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5.太极道体构架(4/9)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阇底罗:“此事确实出乎预料。”  

如今大唐人间和今汉人间虚空门户相通,且不乏修士往来,甚至有越来越频繁密集的趋势。  

各自地面上发生了什么事,很快便传到另一边。  

罗渊大妖连续两次侵袭大唐人间,最后一次更试图直接以罗渊冥海倾泻摧毁龙虎山。  

而最终的结果,却是无间也现世,同罗渊对灌。  

无间现世原因,在于大唐白莲宗圣主静久。  

而静久,便是天龙寺法清和尚。  

同时也是龙虎山天师府授箓真传,王归元。  

经过授箓大典后的传人,自是龙虎山天师府一脉核心中的核心。  

而王归元又是当代天师雷俊同宗同承的师兄。  

消息传开,自是一片哗然。  

罗渊大妖强攻龙虎山。  

无间现世。  

白莲圣主静久重新出山。  

王归元身份隐秘公开。  

随便哪条消息,都牵动人心,何况如今全部叠加在一起?  

莫说大唐人间哗然,就连今汉人间这边都议论纷纷。  

须弥中,梵达陀等人何尝不第一时间关注?  

“龙虎山天师府一脉,更强势了。”  

佛部之主毗摩舍直接说道:“静久虽然离开龙虎山,但不能视之为他就此脱离天师府。”  

明面上,王归元将锅全背了。  

龙虎山天师府方面给唐廷帝室和天龙寺、菩提寺、悬天寺这些佛门圣地的说法,是自家此前亦不知情。  

但毗摩舍并不因此放松警惕:“他这趟是为了保龙虎山天师府,方才暴露自己身份,就跟早先龙虎山天师府被大唐人间道国攻山时他展现法清和尚身份一样,由此可见,他和龙虎山天师府的关系绝不一般,并非只为临时寻个存身之地。”  

宝部之主梵达陀和羯磨部主阇底罗皆徐徐颔首,同意佛部之主毗摩舍的判断。  

既如此,再考虑龙虎山天师府的威胁时,就必须将王归元也计算在内。  

“之前,还是小看他们了。”羯磨部主阇底罗言道。  

王归元如此。  

雷俊、许元贞、唐晓棠等人同样如此。  

先前连续折了金刚部和莲华部,须弥方面对龙虎山天师府自是极为重视。  

但到如今方才发现,从前的重视,仍然不够。  

“唐晓棠去了巫门那边。”阇底罗言道:“周天真君这边,等于只有雷俊和许元贞两人!”  

而且,大汉龙虎山这边,周天道人还不是孤家寡人。  

季道成以及后来公开身份的项璟,皆是九重天五层圆满境界的高手。  

最后竟然落了个周天道人败走,季道成、项璟先后身死的结果。  

知道越多细节,反而越是令毗摩舍、梵达陀、阇底罗他们心惊。  

空桑巫门那边,九重天五层大巫云青颜实力强横,但没有特别强悍的替死重生手段,正面跟唐晓棠不断硬碰硬,最终碰不过,身死道消,姑且不谈。  

事后通过空桑天京、地都大战流露出种种消息表明,项璟乃是九重天圆满的蛊术降神大巫。  

这一脉传承的顶尖大巫,居然连假死重生的机会都没有,当场殒命与太清度人洞天内。  

击杀他的雷俊,实力之强横,实在令人为之侧目。  

“玄霄子雷重云,不动则已,动则一鸣惊人。”  

须弥宝部之主梵达陀言道:“之前种种消息表明他人在大唐人间,没有同许元贞、唐晓棠一起过来大汉这边,结果他却打了周天真君和项璟、季道成一个措手不及。  

依照现场观战者描述,他夺去了大汉龙虎山宗坛的控制权,借此摆下极为强横的大阵,协助许元贞逆伐仙境,周天真君方有此败。”  

毗摩舍和阇底罗皆沉吟:“如此强横的阵法,不得不防,但罗渊攻大唐龙虎山时,那边没有展现如此阵法,以至于静久和尚暴露身份。  

如此看来,相关阵法,多半是玄霄子本人方才能主持,充其量加上许元贞、唐晓棠,但最可能还是着落在玄霄子雷重云本人身上。”  

反过来说,罗渊群妖选择时机并不差,抓住了天师雷俊不在大唐龙虎山祖庭的机会动手。  

只是他们被完全在预料之外的王归元和无间所阻,方才功败垂成,实在非战之罪。  

“还有那古怪的一剑,该是道门炼器派中人出手。”  

阇底罗皱眉:“若非如此,只凭雷俊和许元贞两人,恐怕也无法力挫身在昆仑的周天真君,但那也是从大唐人间而来,究竟是谁…”  

梵达陀:“之前大战,大汉皇朝方面一个关键人物,大儒东阳山人,始终没有现身,意料之外的其他变化,却连绵不绝。  

另外昆仑中具体什么情形,我们当前亦不知晓,可能也有其他变化。”  

阇底罗看看左右,忽然面现迟疑之色:“眼下,昆仑和空桑之间,究竟?”  

善智慧尊者先前曾经有言,昆仑中周天真君牵连甚广,非表面所见那般简单,昆仑亦极为神秘。  

故而他们须弥在这次今汉人间空桑巫门和昆仑道门中,选择前者作为重点关注对象。  

周天道人与大汉龙虎山和大唐龙虎山存在恩怨,留着他们甚至可能是一重助力。  

但世事无常,最终落得眼下局面,出人预料。  

空桑中,巫王虽然受创,但仍是仙境之上的存在。  

反倒是昆仑那边,周天真君败走,大唐龙虎山一脉入内。  

“昆仑仍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