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凡人窥天(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次日上午。  

许尘伶接过沐易递过来的徐州官印,心灵散发仔细感应一会儿,最后肯定道。  

“少主,这确实蕴含一种奇异的气机,应该就是少主你说的人道文明之力,要进一步参悟吗?”  

掌握心灵拳意的好处,那就是拥有类似真气高手的灵觉,能够感悟天地的信息,参悟天地的奥秘,类似弱化版解析术的弱化版。  

“不用参悟。”  

沐易阻止许尘伶的想法。  

对于灵气法则,他们现在研究了解的比较多,知道只要参悟理解但不修炼掌握,这就不会触碰禁忌。  

但这个人道文明的奥秘,暂时还不知道情况。  

万一参悟理解就是掌握修炼,而且还是被天地限制,这参悟无疑就是自找疯癫。  

许尘伶现在是他参悟研究各种功法,探索天地隐藏信息的得力助手,真要疯多一次,这损失就大了。  

至于司锋,这家伙的天赋虽然也是妖孽但性格不适合搞研究,更喜欢打仗杀人,一说起义打仗就能兴奋。  

“你对这个人道文明,有什么猜测?”  

沐易看着许尘伶:“我知道你这段时间在研究灵气法则被限制的真相,现在结合这个人道文明,说一下是什么情况。”  

“少主,这......”  

许尘伶有些不敢说,有些担心道:“要不,我再私底下研究完善,等有完整的结果再告诉你?”  

天地被限制,研究天地的奥秘,本身就有点带着镣铐跳舞的味道。  

现在沐易还要她当众说出来,这一个不小心两人都要疯。  

她疯不要紧,至少沐易还会照顾她。  

但要是带着沐易也疯了,少了主事人,青医馆都别想开下去了。  

“没事,平复心灵,稳定思绪,把自己当做一个普通人,只要不引起环境的波动。”  

沐易笑着道:“这样天地真有限制,真有仙神在监督,我们讨论一下也没多大事,风险可控。”  

沐易不懂天地限制,不懂仙神,但他懂系统。  

一个系统要想长期稳定的运行,那么必须允许一定范围的阈值波动。  

如果天地有限制,天地有仙神,且时刻监视着天地众生。  

这也只会是条件触发的形式,而不是实时监视,实时限制。  

因为天地太大了,众生的数量太多了,真要实时监视,实时限制,这根本就不可能。  

所以真正的情况,只会是条件触发,且允许一定的阈值。  

比如非土著功法吸收灵气,修炼出灵力,这是一个条件,到达这个条件的情况就要被监控限制。  

比如感悟天地,参悟天地奥秘引起一定程度的波动,这也是一个条件,达到某程度以下的感悟波动就会无视。  

不可能吞吐一下灵气,还没修炼出灵力,天地就限制降下惩罚。  

因为生命的自然活动都会影响灵气,真要这样苛刻严厉,天地早就没一个生命幸存。  

研究天地真相,这也不可能说一句老天就会被监控,肯定是要持续且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注意。  

因为现在的世道每天都会有无数的人,在疯狂的骂老天,骂仙神不开眼。  

如果说一句老天都要限制降下惩罚,天地早就变成一潭死水,众生不可能还敢骂天。  

同理,他们现在探寻天地真相也是一样。  

只要不深入研究,不参悟修炼,只是在口头分析一下,天地仙神也不可能立刻发现。  

不是仙神没能力立刻感应发现。  

而是祂们会屏蔽掉普通人的声音,不然脑袋整天嗡嗡嗡叫,仙神也烦。  

面对沐易的自信。  

许尘伶心里还有些充满担心。  

但看着沐易肯定的眼神,最后还是没有拒绝,咬咬牙说道。  

“少主,我这段时间查阅了许多修行相关的典籍,再结合我跟司锋两人之前参悟的天地奥秘。  

可以确定天地存在天地人三道,其中天道是灵气法则,人道是众生与文明......”  

“你是说,天道是灵气法则,代表天地的法则秩序,人道是众生文明,代表众生的智慧成果。”  

沐易听着许尘伶的分析:“还有一个地道呢?”  

“冥界幽都......代表死亡轮回。”  

许尘伶回答:“冥界的记载最先出现先秦以前的山海经。  

近些年道佛昌盛,道佛两家的修行之法对冥界也有诸多的描述,里面都讲述这是生灵死亡的归宿,众生轮回的地方。”  

“天道秩序,地道轮回,人道文明......那边表面分析,这天地人三道是对应不一样的权柄。  

现在灵气法则被限制,天道被未知存在掌控。  

同时又有一群信奉仙神的江湖门派,正在插手人间的朝代更迭,插手人道文明,这样就很有意思了......”  

沐易仔细捉摸着这些信息。  

突然。  

他的心灵感受到几分悸动,连忙抬手阻止想要继续开口的许尘伶。  

“停......我们说一下青医馆,接下来要怎么发展。”  

“是,少主。”  

许尘伶也感觉到莫名的心灵悸动,立马收声凝重的点头。  

......  

时间流逝。  

转眼三天过去。  

这一天,因为连续三天没看到有人进出,且里面开始传来腐烂的气息。  

徐州的郑家据点杀手被清理,三房公子郑望被杀的消息,一下子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