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香积寺(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最新网址:2kk肃宗登基后,手下重用的文臣有两个。  

除了假诸葛房琯外,还有个真诸葛李泌。  

玄宗时忠臣的遭遇大体类似,李泌也不外如是。  

张九龄为相时对李泌非常赏识,杨国忠为相时对李泌非常厌恶。  

所以就像颜真卿一样,李泌被杨国忠一脚踹出了长安,而李泌也有脾气:  

爷不干了!  

肃宗在灵武上位后重新邀请其出山,李泌相当有担当,政务干的那叫一个勤勤恳恳。  

制书文诰、将相升迁、军政谋略、四方联合,这些事情李泌全都要干,史称其“权逾宰相”。  

肃宗在灵武只有大猫小猫三两只的朝廷,可以说全靠李泌一人给撑了起来的。  

可惜李泌想当诸葛亮,肃宗可不是刘皇叔。  

陈涛斜之败就是肃宗的一意孤行,房琯领着五万精锐边军出战,最终只带回来四千余人。  

而跟着房琯一同退回来的还有两个更坏的消息:  

首先是永王李璘叛乱,其次是河北全境沦陷。  

永王李璘叛乱非常简单,依然还是秉承着李唐的优良门风,你做得,我如何做不得?  

河北更简单,肃宗登基使得郭子仪李光弼不得不退出河北去朝圣,不然可能要被划成叛贼了。  

郭李二人一走,差点被打死的史思明就感觉,我又行了!  

手底下一群县兵的颜真卿独木难支,不得已撤出了河北。  

面对逐渐崩坏的时局,李泌给李亨的建议是这样的:  

李光弼守太原,郭子仪入冯诩,将叛军从中间分为南北两部分,使其不能联结,再放开华阴,如此叛军就陷入北守范阳、西救长安,千里内来回奔袭的窘境,集优势兵力剪除叛军羽翼,最终一鼓作气歼灭叛军。  

李泌的谋略思路非常像咱们抗战时的战术:  

先压缩战场空间,然后发挥游击战十六字真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最终集中优势兵力,消灭敌人有生力量。  

但是在肃宗李亨呢,吃了两天药,感觉病情稳定了,开始嫌药苦了。  

《新唐书》记载:帝不听。  

面对想当皇帝的永王以及河北乱局,李亨决定用手中的朔方军和河东军强行收复两京,并且为了保证能够成功,下了两个决定:  

命令儿子李豫,也就是后来的代宗,与回纥太子叶护结为兄弟,  

与回纥相约定:“克城之日,土地、士庶归唐,金帛、子女皆归回纥”。  

于是,回纥出兵。  

“天子为贼乎?”  

“天子为贼也!”  

甘露殿中回荡着李世民的咆哮。  

殿外的内侍有多远闪多远,生怕波及到自己。  

殿内,魏征感觉到自己被喷了一后脑勺的唾沫星子。  

但魏征此刻无暇他顾,因为甘露殿内所有人都感到了深深的耻辱:  

金帛、子女皆归回纥!  

这个李亨怎么敢如此决定!  

即使拿下了长安,这李亨有何脸面去安坐在太极殿的皇位上称帝!  

他们跟随李世民历经刀剑风霜,平乱局终乱世,可不是让这李亨去将他们的子女拱手送人的!  

这一刻李世民忽然想起来了那个戍守边关埋骨高昌的赵义深。  

想起来了那后世称呼他们这王朝为封建社会,并说这个社会的本质就是吃人。  

李世民此前并不服气,但此刻已无从反驳:  

“昏君误国儿郎白白战死。”  

“庸帝卖国子女拱手送人。”  

“朕引以为耻!”  

魏征咬牙切齿:  

“这即便夺回长安又有何用?”  

“纵胡掠民,百姓会记得,青史会记载。”  

“就如这后世已过一千三百年,后世之民依旧不忘!”  

李靖也默然,他忽然想起来那高仙芝与封常清。  

一个能在怛罗斯血战后依然欲收拢残部与敌决一死战的血性将军。  

一个起于流民军功进身,朝中公卿讷讷不言依然勇担大任的白身将军。  

他们即使能活到此刻,也定然很难再活的长远。  

后世总结出来的那游击战以及消灭有生力量之言读起来意存隽永,但相较起来这肃宗皇帝的决定只能说黯然失色。  

“真乃…极尽丑态也。”  

李靖都不敢想象若是长安百姓提前得知这一约定的后果:  

到底…谁才是叛军?  

房玄龄与杜如晦此刻也忽然没了记载的兴致。  

他们二人呆呆看着光幕上引用的史书记载。  

两人都通贯经史,此前看到前朝类似记载只能感叹一声,但当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发生在并不久远的子孙后代身上,霎时间感觉仿佛有千钧重量。  

杜如晦看了看失魂落魄的房玄龄,心中忽然冒起来一个大胆的念头:  

帝不仁,则祸及天下。  

那太子的选定以及教育,文武百官是不是…  

不不不,后世王朝观我唐之祸,定也会以此警醒,或该先看看后世王朝解决之道?  

一时间杜如晦陷入了纠结的心态。  

而李世民也在孙思邈的劝慰下平静了下来。  

归根结底不过也就是又心死了一次罢了。  

垮坐在榻座上,李世民自嘲一笑:  

还以为这李亨行不轨之事能有何建树,结果看来还是想多了。  

既如此,朕还不如支持那作乱的永王呢。  

李世民自暴自弃的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