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陈小娘(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马仁瑀,你带一半人从村子后面包抄,我带剩下的人在村口堵着,这群畜生一个都别放跑!”  

“诺!”  

马仁瑀得令一声,当即带着人离开大路,从村子左侧绕了过去。  

李奕紧随其后领着一百余骑从右侧奔向村口。  

这群乱兵也不知从哪弄了两辆骡车,一股脑把能抢的东西全都搬上了车。  

甚至他们不止抢夺财货,还绑了几个年轻妇人,拴在骡车的两边。  

“不想死的都给老子跪下投降!”  

马仁瑀已经带着人绕到村子后面,他一马当先叫骂着冲了进去。  

这时,那些乱兵才发现自己被包围了。  

他们看见李奕手下这帮精锐骑兵的慑人气势,哪敢生起抵抗的心思,连忙朝四面八方逃跑。  

“他娘的,都把老子的话当放屁了!”  

马仁瑀可不是心慈手软之辈,立马抄起弓箭抬手就射,一箭便射中一人的后心。  

“啊”的一声,那人当即扑倒在地,虽没有当场毙命,但看样子也活不成了。  

与此同时,马仁瑀身后的骑兵们也都追着那些逃跑的人一顿砍杀。  

李奕勒马驻立在村口,没有上前帮忙的意思。  

这群乱兵总共不过四五十人,不少人连盔甲都不齐全,若这样马仁瑀还搞不定。  

他脖子上长得那玩意也就没必要留着吃饭了。  

很快,在被砍翻十几个人后,那群乱兵终于吓得全都跪地求饶。  

他们想要在这么多骑兵面前逃跑,简直就是嫌自己死得不够快。  

“啊呸!一群怂货!”  

马仁瑀唾了一口,把那些乱兵都驱赶到了李奕面前。  

扫视了他们一眼,李奕开口问道,“你们是哪部人马?主将是谁?”  

乱兵们本就吓得不轻,全都低着脑袋浑身发抖,没人敢开口回答。  

马仁瑀骂道:“李都使问你们话呢!都他娘的聋了?”  

这时,其中一人结结巴巴道:“我,我们是,是卫王麾下的,贝州步卒…”  

卫王符彦卿?  

李奕有些意外,符彦卿刚攻下北汉的岚、宪二州没多久。  

他手下的人马怎么会出现在百里之外的石州附近?  

“卫王远在岚、宪二州,你们为何出现在此?”李奕微微皱眉道,“莫不是尔等做了逃兵?”  

谁知他只是随口这么一说,那回话的人却脸色大变。  

对方猛地跪倒在地,求饶道:“都使大人饶命啊!我等并非想做逃兵…”  

草!还真特么是逃兵?  

李奕已经懒得再问了,既是逃兵,又抢掠百姓,哪一样都该死。  

何况两样都占齐了!  

“都砍了!”  

吩咐了一声,李奕直接拍马进入村子,没去管身后的哀嚎求饶声。  

也不知道怎么的,自从高平一场大战过后,李奕发现自己似乎变得冷血不少。  

几十个人说砍就砍,没有太大心理负担。  

换做以前,他或许还会犹豫许久。  

难道是因为经历了战争的洗礼?  

亦或者权力地位的提升真能改变一个人的心态?  

但不管怎么说。  

战场确实是一个能让人快速成长的地方…  

李奕转了一圈,发现这是个很穷苦的村落,房屋大多都很破败,只有二十几户人家。  

现在又被纵火焚烧,不少地方都一片狼藉。  

除了被乱兵砍杀的村民尸体,还有十几名幸存的老弱妇孺。  

他们惊恐的窝在一起,不敢抬头…或许在他们看来,不过是一批更凶恶的强盗,干掉了前面的一群强盗。  

百姓对武夫们的恐惧,那是刻在骨子里的。  

近百年的军阀混战在很多人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伤疤。  

“呜呜呜…”  

这时,村尾的某间茅草屋内传来一阵哭泣。  

李奕循声找了过去。  

等他下马走进屋内,却发现一个老妇人仰躺着,身下的地面一片殷红。  

而一名面黄肌瘦的少女…李奕也不确定对方多大年纪,体格相当于十岁左右的孩子,应该是长期营养不良导致的,实际岁数或许要更大。  

少女跪在老妇人旁边抽泣着,见到李奕闯进来,吓得使劲往后缩了一下。  

可惜她的后面是泥巴墙,没地方让她躲。  

李奕走到近前略微扫了一眼,老妇人已经是出气多进气少了。  

他摇了摇头,刚想开口问那少女。  

这时,老妇人突然缓缓抬手伸向李奕:“军,军爷…”  

或许是回光返照吧,重伤濒死竟然还能开口。  

李奕犹豫了一下,随即蹲到地上,握住了老妇人的手:“还有什么遗愿,我力所能及的,尽量帮你了结。”  

“军,军爷…我这孙女可怜啊…爹死了…娘…也跑了…求…军爷…收留…洗衣打杂…”  

听着老妇人断断续续的话,李奕大致明白了对方的意思。  

他瞥了一眼满脸泪痕的少女,对方迎上他的目光,怯弱的低下了脑袋。  

想了一下,李奕便答应下来:“好,我会带着她回开封,有我一口吃的,绝对不消饿着她。”  

反正李奕现在升官发财了,多养几个人也绰绰有余。  

听到了想要的回答,老妇人似乎死也瞑目了,渐渐地没了气息。  

“阿婆——”  

少女悲呼一声,扑到老妇人身上,嚎哭起来。  

李奕摆了摆手,示意跟进来的亲兵都退出去,随后他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