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64【伊莫顿】(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就在此时,安苏娜一个一字马,随后举起长,架住了娜菲迪劈下的斧子。  

跟着她飞起一脚,踢中了娜菲迪莉的手腕。  

娜菲迪莉吃痛之下,握不住斧子,一下就被安苏娜挑飞。  

安苏娜随即跃起,挥舞着长向娜菲迪莉攻去。  

娜菲迪莉只得节节败退。  

“你输了,娜菲迪莉”安苏娜见状,不再紧逼,得意地道。  

娜菲迪莉却趁机去抢安苏娜手中的长。  

安苏娜见状,猛地一发力,一个过肩摔,就将娜菲迪掀翻在地,跟着用长枪的枪头,抵住了娜菲迪莉的咽喉。  

娜菲迪莉这下终于不敢再动了。  

而掌声也随即响起。  

“非常好,非常棒,非常精彩的决斗。”塞提一世笑道,“我想我已经做出了决定,娜菲迪,我最可爱的女儿,将负责保护死神之镯。而负责保护我的人,则是安苏娜,我未来的妻子。”  

听到这一结果,在场众人又都鼓起了掌。  

项南早知道这个结果,因此并未感到意外,反正塞提一世也娶不到安苏娜。  

这时,他忽然察觉到两道灼灼的目光正看向自己。  

他侧头一看,正是安苏娜。  

她眼中的浓情蜜意,浓烈的几乎要溢出来。  

这让项南都不禁怦然心动,如此美女,的确是美艳无双。  

“打得好,我的女儿。”这时,塞提一世上前,拥抱自己的女儿娜菲迪莉道。  

娜菲迪得到父亲的鼓励,开心的笑了起来。  

这时她忽然发现,安苏娜的眼睛并未看向自己的父亲,而是看向了法老王座旁边的人伊莫顿。  

她不禁一愣,直觉告诉她,这件事绝不简单。  

“恭喜法老,恭喜美尼斯殿下,恭喜娜菲迪公主,恭喜安苏娜郡主。”项南这时笑道,“真是完美的选择,我想神明都会赞成您的选择。”  

“那就很好。能够得到诸神的赐福,也是我最渴望的事。”塞提一世满意得道,“亲爱的伊莫顿,婚礼之事就交由你操办了。”  

“是。”项南双手合十道。  

随后,项南带僧侣们一起离开王宫,回到自己的神庙。  

古代埃及人信奉多神教,据不完全统计,神明数量多达两千多位。不过随着时间流逝,神明的姓名,职称都有所变化。  

比如九柱神之一的太阳神拉,后来被改成了阿蒙,甚至一度还改为吞;死亡之神奥西里斯改为阿努比斯......  

但不管神明如何变化,身为大祭司的项南,以及麾下的僧侣,都是古埃及的权贵阶层。  

因为他们掌管着祭祀神明,解读神谕的权力,因此就连法老也必须要足够尊重他们。否则的话,他的统治也会受到威胁。  

另外,埃及的文字也掌握在僧侣手中。  

文字的重要性众所皆知。文明的传承、历史的记录、技术的推广、思想的传播,都离不开文字。  

但埃及的象形文字非常复杂,而且当时没有学校。因此人们要学习文字,只能到神庙向僧侣求教。  

如此一来,僧侣就垄断了民众上升的渠道,自然大权在握。  

就像中古代的门阀,因为垄断了知识,所以垄断了高阶官位。直到印刷术的推广,科举制度的兴起,平民百姓才有了进身之阶。  

当然,僧侣也不是那么好当的。需要学习文字,祭祀、礼仪、文学、医术、绘画、算术、天文、占卜、建筑等诸多学问。  

最后优中选优,才有可能成为大祭司。  

大祭司,又被称为“神的仆人”,负责祭祀神明、解读神谕、辅佐法老、管理家......可以说是法老之下第一人。  

“关上门,我要开始冥想。”项南吩咐属下道。  

众僧侣立刻遵命,帮忙关上了门。  

项南随后进入房间。  

就见自己的房间富丽堂皇,论奢靡程度,绝对不亚于法老的王宫。  

古埃及的僧侣不像佛教的僧侣、道教的道士,基督教的牧师,并不提倡禁欲。  

相反,控制着大量土地、奴隶、矿山和权力的他们,日子过得极其奢侈,不仅有高房大屋、锦衣玉食,而且也可以结婚生子,繁衍后代。  

甚至在古埃及,少女的成年礼,就是将自己献给祭祀。因为他们代表着神,这样就意味着神的赐福。  

项南进入房中之后,开始仔细检查伊莫顿的能力。  

他发现伊莫顿虽然是大祭司,但除了聪明,博学,有一定的武功之外,并没有什么特殊的能力。  

电影中,他能在埃及制造十灾,是因为他遭受虫噬之刑,怨气太大,因而才成为了法力滔天的恶灵。  

他能复活安苏娜、召唤僧侣、法老侍卫,是凭借《亡灵黑经》这件神器。  

事实上,无论谁手上拿着《亡灵黑经》,只要念动咒语,都可以运用其中的魔法。  

比如女主伊芙复活伊莫顿,她的儿子艾利克斯复活她,都是捧着《亡灵黑经》直接念出咒语,人就复活了。  

所以如今的伊莫顿,只能算是一个弱鸡。  

也难怪他才面对七八名法老护卫,就显得束手无策,只能眼睁睁看着安苏娜惨死。  

不是他心狠,而是他真的没能力。  

不过伊莫顿虽然没有特殊能力,但身为大祭司的他,的确拥有与神明沟通的能力。  

太阳神阿蒙、天空之神荷鲁斯、死亡之神阿努比斯,都曾回应过他的祭祀和祈祷。  

“可惜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