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3.甲子荡群魔(3/9)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于是雷俊再一掌,将那位大明人间道国宿老的仙魂拍碎。  

他挥挥手,垂天鞭同受损的三山离火罩、渡虚梭,一起漂浮在半空中。  

“击杀韩青陶,难以顾全贵派法宝。”雷俊言道:“还请道友包涵。”  

说话同时,紫色的阳雷龙飞旋而出,协助纪东泉、叶东明清扫在场余下的大明人间道国中人。  

李妙真则向雷俊一礼:“天师所言,羞煞贫道,若非天师出手,本派不知何时才能清理门户,扫荡所谓道国妖邪。”  

他没有立刻接垂天鞭三宝。  

当前大明人间那边,蜀山派处境微妙。  

除了渡虚梭之外,还有其他法宝在大明朝廷掌握中。  

接下来具体如何谋划,还需细细思量。  

届时需联络掌门元青瓷等人,商讨下一步对策后方可决定。  

故而李妙真轻声道:“蓬莱灵气充裕,不知可否请天师暂时容留垂天鞭、三山离火罩和渡虚梭,当前留于这里?”  

或许还会有风浪波动,但李妙真以为,蓬莱这方道家仙境,接下来多半将是大唐龙虎山天师府掌控了。  

“自无不可。”  

雷俊:“不过蓬莱刚刚经历变动,潮起潮落当前尚不稳定,几位道友当留神,贫道接下来同本派许师姐,还有不少手尾要处理。”  

李妙真:“多谢天师。”  

叶东明则言道:“许真人也来蓬莱了么?有雷天师和许真人,蓬莱自可安定。”  

雷俊辞别他们,消失在蓬莱波涛内。  

不过,蓬莱中接下来种种,他都暂请托大师姐许元贞处置。  

雷俊本人,此刻经由一番布置,则悄然洞开蓬莱通往大唐人间的虚空门户。  

大唐人间巴蜀之地。  

蜀山派山门霄顶上空,黑雾弥漫。  

黄泉里蜀山一脉此番再伐人间蜀山。  

来者不多,拢共只有两人,但已经胜过千军万马。  

姬尧和田凌枫。  

里蜀山一脉两位九重天大乘高真。  

说胜过千军万马,并非虚言。  

他们二人此刻身携万魂幡和天禽地兽镜两大至宝。  

于是黑雾弥漫间,万千邪魂与众多兽灵,穷凶极恶,一起包围扑向大唐蜀山派山门霄顶。  

姬尧挥动万魂幡之际,从中更现出极为强大的邪魂。  

蜀山派章太冈等人望去,就见那黑雾笼罩下三个邪魂,似是一儒、一巫、一道。  

大儒和道士的身姿,他们相对陌生。  

另外一个大巫,严格来讲,章太冈等人也没有打过交道。  

但蜀山宿老徐端看着,感觉对方隐约有些像历史上一位早已作古的南荒九重天大巫。  

如今看来,对方和蜀山派一位前辈宗师王鲲的遭遇比较相似。  

这三个邪魂并列,与这南荒大巫同时现身的一儒一道,极可能生前也是九重天境界…章太冈心道。  

道人服饰衣着,看着像纯阳宫出身。  

如此境界,自非无名之辈。  

章太冈回忆自己见过的相关画像和记载,无一能对上号。  

如此看来,这道人极可能是其他人间纯阳宫一脉的道家高真。  

那大儒,可能同样如此。  

黄泉,并非只是承载大唐这一方人间。  

和当初王鲲一样,邪魂并不完全重现修士生前实力,但亦不容小觑。  

哪怕姬尧、田凌枫本人皆不动手,光是万魂幡和天禽地兽镜构建的阵容,便足以叫大唐蜀山派如临大敌。  

好在,他们已经寻回清霄府。  

有清霄府镇压山门,霄顶顿时比先前稳固许多。  

蜀山派构筑多年的守山大阵,亦重新变得稳固强盛,非昔日可比。  

即便太乙先天塔尚未回归,北冥神枪亦不在,仍有万丈光辉以霄顶为中心亮起。  

大量阵纹交织间,同时密布上下四方,形成极为立体的阵势,笼罩整个霄顶仙山。  

大阵名之为,先天六合归元阵。  

章太冈身居清霄府内主持大阵的同时,得徐端驾驭南明离火鼎相助。  

紫、青双剑,亦拱卫在侧。  

剑光吞吐间,并不自行其是,而是完全同大阵相合。  

于是整座大阵运转下,攻守兼备。  

得大阵整体运转维系,便是姬尧的神明气,一时三刻间,也无法点落几件强大法宝。  

蜀山上,更有大量纯金光辉闪现,纯阳气息四溢,用以对抗里蜀山一脉的幽冥死气。  

但黄泉里蜀山此番亦是有备而来。  

田凌枫面无表情,在天禽地兽镜上轻拍。  

顿时一道灰色的镜光,直照下方蜀山霄顶。  

灰色的镜光中,仿佛流出一条昏黄的河流。  

河流蜿蜒,竟似是忘川九曲直接来到人间。  

被这昏黄河流席卷,蜀山上空纯阳气息顿时低落下去。  

那是黄泉里蜀山一脉这些年来专门收集炼化而成的忘川精粹,用以对抗人间纯阳之力。  

姬尧再摇动万魂幡,顿时滚滚黑雾铺天盖地落下,覆盖整个蜀山。  

先天六合归元阵反击凌厉,不断击碎黑雾。  

但万魂幡当下由九重天圆满的散仙姬尧亲自掌握,黑雾源源不绝。  

蜀山六大至宝不全。  

长时间相持,大阵难免出现疏漏。  

但姬尧此刻却皱眉。  

身为九重天圆满的道家炼器派大乘高真,仙魂感知极为敏锐。  

他已经能感觉到,有其他高手正飞速靠近这边。  

是大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