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北凉王(2/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旗号。  

“总体来看。  

“不才建议大帅,可以接纳封赏。”  

陈三石微微颔首。  

老书生说的没错。  

他的本意是速战速决,尽快打到京城长安去,在朝廷气数未尽的情况下,难免会遇到诸多抵抗,如果有时间的话,可以慢慢消磨。  

但陈三石最缺的,就是时间!  

不论如何,先打到京城去再说。  

如此想着,他放下茶杯:“让晋王的人过来吧。”  

不多时。  

就有一名蟒袍太监来到帐内,抱拳行礼之后,拿出橙黄色的卷轴,然后没有急着去念,似乎在等什么。  

然而…  

那白袍始终就坐在帅位之上,丝毫没有起身行礼的意思。  

按照大盛朝的规矩,监国太子的诏书,不需要行叩拜大礼,但也需要单膝跪下表示尊敬。  

“赵公公。”  

许文才出言提醒道:“我家大帅军务繁忙,还请你不要耽误时间。”  

“哦,呵呵。”  

赵公公尴尬地笑了两声,也不敢再摆架子,朗声宣读道:  

“今朝廷奸臣当道,祸乱朝纲,致使天下大乱,民不聊生,晋王曹焕临危受命,奖励六师,率齐群义,应天顺时,以宁社稷。特此,加封凉州白袍陈三石为凉州王,统帅北境兵马,南下扑讨凶逆,平定天下。”  

北凉王!  

异姓王!  

大盛朝休说是后来,即便是建国初期,立下再大的功劳,也从来没有过异姓王!  

短短几年时间,面前的白袍从军中小小校尉,一路走到北凉王,不可谓不令人惊叹。  

“诏书我接下,替我谢过晋王殿下。”  

陈三石客套两句后,就下达逐客令:“我还有军务要处理,就不久留赵公公了。”  

“那就希望王爷,早日出兵南下入关,殿下会在南方响应,争取早日平定天下。”  

赵公公说了句后,就在一名修士的带领下御空而去。  

隆庆七十六年腊月十二日。  

晋王曹焕册封凉州白袍为北凉王,节制北境兵马,传檄天下,自此以后,正式和朝廷分庭抗礼,互相称呼对方为叛逆。  

又是一年寒冬腊月,北境照常下起纷纷扬扬的大雪。  

北凉铁骑,也到了出征前夕。  

演武场上。  

奏响震撼人心的军乐。  

就如同当初在庆国,能够用“庆歌”打动庆国将士一样,北凉自然也有北凉自己的歌曲,乐礼绝非仅仅是青楼烟花场所消遣的工具,若是用得妥当,不仅仅能增加军士的凝聚力,抚慰人心,亦能鼓舞士气,激发斗志,这也是军乐的意义。  

在此之前。  

北凉有曲,但没有固定的军乐。  

如今的军乐,是陈三石提出,但他不通音律,具体内容,是当初房青云和许文才两个人一起捣鼓出来的,最近两年起事之后,许文才亲自将其定为北凉军乐,以此来增加凝聚力,名曰——《北凉破阵乐》。  

此曲。  

由数千名对乐器感兴趣的将士演奏,乐器包括二胡、琵琶、竹笛、尺八、唢呐、战鼓,等等一起交响而成,曲调磅礴,鼓舞人心,气势恢宏,规模浩大。  

陈三石之所以提出要打造军乐,也不仅仅是为场面上的作用,而是演练奇兵天书当中的阵法,其中有一道名为“煌煌威灵镇魂阵”的阵法,就需要用到大乐,但是没有具体记载需要的乐谱和乐器,也只好进行尝试。  

他来到高台上,看着根据不同方位排列开来的将士,感受着储物戒指中玄珠的反应,发现确实可以用,但是玄珠的玄气数量还不够。  

天书上面记载着。  

镇魂曲可是能够直接摧毁神魂的超级大阵,当然其消耗的玄气,也是非常巨大的,眼下就算能布置出来,玄气也不够用。  

天书中的阵法要么依托天地灵气,要么就需要玄气来支撑施展,玄气越多,威能也就越大。  

自从陈三石实际控制北境三州之后,玄气的积蓄就越来越快,照这样下去,早晚能用出更强大的阵法,比如当初在虎牢关银松崖的“十八冥丁滚雷阵”,只能召唤寥寥数道神雷,但要是有足够的玄气,完全可以一直劈下去。  

再比如那些看起来玄而又玄,能真正让天地生出异象,接引星宿轰击大地的阵法。  

按照这么说的话。  

这次起义,还真是起对了。  

随着实际控制的疆域扩大,陈三石能用出的军阵也会越来越强。  

一曲恢弘磅礴,气吞山河的《北凉破阵乐》结束之后。  

南征大计,也正式开始。  

北凉军如今坐拥朱雀营、青龙营、天狼营、镇标营、北府营、天策营、大戟营、安山营、洪泽营九大营,外加上幽州、雁州当地投降的卫所兵马,总计可用兵马达到十八万。  

其中,天策营以及雁州卫所军队,仍旧以少量兵力镇守易守难攻的剑门峡谷。  

西齐在此之前的数年中,就多次遭遇重创,被白袍逼退到明州之后,就彻底放弃北凉,转而全力去攻打邙山祖脉。  

其余十五万大军,尽数陈兵于麒麟山外,日夜抢修栈道,做出要全力攻打春秋府的架势。  

南征,正式开始!  

京城。  

中觉殿。  

秦王等人,几乎是接连不断地处理着来自各个方向的战报。  

好在绝大多数都是捷报。  

“南方墨老和徐仙师捷报,斩敌三千,斩将两员,收复南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