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局外人(1/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庄蝶抿了抿嘴,大声道:“王子虚,你不要给我扣帽子。我没有说你是个事业编就不该看书。回头你又要炒作我瞧不起县城公务员,我担不起那么大的罪名。我是对你阅读量进行合理质疑,这一点要说清楚。”  

孟欣紧紧抱住自己的胳膊,努力让语气显得平静:  

“而且对文学的理解力和感受力也不是仅靠阅读量来决定的,你提出用这种综艺表演一般的方式来比试,只能证明你的记忆力好,并不能证明你对文学的释读就是正确的。”  

“合理质疑,综艺表演。”王子虚重复了一遍他们的话,“刚才你们说我炒作、追逐流量、没有真才实学的时候,可不是这么说的。”  

古宣和马永荣是熟识,熟到会在同一张酒桌上吹牛打屁聊天互损。  

如果让王子虚知道这件事,会惊讶地问:原来这么有钱的人也会吹牛打屁聊天互损?  

安幼南就会冲他翻一个白眼,说,任何人都会吹牛打屁聊天互损,连美国总统都会。  

这就说明,吹牛打屁聊天互损,乃是人类的刚需。古宣见着安幼南和陈青萝吵架,就心痒难耐,很想下次酒桌上时讲给马永荣听,看看他是什么反应。  

但他不能讲。不仅不能讲,还在最精彩的时候跑掉了,主动放弃了围观这场好戏的机会。  

一来马永荣很宝贝安幼南这个女儿,损他别的他可能笑笑就过去了,但问题一旦涉及他女儿,他就丧失了所有幽默感,瞬间垮下脸来,露出十分难看的表情;  

二来,安幼南的性格,古宣领教过。心眼小,报复心极强。你最好不要在她遇到糗事时站在她身旁,哪怕你什么都没做,她也会将你给记恨上。  

不过,古宣说他看到一位想见的人也不完全是假话。  

“雁老师,真是好久不见了。”  

雁子山缓缓地转过头来,用灰色透明的眼睛看向古宣。  

“古先生,别来无恙?”  

雁子山穿着灰色的行政夹克,打扮朴素得像个来视察工作的文化局干部,和周围的人格格不入。  

他到哪里都是这副打扮。上次茅盾文学奖的颁奖典礼,他穿的也是这身。古宣甚至怀疑,他拍婚纱照的时候,新娘穿婚纱,他还穿的是行政夹克。  

但是他是雁子山。正因为他是雁子山,所以他可以穿得随便。他的地位赋予了他这样的权力。没有人敢拿异样的眼光看他。  

“无恙无恙。”古宣笑着回礼,语气甚是恭谦,“去年您没有露面,我还以为今年你也不会来了。”  

“去年此时,我正在写《丝路探边》,那是个非遗题材的,政治任务。交稿日期定得很死,所以没能过来。不好意思。”  

古宣摆了摆手:“不用不好意思,你能来,我荣幸,你不来,我欣慰,那说明又有大作要问世了。”  

说完,古宣压低声音又问道:“雁老师,石同河老师近来怎么样?”  

雁子山说:“我提出过想去探望他,被拒绝了。”  

古宣皱起眉:“那事很影响他的状态吗?”  

雁子山摇了摇头,表示并不清楚。  

古宣说的“那事”,指的自然是王子虚揭露石同河私底下做交易的事。  

雁子山是石同河的同乡。因为同乡的情谊,石同河对他多有照顾。在文坛中,雁子山是妥妥的“石派中人”。  

古宣看了看台下,又看了看雁子山,微微一笑:“你也对他感兴趣?”  

“对。”  

雁子山这么坦白,倒让古宣有些意外。  

“今天你不是第一个跟我说,对王子虚感兴趣的人。”古宣说,“你对他的看法,是正面的那种,还是负面的那种呢?”  

雁子山却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而是在沉默良久后,反问他道:  

“他揭露的事情,你相信吗?”  

古宣微微一愣。  

“你说的是什么事?他说石老阻拦他给他的《石中火》使绊子的事吗?”古宣问道。  

雁子山点了点头。  

古宣表情微变:“…你信吗?”  

古宣本来是不信的。  

吹牛打屁聊天互损乃是人类的刚需。那天研讨会出事之后,他第一时间,就打了许多电话,多方打探这事。  

他听到的每一个说法都不一样。所以他不会轻易采信任何观点。包括王子虚在研讨会上甩出的所谓证据。  

综合他的理性分析来看,他并不相信石老会给一个新人使绊子。他完全想不出石同河有什么理由这么做。  

他虽然没有直说自己信不信,但语气已经出卖了他。  

雁子山回过头看他:“你有没有读过《石中火》?”  

古宣摇头:“没有。你居然会读一个新人作品?”  

雁子山趴到栏杆上,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反问道:“你觉得,评价一部作品好坏的根本标准是什么?”  

古宣笑笑,道:“我对文学是门外汉,喜欢什么就看什么,分不出好坏。所以才喜欢开沙龙,接受一些文艺熏陶,努力提高文化素养。”  

雁子山问:“如果你非常喜欢一部作品,名家却否定这部作品,你要怎么证明它是一部好作品?”  

古宣沉吟片刻,问道:“您是在为王子虚打抱不平吗?”  

雁子山说:“王子虚的笔力,是我见过的所有作者当中最强的。”  

顿了顿,他又补充了一句:“已经无限接近于我。”  

说完,两人之间良久的沉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