫吏部松松口,告个一个月的假都不成问题的。  

这样子一来二去就到四月里了。  

接下来再要忙正经事情,表哥也不用惦记着家里。”  

宋乐仪转着明珠的手倏尔就顿住了,她迟疑了半天,终于试探着问赵盈:“你是指福建案?还是…安王?”  

赵盈笑了笑没说话。  

宋乐仪眯着眼打算再问,她才递手过去拍了拍宋乐仪的手背:“表姐,咱们出去逛一逛,我想吃胡记的云片糕了。”  

转眼到了除夕夜。  

除夕宫宴还是在晚上,设在集英殿中,还要赏赐菜色到各勋贵府邸,禁军的职责就更加重一些。  

赵盈早早就退了席,往年她极喜欢这样热闹的场合,歌舞悉备,金碧辉煌的大殿更叫人赏心悦目。  

她喜欢一切美好而又富贵的事物。  

今年却不行。  

看着那些人的脸,只觉得无趣极了。  

冯皇后抱病,连除夕夜宴也只是露了个面就匆匆回了宫,不过她出现的时候脸色就的确有些发白,是以中宫皇后提前退席也无人觉得有任何不妥。  

孙贵人更不会出现了。  

姜夫人笑靥如花坐在昭宁帝身旁,那场景更让赵盈觉得相当刺眼。  

仿佛姜承德被罢出内阁的这件事对于姜氏在后宫的地位并没有任何的影响,赵澄都是该吃吃,该喝喝的。  

宫宴的座次在赵澄之下便是她,然后是赵婉和赵姝。  

两个小的今年都安分,赵婉甚至御前敬酒都没再想着折腾一场的。  

赵清不在了,赵澈也在福建没回来。  

御前露脸出风头,全是赵澄一个人占了去。  

他甚至很是费心思,手抄佛经三卷,在宫宴上,当着宗亲勋贵的面,说是替宋太后祈福的。  

从集英正殿出来,朝西侧方向缓步去,赵盈想起来那是快一年之前,她也是在这里遇上沈明仁,还有赵婉。  

月光倾斜,晚风沙沙作响,竹林晃动摇曳出一地的剪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