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 大气象(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入宫?  

李锐心头微动。  

这位四皇子由于母族势弱,再加上本人常常以不问朝政的形象示人,在一众皇子中不显,是个边缘皇子。  

可如今圣皇让朱亭入宫。  

明眼人都明白,朱亭这是成了太子的候选人之一。  

也就是说。  

这位四皇子的价值比从前提高了不知何许,不再是个闲散王爷。  

他不动声色的望了一眼一旁笑意温柔的夏韵。  

“好手段。”  

要不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得有一个女人。  

当然。  

经过刚才好一会儿的闲叙,李锐明白,这位四皇子之前一直在潜伏,如今是要展露锋芒。  

也对。  

虽说母族不行,但夏韵背后可是整个巫国,要论起来,甚至比皇宫里的几个皇子还要强上不少。  

之前是争不了。  

现在巫国一统,巫国那位年轻国主休养生息十数年,早非从前那般孱弱。  

有如此力量支持,四皇子羽翼已丰。  

当然,巫国毕竟是外族,不可能完全依仗。  

虞国正是春秋鼎盛,圣皇自是不会叫未来的皇帝成为巫国的傀儡,所以朱亭必须培养自己的势力。  

这便是如此礼贤下士的原因。  

四皇子一脸真诚的望着李锐。  

他是真的求贤若渴。  

有正妻身后巫国支持不假,但他也清楚,想要争夺太子之位,光靠夏韵是不够的。  

关键还是在朝堂。  

之前他虽然也一直在积蓄力量,但比起其他几个宫内的皇子,还是太过孱弱。  

李锐关系极广、行事谨慎,关键极有可能也如姜临仙一般踏入天象。  

如此人才,他当然想要招揽。  

在四皇子朱亭稍显热切的目光中,李锐缓缓摇头:“吴王殿下,事关国本,今日之事,微臣全当没听过。”  

听到李锐拒绝。  

四皇子面上依旧微笑,心里却是有些失落。  

但又想到妻子夏韵曾说过的话。  

“李锐此人谨慎沉稳,乃大才,断不会一次便应下,需心诚。”  

四皇子提起一口气:“李大人说的是,是我唐突了。”  

没想。  

他刚说完。  

就听李锐又开口:“不过若是吴王殿下去了宫中有何难事,臣愿意出出主意。”  

四皇子眼前一亮。  

竟是直接躬身一拜:“多谢李大人。”  

李锐微微侧过身,躲过朱亭的一礼,佯装诚惶诚恐:“吴王何须多礼。”  

之后。  

两人的交谈就更加热络。  

甚至四皇子朱亭还邀请李锐共进晚宴。  

外界都说这位四皇子喜好玄黄,吃食一事都以清淡为主,或许是李锐来了,所以多加了一条东海的灵鱼,放在皇子之中算不得多奢侈。  

吃饭时。  

朱亭冷不丁的开口:“李大人,可是与我那五弟有何误解,或许我可帮忙从中调停。”  

被朱亭这么一说,李锐手中夹肉的动作一顿。  

五皇子朱乾?  

先是心头微微一紧,而后他淡定回答:“臣与五皇子曾在灵矿共事,有时政见确会不和。”  

一听。  

朱亭反而皱眉疑惑:“怪哉,那为何五弟最近一直派人打探李大人在云州的情况。”  

随后好心提醒:“李大人,我那五弟性子急,最近又突破天象,难免骄纵,当小心些,免得惹上不必要之事。”  

朱亭说得委婉。  

李锐自然听得懂。  

他心里思索着。  

为何朱乾会对他如此上心?  

莫非是清微宗一事被朱乾晓得了?  

他又不动声色的看了一眼身旁的素有不问世事之名的四皇子。  

连他都不晓得,可四皇子朱亭居然能知道此事,足见这位四皇子的手腕远比世人所想的更加厉害。  

‘朱家的血养出的都是些小怪物。’  

晚宴散去。  

李锐这才离开。  

走出吴王府,就看到一架马车停在街道上。  

一看马夫。  

竟是刘铁柱和袁安。  

李锐一笑:“你们怎么来了?”  

刘铁柱说:“小虎说师父去见皇子了,偏要拉着我凑个热闹。”  

李锐哑然。  

大步走上车辇。  

随着一声架,马车缓缓行驶。  

他望了望车辇外的袁安,又望了望身后的吴王府,顿时乐了。  

好大排场。  

先是一个皇子亲自给他抚琴,大有三顾茅庐的架势,又是世子当马夫。  

这待遇,恐怕世间没有几个人能享受。  

‘咱老李真是越来越出息了。’  

这时。  

袁安转过头,瞅了眼帘子后的李锐,好奇的问:“师父,所以你答应了?”  

他可是安南侯的儿子。  

对这些事情敏感得很,当然猜出四皇子朱亭对李锐的招揽之意。  

李锐摇了摇头:“没有。”  

袁安嘿嘿笑了笑:“不愧是师父。”  

他只以为李锐睿智,选择明哲保身,毕竟现在圣皇正是春秋鼎盛的时候,这时站队无疑是最不明智的行为,师父不会犯这等低级的错误。  

殊不知,李锐虽然拒绝了,却也没完全拒绝。  

如此选择,都是源于他的突破。  

以前,他会毫不犹豫的跟朱亭划清界限。  

事关国本之争,掺合进去就是死路一条。  

可现在不一样.他已是天象。  

李锐从来不推崇一味的出头,其实也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