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黄巢已至(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夕阳斜照丘陵,将一行人的身影拉得细长。  

黄举天提枪纵马,领着队伍登上土坡。  

此处距陈家宅院约二里,适合观察敌情。  

黄举天先是望向身后部曲,心中颇为感叹。  

这支队伍人数不多,装备也只能算勉强凑合——  

二十匹瘦马组成的骑兵,另有牛车三辆、驴车五辆随行,余下三十多名步兵。  

盔甲更是捉襟见肘。  

除他与成亮穿着从崖州借来的明光甲外,县衙武库仅能翻出八具残缺皮甲。  

‘穷是真穷啊…不过对面也一样就是了。’  

好在长枪、弓箭、横刀、盾牌等兵器还算充足;  

加之部曲们南下时带来的、过去在泰山密林中制作的装备,黄举天对此仗可谓胸有成竹。  

眼下,最大的问题是。  

他仍没有想通陈延雷的目的。  

黄举天凝目远眺,只见陈家宅院犹如一头伏地饮水的巨龟,在暮色中显得格外老迈。  

正门两座望楼全用木材搭建,竹篾编的楼顶垂下半幅褪色绸布,隐约可见陈氏家族的纹样。  

院墙东南角隆起异样的弧度,疑似伪装成土丘的谷仓。  

夯土墙顶端的巡道不过三尺宽,却每隔二十步,便凸起个小小的岗亭。  

穿葛布短打的壮仆,原本赤脚蹲在阴影里,此刻却突然骚动起来——  

显然是发现了黄举天等人的到来。  

铜锣声骤然炸响,惊飞了院墙外榕树上的白鹭。  

壮仆们慌乱地在墙头奔走呼喊。  

很快,十几个手持长矛的私兵,陆续登上院墙,朝这边张望。  

有人在紧张中碰倒了望楼上的铜壶,“哐当”一声滚落墙外,砸到了关闭大门的壮仆头顶。  

按理说,此时正该攻其不备,趁乱突袭。  

可黄举天却攥紧了手中长枪。  

他眼睁睁看着两里外的木制大门,在吱呀声中缓缓闭合,门闩落下的声响仿佛砸在心头。  

“确定陈延雷与陈家大翁没有离开?”  

黄成仁打马上前,答道:  

“绝对没有!只有陈延风三天前离开了宅邸,但在今天早晨也回来了。”  

“他可是去了琼州?”  

“并未。”  

黄成仁摇头道:  

“跟着陈延风的兄弟说,陈延风到了海边后本来要登船,却又临时改变主意,骑了头驴往回赶。”  

黄举天瞳孔微缩,一个此前被他低估的可能性浮上心头:  

“陈延雷既没有在大翁面前暴露,也不准备与我合作…陈家上下他打算保全的人,自始至终只有他大哥陈延风!”  

事实会是这样么?  

黄举天仍持怀疑态度。  

“啊?”  

黄成仁的小眼睛因惊讶睁得滚圆,嘴巴微微张开,像是听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  

“明明只要交出陈家大翁与陈延风的命,就能当家主与县尉,他为什么不肯干啊?”  

成亮闻言,伸手拍了拍黄成仁的肩膀,力道不轻不重:  

“就好比你我是兄弟,你会不会为了当上‘仁帅’,而把我的命交出去?”  

黄成仁故作认真地摸了摸下巴,眼睛滴溜溜地转了一圈。  

“要是真有机会…”  

他拖长了语调,然后收起笑容,正色道:  

“我也绝不做出卖兄弟的事!”  

“这就对了。”  

成亮转头看向黄举天,语气也变得郑重起来:  

“就像阿郎常教导我们的——  

“永远保持理性,对凡人来说是一种奢侈。  

“或许,陈延雷就是愿意为了兄弟情谊,舍弃家族的另类?”  

黄成仁一愣,忽然拍打大腿道:  

“喔!就像佐助跟鼬!”  

成亮蹙眉,抬手敲了下黄成仁的头盔,发出“咚”的一声轻响:  

“那是阿郎编的话本,不能当真。”  

两人这么一聊,旁边不少披甲的少年都兴奋起来。  

他们小时候被义父捡回来,最爱听他“老人家”讲的,不就是那些天马行空的话本故事吗?  

有人甚至忍不住当场讨论起来,声音里带着几分怀念和笑意。  

“这么喜欢闹?”  

黄举天目光如刀,横眉扫视:  

“我是不是对你们太好了?”  

这群少年顿时呆若木鸡,连呼吸都轻了几分。  

哪怕他们过去两年在山东,围剿过好几次山贼,并非初次上阵,此刻也不敢露出半点懈怠。  

“惩罚回去再说。”  

黄举天见状,立刻下命道:  

“成亮,带披甲骑兵扰敌,尽可能让更多的敌人登上院墙!”  

“收到!”  

成亮一勒马缰,明光铠在夕阳下泛着嗜血的光泽。  

八名身穿破旧皮甲的骑兵紧随其后,朝两里外的陈家宅院疾驰而去。  

到了射程范围,成亮率先张弓搭箭,精准射中了一名正在墙头张望的壮仆。  

那人连惨叫都没有发出,便瘫软四肢跌下墙来。  

八名骑兵也纷纷开弓。  

但他们的箭术显然不如成亮,箭矢要么射偏,要么被墙头的私兵用木制盾牌挡下。  

“换火箭!”  

骑兵们迅速从箭囊中抽出浸了鱼油的箭矢,用火折子点燃,朝着望楼射去。  

几支火箭钉在竹篾编的楼顶上,火苗立刻窜了起来。  

然而,墙上的私兵早有准备。  

有人提着水桶,有人端着沙土,第一时间将火扑灭。  

更多的人从院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