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水火井(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不过小半日功夫,石崖上打坐的陈珩忽若有所察,缓缓散了玄功,身周的罡风气旋顷时散去,灵机重回了先前的氤氲流散旧态。  

他眼帘一掀,抬眼观去。  

只见云中正有一道紫光迤逦而来,气机并不算强盛,只平平而已,遁速也不甚快。  

待得近前时候。  

光华一收,就现出了一个年轻修士的身影。  

此人约莫二十上下的年纪,身长七尺,容貌端方清俊,头戴葛冠,身着大袖皂袍,气度不俗,如若东流之水,给人一股生力勃勃之感。  

他立身在云中,看向陈珩,眸底不禁有些讶然,又转瞬即逝,只含笑道:  

“贫道稽首了,看来师弟是早已料到此幕?”  

“可是沈澄师兄当面,请。”  

陈珩微微一笑,起身回礼,把手一挥,从袖囊中就飞出一张碧玉桌案和两个蒲团,旋即又有两盏清茶现出。  

香气缭绕开散,令人一嗅,便觉心神安泰,气爽神清。  

沈澄见状也不疑有他,将手一拱,便大大方方来到桌案处坐下,将茶盏端至唇间,抿了一口。  

他暝目一品,但觉满口清香,鲜美回甘,直入脑神,赞了一声,道:  

“这应是长右谢氏的‘英华针’罢?倒是多年未曾尝过此味了,今日托陈师弟的福了,倒是意外之喜。”  

“此物不过是我从一个世族中人的袖囊中赚来,并非什么珍惜之物,沈师兄若是喜欢,不妨尽数拿去。”  

陈珩拿出一方精致的乌檀木盒,轻笑一声,抬手递出。  

“那为兄便却之不恭了!”  

沈澄洒然一拍手,当即就爽快接过,收入了袖中。  

之后两人倒是未有什么言语,只自顾品茶。  

直待得盏中见底时候,沈澄才忽得放了茶器,神色一肃,双眸中似有两道电光闪过,正声言道:  

“我本在来时路上,左思右想,斟酌了一大堆言语,但见陈师弟既已是知晓了我的来意,再多言语,也只是枉费口舌了,所谓合则两利,分则两害。  

如今世族势大,不知陈师弟可愿出手?  

你我若能够齐心协力,必可震慑群獠,夺一夺那地宫中的造化!”  

这声音如若霹雳发响,震得崖头盘旋的云蔼纷纷四散开来。  

威势狂猛至极,隆隆回荡在群山之间!  

陈珩闻言也不意外,微微颔首,将袖一拂,同样正色道:  

“世族眼下虽然势大,但终究是外客,岂能容他们在此猖獗,师兄所言,也是贫道心头所愿!”  

沈澄不由大喜,顿时俯身重重一拜,欢欣道:  

“甚好!甚好!我能得师弟之助,如鱼得水焉!”  

陈珩离席而起,口称不敢,眸光微不可察一敛。  

诚如沈澄方才所言。  

合则两利,分则两害!  

似如今这等局势,只凭他一人之力,想将这流火宏化洞天中的世族之人压服,无异于是痴人说梦,不可能做成。  

既然如此。  

那想争夺洞天中的造化。  

也无异于是虎口夺食。  

冒上一番风险还仅是小事,只怕到时出上一番力,却斩获寥寥,那才难堪。  

不过世族中人也远非是可以一手遮天的,在这洞天中,除了世族一脉,还有宗门一脉的势力。  

而所谓的纯阳造化终究是有定数的,你多便我少。  

世族与宗派这两方也难好生安坐下来,平心静气和谈,都需呼朋引伴,以真正手段来争个输赢。  

既然已是同世族交恶,陈珩又需寻个援手,好方便争夺洞天中的机缘。  

那他的心中选取。  

自然也不言而喻!  

至于沈澄此人,陈珩虽与他今日才第一次相见。  

但在前来流火宏化洞天的路上,陈珩已是托姜道怜将四院有名的洞玄炼师皆打探了一遍,对于沈澄,倒也不算是一无所知。  

此人乃是玄英院的入室弟子,精通符箓、雷法,极擅杀伐争斗,常常下山斩妖除魔,屡立功勋,赚取了不少功德傍身。  

因见他人物出色,心性坚凝。  

玄英院的监院真人在七年前还特意向玉宸上宗请示,开了法禁,准许沈澄以功德换取经楼中的《明真议玄章颂》,用作道行修持。  

此事一出。  

当时曾在玄英院也惹出了不小波澜,令沈澄风头大盛。  

这《明真论玄章颂》乃是可以直修至洞玄境界的道书。  

相传脱胎自《混俗元旨》,是一门不折不扣的修道宝典,珍贵至极!  

而《混俗元旨》恰是五典的其一,位列二十五正法之中!  

这也便意味着,沈澄若是能在六年后坐稳十大弟子席位,独占鳌头。  

他便可直接衔接上《混俗元旨》这门天地奇书,如若水乳交融,省却了一番磨砺道行的苦功。  

上宗诸真与玄英院监院长老对他的期许。  

由此便可见一斑!  

而在这四大下院,除非是有家传经典或另有机缘。  

诸弟子想要获得上乘法决,皆是需去三大上师处揭榜,领取任务,下山赚取功德。  

再由监院真人观其行止,考校心性,若是合格,便将此事上奏给玉宸上宗。  

得了准许后。  

那弟子便可以自身赚取的功德,换取院中所藏的大道之书…  

此事说难不难,说易却也不易。  

但总归是要下山,一番奔波劳苦是少不了的。  

而兴许是考量到世族和那些别有用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