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局外人(2/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雁子山这人骄傲到令人难以接受,但他的成就又高到让人难以反对。他给出的这个评价,让古宣感到难以置信。  

在他的评价体系标准里,什么“优秀作家”“值得瞩目”,都是面上的客套话,只有“接近于我”,才是最高评价。  

在私底下,古宣还从来没听过他这么夸人。  

古宣口吻带着几分试探:“他真有这么厉害?”  

雁子山说:“我没有必要为他搞什么商业吹捧。”  

古宣点头,心中的震撼久未褪去。  

“《石中火》是本好书,但现在,所有人都咬定了,作者没水平。”雁子山说,“如果你是他,你该怎么自证?”  

古宣没有说话。他无法将自己代入到王子虚身上,对于这个问题,并不能感同身受。  

正在此时,楼下又响起王子虚的慷慨发言。  

王子虚用灼灼目光,慢慢扫视在场众人一圈,说:  

“各位,我还在西河那个小地方时,一直以为,文坛是最注重才华和学识的地方。  

“从来没人告诉我,这里更看重的是名气、身家、资历、背景。  

“我不是科班出身,没名气,没身家,没资历,没背景,活该被你们围攻。  

“你们可以说,我一个小县城事业编不应该看这么多书。你们也可以说,我大龄出道,用尽全力炒作,想火想疯了。  

“你们有名气、有身家、有资历、有背景,你们说什么,便是什么了。  

“就像石同河请人批评我的书,我也只能认,我不认,便是跟整个文坛作对,连文协也让我闭嘴。  

“但你们不应该说,我没有真才实学。  

“恕我直言,在诺贝尔文学奖作品这块,我就是王者。  

“在座的各位,没有能在这一领域比我强的。  

“多有才华,才能得到你们一句‘有才华’?  

“我只能用这种剖肝沥胆、满地打滚的方式,让你们也下台来跟我比比。  

“看看到底是谁,才是真的没有真才实学。”  

王子虚说这番话时,脸上带着笑。  

很多人将这个笑解读为倨傲、高慢或者狂态。其实不然。  

其实他笑得惨兮兮的。  

凄惨与幽默只有一线之隔,有时候很难分清。  

一年前,在西河那个小事业单位的后厨食堂小饭桌上,他当着林峰的面,说出几乎相同的话。  

苟应彪说他没有学养不够谦虚;郭冉冉说他故意说些冷门作品卖弄学识;胡大姐说他是个小文青。  

他说这话,只是为了证明自己并非卖弄学识。学识在肚子里,没人看得到,甚至没人在乎。只有他在乎。  

他只是想证明,掉到泥泞中的他没有变成螃蟹,他不是为了找存在才把那些书挂在嘴边的。  

他只是想证明,他不跟看扁他的那些人一样狭隘,他只是为了捍卫自己的尊严,在泥泞里打滚一般进行自卫反击。丑陋,但是奏效。  

苟应彪和郭冉冉,是这个世界上距离文学最远的两个人。他们不理解他。他不怪他们。  

但是在这里,在这个“阅读沙龙”上,在这个国家距离文学最近的圣坛,他却还要为了相同的理由,说出相同的话,依然难看到如同满地打滚。  

浸透其中的荒诞令人不得不笑。笑得凄惨。旁观者却只道他这笑,是嫉妒与愤恨造成的癫狂。  

王子虚说:“各位,高居文坛之上的各位。  

“此时,我在你们眼中看到的,是状似看野狗的眼神。  

“但是和你们不一样,我没有你们说什么就是什么的身份背景。这是我唯一自证清白的方式。  

“文坛是你们的,也是我的,但终究是你们的。但我不能不要自己的清白,你们不能骂完回头就堵我的嘴。  

“请你们不要凭借着自己的身份、名声、背景、人脉、机缘,高高地背着手站在干岸上,轻飘飘地就按住我的头,给我下个不经思考的判词。  

“算我恳请你们,请下台。  

“请你们下台来,跟我这个野狗分个高下。  

“我请你们用你们的真才实学,来跟我厮杀,刺刀见红。”  

全场寂静。  

“他疯了。”二楼的古宣说,“他是真不打算在文坛混了吗?说出这种公然敌对文协的话。”  

雁子山抽了口烟,一言不发。  

古宣等了许久,没有见到有人站起来接招,又问道:  

“这么说,你的确认为,石老是为了那个翡仕文学奖,去给一个新人使绊子?”  

雁子山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只是说:  

“《石中火》这部作品,应该直接去参加矛盾文学奖的。可惜的是,按照我们现在的文学体制,他不拿翡仕文学奖,很难拿到好的出版合同。”  

古宣深吸一口气,道:“您这么说,那我必须得去看看《石中火》了。”  

雁子山点点头,不再说话。  

他心里想的是,现在才去看,又有什么用呢?  

他刚才问的问题,古宣一个都回答不了。  

他想要指向的并不仅仅是王子虚的个人命运。他想展示的是更深层次的崩溃。  

离两人不远处,安幼南和陈青萝也是一言不发,听完了王子虚的发言。  

安幼南很认真很认真地盯着陈青萝,好半天,她才开口说:“原来你居然是个这么感性的人吗?”  

陈青萝冷冷道:“你在说什么?”  

“王子虚说的这么好哭吗?你都哭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