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毒誓不能乱发,真会应验啊(1/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陛下这一手,真是高啊!在此之前我是真没想到,居然还可以用这样的手段来解决问题!”  

户部侍郎钱忠一脸赞叹的说道。  

“确实是高,别人都是千金买马骨,陛下倒好,反其道而行之,直接来了铜钱买马骨。  

偏偏这区区二十五万贯钱,却效果好的出奇,起到了超乎寻常的作用。”  

户部尚书刘歆也点头不止。  

心里面则冷笑连连,什么起到了奇效?  

还不是对韩国公磕头认错投降了?  

不然,这所谓的区区二十五万贯钱,必然让皇帝无比难受,焦头烂额。  

想要起到这等效果,简直是做梦。  

皇帝这家伙,非死撑着不许停下移民等事宜,选择这等不体面的做法。  

然后被韩国公给来了一个更不体面!  

现在好了吧?  

求仁得仁了吧?  

心情舒坦了吧?  

“有了这一次的事,今后要是再发行国债了,就可以多弄一些金额,且期限也可以更长一点。  

比如印发半年期或者是一年期的。  

众人肯定争相购买,不会担心朝廷不还钱。”  

听了钱忠这话,尚书刘歆点了点头:“不过我看,陛下应该不会发行太多的国债。  

这东西虽好,真说起来还是寅吃卯粮罢了。  

没有真正解决缺钱的问题。  

想要解决,只怕还得落到宝钞上面去。  

不过,有了这一次国债的事,今后发行宝钞时也能减轻不少的阻力。  

让很多人对宝钞有信心。”  

说是这么说,可实际上刘歆对此依旧不以为然。  

宝钞就是一个浑身上下,都充满了诱惑力的毒药。  

只要用了,就没有办法避免它所带来的巨大危害。  

宋朝的交子,元朝宝钞,无一例外都失败了,后面都给无数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如今的皇帝,本就见识不高,尤其是在财务上面更是如此。  

大明的宝钞不印发也就算了,一旦印发,今后下场只怕弄不好比元朝的还要惨烈,还要不堪。  

这个时候在国债上面所积累的信誉越多,那么今后宝钞发行之后,挨的骂就越多。  

宝钞崩坍起来,威力就越大。  

如此想着,刘歆摇了摇头,止住这个想法:  

“这些事今后再说吧,眼下最关键的是要集中全力,做好接下来核查各地报税官员账目的事。  

这才是重中之重,万万不可出现任何的差错。”  

“您说的是,不过这事情也没有什么好担心的,都是做惯的事,大家都熟悉。  

绝对不会出任何问题。”  

侍郎钱忠笑着说道,露出来了一个懂的都懂的眼神。  

刘歆和钱忠对视一眼,彼此心照不宣,面上皆有笑容。  

每次的收税,都是一场从上到下的狂欢。  

不仅仅各地官府,还有朝廷手中会多出一大批的钱粮,可以用来做事情。  

他们很多人也都会随之多上不少的钱财,用来做事。  

尤其是他们这些掌管户部的。  

朱元璋自以为通过他那些严苛到令人发指的禁令,就能断绝自己这些人的财路了?  

怎么可能!  

就他弄的税收等政策,漏洞百出,宽敞到足可以他们在里面肆意的跑马!  

而朱元璋对此却一无所知。  

只能说,叫花子当皇帝就是不行,目光过于短浅了。  

钱忠说的的确没错,这些确实是他们做惯的事。  

从他们户部,到地方官府那些负责税务的人,都无比熟练。  

且还能把事情给做的天衣无缝,谁都找不出差错来,这就是他们的本事。  

更不要说,这次因为需要主持燕王大婚的事,韩国公也将亲自来到应天。  

有他这尊大佛亲自坐镇,哪怕什么话都不说,也没人敢在这事情上闹出什么乱子来。  

至于说韩国公和皇帝之间的斗争…  

这事现在结果不是已经出来了吗?  

韩国公取得了一个伟大的胜利,叫花子皇帝被迫低头乖乖认错。  

这件事到此为止了,接下来就是皇帝和李善长他们两个,进行讨价还价了。  

至于说最终会是一个什么情况,这他们就不必太关心了。  

反正别管怎么样,都牵扯不到他们头上来。  

他们只管好好的管好国家财税,做好接下来的核算就行…  

应天府城变得热闹起来,不仅仅是因为燕王朱棣大婚的日子将近,皇宫之内各种采买增多。  

还有一个就是,各地入京报税的官员们,也都陆续到达京师,让这应天府城,变得越发的热闹。  

不过,最热闹的还当属韩国公李善长,乘船到达京师的这天。  

船还未到,就已经有许许多多的人在这里迎接了。  

包括当朝丞相胡惟庸,以及六部尚书在内的官员。  

除了他们之外,就连皇太子朱标,竟都在此等候!  

这让见到这一幕的人,都禁不住的在心里感慨,韩国公不愧是韩国公,排面就是大。  

之前中都城的事情上闹得那样僵,那样难看,不少人都是暗捏一把汗。  

觉得韩国公栽了个大跟头,只怕很难再爬起来了。  

可谁能想到,这才不过是短短半年的时间,韩国公就再度归来。  

而且,还是在和皇帝斗了一场之后,携着大胜归来了!  

皇帝让韩国公来主持燕王婚礼,而今更是连太子都来迎接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