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新的命令(1/2)
28日凌晨三点,髪鸡专家强撑着起来研究完杜布雷号传回的资料后,迅速转发给了同样派出战舰的盟友。
凌晨四点,马特被探员从家中带上轿车,送到了智库的研究室。
五分钟后,一段模糊的视频通过电视机放映。
这是杜布雷号拍摄的当时影像,因为拍摄设备是数码相机且战舰上搭载了先进的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用原始的MPEG1格式压缩发射来8帧的图像,发送回本土后再压缩传给智库。
而事发时也是深夜,原始影像通过探照灯和反光还能看个大概,现在放映的画面看上去就好像拍摄的TGV高铁进站一样,只有一道泛白的巨物卡顿地闪过去。
8帧的影像根本没法看,经过了3倍加速处理后细节更少,实际反而是口头资料和照片更有说服力。
但是,不管怎么样,资料都能有力的证明卡尔号以近70节高速狂飙了近一个小时,已经错过杜布雷号继续北上,向加勒比海进发。
马特和其余的舰船专家又调出有关那条驱逐舰的航拍图以及福克兰岛拍摄影像,确认不太可能是水翼船构型。
水翼船设计的船体高出水面许多,并且能看出明显特征,卡尔号显然不是,就是常见的二战高速大型驱逐舰。
“从抓拍的照片和视频上看,卡尔号排水量比杜布雷号略小,更窄,2000到2500吨左右,如果推进到35节,5.5到6万马力是足够的。”
马特边说边在黑板上划出卡尔号的舰形和动力布局,唰唰写下了“60000”的数字:
“忽略高速下螺旋桨接触大量气泡效率变低的因素,即使仅以兴波阻力为主要障碍,速度的提升倍率与推进功率的立方成正比,35节翻2倍到70节,意味着动力是8倍,48万匹马力。
实际上影响因素更多,可能还要乘以1.5,甚至乘以2,实际不少于60到90万匹。”
骇人的结论出现在黑板上,一群人几乎不敢呼吸。
尼米兹级核航母多少万功率?26万匹31节。
企业号28万匹35节,小鹰号28万匹33节。
区区两千多吨甚至没有反应堆加推进系统重的驱逐舰,输出了两倍多于企业号的动力。
甚至它的风阻都没有经过优化,从已有影像资料上看几乎没有风阻设计,狂暴的气流形成了舰尾紊乱的水汽风暴,甚至造成了杜布雷号电子系统短暂失灵。
髪鸡已经紧急要求杜布雷号不得冒进,对后续战舰保持远距离观察。
要是五万多吨的俾斯麦号也以70节来一趟大飙车,怕不是能把杜布雷号直接刮翻。
“在这个速度下,导弹的命中率都会降低20,30甚至更多。”
一名舰载武器专家艰难的摇头,本来随着导弹技术进步,军舰速度30节还是40节意义不大,都无法逃过导弹所以战后军舰总体航速在下降。
但速度提升到了60节甚至70节,一切有了质的改变。
“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根据杜布雷号的记录,卡尔号在短短8秒内完成过两次大转向才靠近杜布雷号,即使有船舵能承受巨大的扭矩,轻薄的船体也无法经得住如此转向,轻则船体扭曲,重则直接撕裂。”
马特又补充了更加吓人的一点,让专家们更是冷汗直流,几千吨的卡尔号简直像一辆汽车灵活,竟然还能玩漂移!
好一会后,终于有人说出了那个媒体猜测的暴论:
“或许,这真的是一支亡灵舰队。”
可怕的结论送到了情报部,经过再三核实后,伴随着最高指示一起发送给了大西洋舰队。
凌晨五点,经过了各个机构半夜起来分析汇总,又由决策机构复核后,大西洋舰队拿到了N手情报以及新的指令。
原来的大西洋特混舰队组建并没有太过明确的目的,只是为了防止第二舰队北上靠近本土,以及阻止其靠近巴拿马。
现在,新的指令是:在非公开情况下,尝试收编第二舰队放弃目标,并将其战舰尽可能完整的带回本土(注:严禁主动开火,以拉拢为主,可给出优厚条件)。
先看指令的道尔顿和艾德文脑瓜子都嗡嗡响,收编一整支舰队?多么天方夜谭的想法。
在看整理后卡尔号70节飙车的情报,两人又瞬间明白了。
如果能得到这样的超级推进技术,其意义一点也不比土星五号更低。
想象一下,就算降低标准,特混舰队的最高时速能维持50节一个小时都是个夸张的概念,很多海军战术都将发生全面革新,很多导弹也会被逼升级换代。
就连以后的攻击核潜艇都会被废掉一只手,鱼雷根本追不上战舰,只剩下导弹可用。
但是,如何收编这么一支舰队?
事实上,率先得到消息的髪鸡之所以愿意几个小时后就分享消息,一大原因就是自身没能力截停这支舰队,希望最后能共享技术。
道尔顿深刻怀疑他们已经与带英交涉过,并且已经达成了某些协定。
不出所料,早上7点许,道尔顿询问IAA,带英正在紧急联系正在地中海的“无敌号”航母,以及本土的“皇家方舟号”航母,疑似准备调离。
而髪鸡准备退役的克莱蒙梭号港口也出现大量人员,可能准备出动。
本来一支莫名的二战舰队重要性顶多排在A级,现在是A
凌晨四点,马特被探员从家中带上轿车,送到了智库的研究室。
五分钟后,一段模糊的视频通过电视机放映。
这是杜布雷号拍摄的当时影像,因为拍摄设备是数码相机且战舰上搭载了先进的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用原始的MPEG1格式压缩发射来8帧的图像,发送回本土后再压缩传给智库。
而事发时也是深夜,原始影像通过探照灯和反光还能看个大概,现在放映的画面看上去就好像拍摄的TGV高铁进站一样,只有一道泛白的巨物卡顿地闪过去。
8帧的影像根本没法看,经过了3倍加速处理后细节更少,实际反而是口头资料和照片更有说服力。
但是,不管怎么样,资料都能有力的证明卡尔号以近70节高速狂飙了近一个小时,已经错过杜布雷号继续北上,向加勒比海进发。
马特和其余的舰船专家又调出有关那条驱逐舰的航拍图以及福克兰岛拍摄影像,确认不太可能是水翼船构型。
水翼船设计的船体高出水面许多,并且能看出明显特征,卡尔号显然不是,就是常见的二战高速大型驱逐舰。
“从抓拍的照片和视频上看,卡尔号排水量比杜布雷号略小,更窄,2000到2500吨左右,如果推进到35节,5.5到6万马力是足够的。”
马特边说边在黑板上划出卡尔号的舰形和动力布局,唰唰写下了“60000”的数字:
“忽略高速下螺旋桨接触大量气泡效率变低的因素,即使仅以兴波阻力为主要障碍,速度的提升倍率与推进功率的立方成正比,35节翻2倍到70节,意味着动力是8倍,48万匹马力。
实际上影响因素更多,可能还要乘以1.5,甚至乘以2,实际不少于60到90万匹。”
骇人的结论出现在黑板上,一群人几乎不敢呼吸。
尼米兹级核航母多少万功率?26万匹31节。
企业号28万匹35节,小鹰号28万匹33节。
区区两千多吨甚至没有反应堆加推进系统重的驱逐舰,输出了两倍多于企业号的动力。
甚至它的风阻都没有经过优化,从已有影像资料上看几乎没有风阻设计,狂暴的气流形成了舰尾紊乱的水汽风暴,甚至造成了杜布雷号电子系统短暂失灵。
髪鸡已经紧急要求杜布雷号不得冒进,对后续战舰保持远距离观察。
要是五万多吨的俾斯麦号也以70节来一趟大飙车,怕不是能把杜布雷号直接刮翻。
“在这个速度下,导弹的命中率都会降低20,30甚至更多。”
一名舰载武器专家艰难的摇头,本来随着导弹技术进步,军舰速度30节还是40节意义不大,都无法逃过导弹所以战后军舰总体航速在下降。
但速度提升到了60节甚至70节,一切有了质的改变。
“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根据杜布雷号的记录,卡尔号在短短8秒内完成过两次大转向才靠近杜布雷号,即使有船舵能承受巨大的扭矩,轻薄的船体也无法经得住如此转向,轻则船体扭曲,重则直接撕裂。”
马特又补充了更加吓人的一点,让专家们更是冷汗直流,几千吨的卡尔号简直像一辆汽车灵活,竟然还能玩漂移!
好一会后,终于有人说出了那个媒体猜测的暴论:
“或许,这真的是一支亡灵舰队。”
可怕的结论送到了情报部,经过再三核实后,伴随着最高指示一起发送给了大西洋舰队。
凌晨五点,经过了各个机构半夜起来分析汇总,又由决策机构复核后,大西洋舰队拿到了N手情报以及新的指令。
原来的大西洋特混舰队组建并没有太过明确的目的,只是为了防止第二舰队北上靠近本土,以及阻止其靠近巴拿马。
现在,新的指令是:在非公开情况下,尝试收编第二舰队放弃目标,并将其战舰尽可能完整的带回本土(注:严禁主动开火,以拉拢为主,可给出优厚条件)。
先看指令的道尔顿和艾德文脑瓜子都嗡嗡响,收编一整支舰队?多么天方夜谭的想法。
在看整理后卡尔号70节飙车的情报,两人又瞬间明白了。
如果能得到这样的超级推进技术,其意义一点也不比土星五号更低。
想象一下,就算降低标准,特混舰队的最高时速能维持50节一个小时都是个夸张的概念,很多海军战术都将发生全面革新,很多导弹也会被逼升级换代。
就连以后的攻击核潜艇都会被废掉一只手,鱼雷根本追不上战舰,只剩下导弹可用。
但是,如何收编这么一支舰队?
事实上,率先得到消息的髪鸡之所以愿意几个小时后就分享消息,一大原因就是自身没能力截停这支舰队,希望最后能共享技术。
道尔顿深刻怀疑他们已经与带英交涉过,并且已经达成了某些协定。
不出所料,早上7点许,道尔顿询问IAA,带英正在紧急联系正在地中海的“无敌号”航母,以及本土的“皇家方舟号”航母,疑似准备调离。
而髪鸡准备退役的克莱蒙梭号港口也出现大量人员,可能准备出动。
本来一支莫名的二战舰队重要性顶多排在A级,现在是A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