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三章 识破(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皇上拧着眉,坐在书案后。  

王氏说苏掣不会介意,那苏掣,就真的一定不会介意。  

除了君臣,他和苏掣,也算是挚友,太了解苏掣对王氏的感情。  

王氏明明是三和堂的堂主,可嫁给苏掣之后,在平阳侯府吃了整整十六年的苦。  

被老夫人和朝晖揉搓了十六年。  

而苏掣,明明爱王氏爱的要死,却也眼睁睁看着老夫人将王氏的嫁妆全部占为己有并且各种刁难。  

然而…  

他一道圣旨赐婚,宣布了苏清的女儿身,王氏在府里的地位,似乎一夜之间,随着那道圣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原本对老夫人唯唯诺诺的王氏,焕然一新。  

再之后,更是直接搬出了平阳侯府,还带走了自己的全部嫁妆。  

听说,王氏带走了嫁妆,基本等于把平阳侯府搬空了。  

人的性格,真的会有这么大的突变?  

皇上心下摇头。  

除非,前面的十六年,都是装的。  

伪装着,蛰伏着,等待一个时机,突然爆发。  

时机…  

皇上脑中电光火石一闪,啪的在桌上一拍,“苏掣那个混蛋,骗了朕!娘的,朕拿他当兄弟,他匡朕!”  

当日他赐婚给苏清和云霞,苏掣声嘶力竭肝肠寸断的讲述了如何不得已让苏清女扮男装。  

话里话外,都是委屈自己和苏清,来抵抗镇国公,为皇上分忧。  

皇上当时那叫个感动。  

感动的一塌糊涂,容恒就正好进宫了。  

苏清彪悍,容恒柔弱,当时,爱子之心,爱臣之心让他想都没想就定下了这门婚事。  

现在想想…  

大爷的!  

就是苏掣那混蛋匡朕!  

是他给朕下的局!  

苏清和容恒完婚,好像王氏正式开启撕去伪装的大戏。  

才有了后面的一切。  

真是…  

皇上瞪着眼睛,一脸怒气。  

刑部尚书…  

兵部尚书…  

礼部尚书…  

刑部尚书稍稍转头,朝礼部尚书看过去。  

四目相对,刑部尚书抖抖眼角:好好地,皇上生什么气?怎么骂上平阳侯了?太吓人了!  

礼部尚书:这算什么吓人,皇上刚刚还照镜子呢!  

两人目光交流,刑部尚书愣是在礼部尚书颤抖的目光下,读懂了他的意思。  

眼角一抽,转头看向皇上。  

照镜子?  

听说先帝也酷爱照镜子,还是照那种美人镜,每次照镜子,都要说:你,是最棒的!  

真是…  

忽然意识到自己思绪有点跑偏,刑部尚书立刻敛了神色。  

“陛下,平阳侯府发丧的时辰就要到了,您看…”  

皇上怒不可遏一摆手。  

“苏掣都不管他娘是怎么死的,朕操什么心!埋了就是!”  

刑部尚书…  

“那苏蕴?”  

“让他下了葬赶紧滚回来任职!”  

刑部尚书…  

“是!”  

从御书房出来,刑部尚书一路出宫,都感觉头上顶着滚滚天雷。  

我滴天!  

今儿这是怎么了!  

怎么一个个都这么奇怪!  

平阳侯府,顺利发丧。  

兵部尚书和礼部尚书还在写着章程。  

工部尚书还在嗷嗷待哺一样嗷嗷等待着送回来的地形图。  

皇上…  

过了最初的愤怒,开始琢磨苏掣的真正目的。  

毕竟,王氏是王召之的女儿,大佛寺的老和尚就是王召之本人,慧妃是王召之收养的干女儿。  

王召之沉冤得雪。  

威远军在天之灵得到了镇国公的鲜血祭奠。  

这些事,都已经过去了。  

可苏掣和王氏,很明显还在狼狈为奸的瞒着朕做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  

见不得人!  

勾当!  

一面气咻咻的怨念自己被骗被瞒着,一面脑中浮光掠影,又猜到什么。  

当时,杨子令用鞋底子带回来的南梁密信!  

好端端的,苏掣为什么去偷南梁燕王的密信!  

他之所以丢下战场去偷信,就足以见得,他去南梁,就不是为了打仗!  

这么一想,皇上又恍然一个事实!  

当时南梁使臣入朝,是苏掣引导了苏清去碎花楼,可南梁使臣怎么就那么巧的在碎花楼当街抢人呢?  

这么低级的错误,南梁使臣已经不犯好多年了!  

以苏掣的尿性…  

只怕那个老头和那个小姑娘,都是苏掣安排的,为的就是让南梁使臣必须当街抢人。  

这样,苏清就一定会出手。  

御书房里,苏掣再告诉他,铁骑已经训练完成,随时可以出兵。  

结果…  

结果就出兵了!  

当时以为是偶然事件,现在想起来…  

一怒之下,皇上又重重的一拍桌案。  

“大爷的,又骗朕!”  

兵部尚书…  

礼部尚书…  

跪求间歇性戳瞎双眼戳聋双耳的良方!  

着急!  

在线等!  

湘北。  

历时十八天的抢险抗灾工作,总算进入尾声。  

苏清做完部署工作,决定带着福星率先离开。  

毕竟现在她留在这里,意义不大,而尖子兵大赛,即将开始,她得准备准备。  

总不能裸考啊!  

一切收拾安排妥当,苏清欲要翻身上马之际,一个男人搓着手朝她走过来。  

正是那日在坍塌的二层楼里救出来的女教师的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