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新人部曲(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李钰之前,将他们分别贬为湖南观察使与桂州观察使;  

其中杨嗣复的任职地正是潭州。  

再联想到卢钧曾告知他,仇士良派遣两路宦官,抢先抵达湖南与广西,将杨嗣复和李钰处死之事;  

许是仇士良手下的宦官,在完成任务后并未返回中枢,选择勒索或勾结地方官员,侵吞商贸,大肆敛财。  

而符家作为偏远豪族,自然不会被这些中枢来的阉人放在眼里,成了他们眼中的肥羊。  

黄举天将自己的推论道出。  

春秀先是点头,随即摇头道:  

“县丞所言庙堂之事太远,我不清楚。  

“只听主家管事的提到,长沙新任县官姓仇,是中枢大宦官的血亲。  

“名字好像叫…  

“仇慕阳。”  

闻言,窃窃私语的义子们,齐刷刷将目光投向主座——  

义父的长安之旅,他们早在南下途中听成亮细细讲过。  

此时。  

黄举天眉宇微蹙,仿佛听到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连思绪都变得迟缓。  

他有许多问题想问,但知道春秀答不上来,只道:  

“他在长沙县担任何官?”  

春秀答道:  

“主家管事的说,仇慕阳到任前三月,第一个月是长沙县令,第二个月被贬为长沙县尉,第三个月升迁长沙县丞…1  

“如今是何职位,就不清楚了。”  

相当耳熟的剧本。  

黄举天冷笑着摇头,心中暗道:  

‘两边竟然还没斗出个胜负…’  

李炎也好,李德裕也罢;  

若再不加把劲,前世历史上的“会昌中兴”,只怕要胎死腹中了。  

扪心自问,黄举天并不在意大唐是否还会中兴。  

无论皇帝是好是坏、是死是活,他早已下定决心造反。  

唯一的顾虑是,这个凭空得来的状元身份,未来可能会在“师出有名”方面造成些许阻碍。4  

好在问题不大。  

他已有化解的思路。  

眼下,他将注意力重新聚焦到琼州事务,示意春秀继续往下说。  

“那些人虽然抢走了符家的货物,但却保留了交涉渠道,试图逼迫主家屈服,与他们合伙做生意。”  

“如何合伙?”黄举天问。  

“符家让出江南左道的槟榔商路控制权,并为他们稳定供货。”  

“那他们提供什么?”  

“他们保证不再劫掠符家销往其他地方的货物。”3  

“…”  

“月前,家主亲自前往长沙县交涉,尚无结果;符家几位管事也始终无暇插手岛上的治瘴事务,故至今未与县丞相见。”  

听完这些,黄举天又问起春秀对符家的评价,与陈家相比又如何。  

“符家确实有不少恶行。”  

春秀说道。  

商队在外运输时,常常仗着人多势众,对其他小商队横加阻拦,逼迫他们同行,并缴纳“车马费”;  

在岛上,则常借口产量不足,逼迫百姓增加工作时间,但发放的口粮却丝毫未增。  

“…也并非一无是处。”  

符家会在汉民与俚獠部落发生冲突时,主动组织陈家、自家的家仆,抵御俚獠入侵汉民土地。  

“毕竟,主家也是从俚獠部落中崛起的,深知俚獠的厉害。”  

更准确地说,全海南打俚獠最狠的势力,除了官兵,就是符家人。  

“为此,那帮野人可没少烧槟榔林。”  

此外,符家还会在每年的槟榔丰收季,出钱出力,帮助当地百姓修建水渠,改善灌溉条件,也算是为地方做了些好事。  

不知何时醒来的成亮点了点头,一本正经地总结道:  

“总之,符家是个复杂的家族,既有恶行,也有善举。”  

黄举天没有接他的话,而是意味深长地望着春秀:  

“符家我已了解。讲讲你的来历。”  

旁听的义子们纷纷点头。  

他们也想知道,面前这个老妇为何谈吐不凡;  

明明身为符家的底层用工,却知晓如此多的上层内幕。  

春秀先是看了眼熟睡的文崽,而后望了望大堂里的一大帮少年;  

看得出,黄举天对每一个人都非常信任。  

于是,她也不再回避,缓缓开口道:  

“我的故乡在长沙。  

“父母在镇上经商,家境颇丰。可惜,我被一伙恶徒拐绑,意图勒索。  

“谁知那日大雨如注,爆发山洪,淹没了全镇。  

“亲人皆死,我却因被恶徒带走而侥幸逃生。  

“他们勒索无果,当中有个无赖见我姿容尚可,便将我占身为妻,拐带到了这琼州岛上,至今已快三十年。  

“我为这无赖产下二子一女。长子长女因染瘴气,都夭折了。  

“文崽是我老来得子,我只盼他好好长大。  

“可那无赖自前几年起,酗酒、赌博愈发厉害,醉后还会打人。  

“文崽三岁时,因为不小心碰碎了一壶酒,他便把文崽扔进了洗衣盆里,头朝下。  

“于是我杀了他。  

“用杀死陈县尉的这把小刀。  

“台风过后,我把他的尸体就近埋在废墟底下,上面重新盖了间草屋。”  

讲到这里,春秀笑了,脸上的皱纹舒展:  

“黄县丞是不是早就猜到了?  

“我病好后,发现厨房地面有翻整过的痕迹。  

“想来,郑衙役带人去过我屋…应是他发现之后,告诉您的吧?”  

黄举天没有否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