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新人部曲(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清早。  

在篷布与稀树下,躲了半晚雨的部曲们,陆续进入陈家废墟收缴战利品。  

布匹、粮食等易燃财产几乎全毁,但在陈氏女眷的带领下,成亮等人仍搜刮出不少现钱。  

由于降雨及时,仅有一半因高温融损。  

至于田契,只能将俘虏带到县衙后,再与陈家老人对照县里的存档文书逐一复核。  

两个半时辰后,众人回到澄迈县城。  

夜雨虽干,衣衫却被汗水浸透。  

黄举天卸下盔甲,换去湿衣,顾不得歇息片刻,立即投入到繁重的公务中。  

据看门的刘谷老头说,李景让今日一早,便去了琼山县探查情况;  

临行前特意托他嘱咐黄县丞,留守县衙,等候消息。  

‘先生是担心我被王弘业责罚。’  

黄举天摇了摇头。  

不知有朝一日,李景让得知了他的居心,是否还会像今日这般待他。1  

大堂内人来人往。  

文书越堆越高。  

黄举天一边处理缴获财物的登记,一边安排俘虏的安置事宜。  

直到申时末,才在识字率百分百的义子们的帮助下,将上述事务了结。  

黄举天连沐浴的精神都没有,和衣倒在床榻上。  

义子们也有样学样,直接在大堂里地铺都不打就躺下。  

可睡了没一个时辰,县衙大门外就响起敲门声。  

刘谷提着灯笼,避开哀声哉道的义子们,小声叫醒黄举天:  

“县丞,有人找你。”  

黄举天迷迷糊糊地“嗯”了一声,翻了个身,手臂懒洋洋地搭在额头上,遮住从窗外透进来的火光。  

“是文崽的阿娘,就是县丞您治好的那个重症疟疾——”  

黄举天眼睛依旧闭着,声音沙哑而低沉,带着浓浓的倦意:  

“有什么事,让她明天来。”  

刘谷却没走,声音更低了,带着一丝不安:  

“可县丞…她是带着陈县尉尸体来的…”  

黄举天双眼骤然睁开。1  

他抓过外袍,随手一披,大步流星地朝县衙外走去。  

门外,夜色沉沉。  

春秀站在石阶下,左手牵着一匹瘦马,右手抱着一个熟睡的五岁小儿。  

马背上拖着一个用麻袋包裹的物体,形状隐约像是一个人。  

黄举天目光一凝,快步上前,伸手揭开麻袋一角,借着火光仔细查看——  

果然是陈延风。  

他心头一震,面上却不动声色,只是微微眯了眯眼,随即转头对老妇说道:  

“进来答话。”  

春秀点点头,牵着马,抱着孩子,跟在黄举天身后走进县衙。  

原本还在打地铺装睡的义子们,听完她的讲述后,纷纷坐直了身子,各自与身边人窃窃私语。  

“真是她杀了陈延风?”  

“就用一把削皮小刀?”  

“她个子比陈延风矮那么多,还是个老妇人…”  

“这才合理啊!越是看起来弱小,就越容易让人放松警惕。”  

“但她一刀致命啊。”  

“没经过训练能做到吗?”  

“谁说没训练?她平时处理槟榔,难道不是天天用刀吗?”  

可见一个老弱妇人杀死壮年男性的事实,对这些青少年的心灵造成了多大的震撼。4  

不过,现在还不是讨论这些的时候。  

最要紧的,是从陈延风尸体上,搜出的那封写给符家的信。  

黄举天展开信纸,借着烛光细读:  

“符公亲启:  

“吾乃崖州陈氏第六代家主陈延雷,今特致书于贵家,望贵家谨守前约,庇护吾兄陈延风。  

“陈氏虽遭此劫,然根基未损,他日必当重振家声。  

“另,澄迈县丞黄巢,此人狡诈多端,心狠手辣,恐为贵家之患。  

“望贵家与林大娘子联手,尽早除之。  

“此事务必慎密,切不可泄露风声。  

“陈延雷敬上。”  

黄举天放下信纸,目光锐利:  

‘符家,林大娘子…剩下的两大豪族,终于也要走到前台了么?’  

他目前只知道,符家是海南俚獠汉化后的豪强世家,槟榔商路贯通长江以南;  

王弘业的续弦夫人也姓符。  

林家则是伪作外贸船商的琼州海盗。  

想了想,他对春秀道:  

“给本官说说你的主家。”  

此时,黄成功给春秀搬来一张椅子,黄成仁拿来自己的草席。  

春秀道了两声谢,把熟睡的文崽放好后,以完全不符合底层妇女的口吻,开始了讲述:  

符家在琼州岛的根基颇深。  

早在五十年多前,符家先祖从俚獠部落中脱颖而出;  

与汉人官吏通婚后,凭借对槟榔种植的精通,逐渐成为一方豪强。  

如今,符家家宅位于万安州——准确来说是万安郡——占地广阔,宅邸宏伟,是岛上首屈一指的家族。  

符家的主营生意是槟榔。  

他们的商队从万安州出发,沿着海岸线一路北上,经雷州半岛,最终抵达长沙县,从潭州将槟榔转运至江南各处。  

最近,符家在生意上遇到了麻烦。  

两月前,他们的商队被长沙当地盗匪洗劫,损失惨重。  

据说,那伙盗匪并非普通流寇,而是与当地宦官势力勾结的武装团伙——  

“等等。”  

黄举天抬手叫停:  

“与宦官势力勾结?”  

是了。  

仇士良与武宗在处死杨嗣复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