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朱家二爷(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年关将近。  

大雪似乎没有停歇的意思,一口气下了一天一夜,将年味都冲淡了不少。  

路上的行人稀少,可巡逻的官差却较往日多出数倍。  

“神兵符......姜临仙,姜临仙,她居然是姜临仙的女儿,不然怎么可能有神兵符。”  

清河城中一座早就荒废遗弃的院落中,许华早就不如之前的俊朗潇洒,脸上多出数条血痕,最惹眼的还是他左手空空如也,还在风中晃荡的袖管。  

狼狈至极。  

神兵符虽然没能杀死他,但还是斩断了他一只手臂。  

若不是鬼冥教的人出手,他恐怕真要死在韩沁的落英剑之下。  

他冷冷扫了一眼不远处的朱家。  

“敢动我的东西!”  

许华已经去过之前那座荒庙,他从华清宗带出来,藏在佛堂之中秘法早就不翼而飞。  

他回到清河城。  

就是要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  

“那我就一个一个一个的找出来!”  

......  

李锐的日子再度恢复正常。  

练武,养马,如是而已。  

朱家大少爷甚至都没多呆到元旦,当天就跟随韩沁三人回了华清宗,丝毫没有留恋。  

听说就在他们离开清河没多久,华清宗的高手就到了清河,与知县见了一面,现在街上的巡逻的官差随处可见。  

不过这一切已经与他没有太大关系。  

一个七十岁的老头又能做什么呢?  

没了姜嫣的偷窥,李锐自在了很多。  

成就和性命相比,孰轻孰重不言而喻。  

“小照,你要是觉得累,就先回去休息,无妨。”  

李锐关切的望着王照。  

他一共两个徒弟,马阳已经死了,要是王照也病死,他肯定要落得個天煞孤星的名头。  

可要好好保住这根独苗。  

王照这孩子老实,又是他一手带大的,之前他真心把这个徒弟当成儿子教,当然不愿意王照出事。  

“师傅,我还能干很多事。”  

“......”  

李锐总觉得自己这徒儿的回答有些答非所问。  

王照瞄了眼李锐银白色的发根处那一截黝黑。  

若是不说李锐的年纪,大多数人肯定会觉得他才五十出头,别人与李锐相处不多或许无法发觉,但王照可是真切的亲眼看着李锐“返老还童”。  

“师傅被妖怪吃了,现在在我面前的师傅是妖怪变的?”  

一个荒诞的想法出现在王照脑海里。  

总之,师傅不正常!  

最后还是李锐用命令的口吻,王照这才离开马厩。  

只剩下他一个人。  

李锐娴熟的铲起干草料,倒进马槽之中。  

“还是大宛马更能吃。”  

一想到那四匹汗血宝马,他一个养了一辈子马的老马夫始终是心痒难耐。  

就在他铲起一铲起草料时——  

一道影子出现在他脚下。  

“马阳是你杀的?”  

猝不及防的一句话,但李锐手上的铲子恰到好处的停顿,然后惊慌的转过身:“二爷可莫要开玩笑,阳娃子是病死的,很多人都瞧见了。”  

“再说我待阳娃子如亲子,又怎么做那等弑亲之举。”  

出现在马厩的男人,正是朱家二爷,家主朱平的弟弟,朱烈。  

要说朱平是个笑面虎,那朱烈就是狼。  

朱家的下人没有一个不怕他的,特别是朱烈脸上一道足有一尺长的刀疤,极其可怖。  

朱家一直流传着一句话。  

“不怕小鬼哭,就怕二爷笑。”  

朱烈笑起来,刀疤抖动,比炼狱里的恶鬼都要吓人。  

朱烈皮笑肉不笑的望着李锐:“最好不是。”  

李锐把谨小慎微演得惟妙惟肖,他连连点头:“二爷,你要相信老奴。”  

人生如戏。  

这个时候表现出适当的慌张才是人最自然的反应,可不是什么从容不迫、不卑不亢。  

朱烈冷哼一声:“把马给我牵来。”  

李锐一脸为难:“二爷,你也知道马厩的规矩,必须有老爷的手信,才能带走马厩里的马。”  

“老东西!”  

朱烈大怒,刚想发作,但又忍了下来。  

也不知他那大哥抽了什么风,这些日子对这个老马夫很关注,时常嘘寒问暖,他还真不好动手。  

“废物!”  

他心里骂了一句。  

骂的自然是马阳死的不是时候,怎么不把这老马夫弄死再死。  

朱烈刚才当然是在诈李锐,为的是震住对方好取来马,可没想到李锐软硬不吃,至于说是李锐杀死的马阳。  

连他自己都不信。  

一个七十岁都快半截入土的老东西,撒尿都费劲,更不用说杀人。  

“我倒要看看大哥能护你多久!”  

朱烈狠狠瞪了李锐一眼,撩了句狠话就走了。  

李锐摇了摇头。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别看朱家蒸蒸日上,生意都做到安宁府,可这宅子里从来都不安宁。  

早年朱家还没做这么大,朱家两兄弟是靠混偏门发家的,后来大老爷朱平想要洗白,但是朱烈不同意,兄弟两人产生分歧。  

直到现在,朱烈都还与横门那些人关系密切。  

横门在有些地方也叫做响马,既然是响马,当然要有马。  

朱烈要马,当然是为了做见不得人的事。  

这些年,李锐可没少因为这事得罪朱烈,可即便是得罪,这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