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黄巢已至(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涌上墙头,手持长矛和弓箭,警惕地盯着成亮一行。  

成亮微眯双眼,再次张弓。  

又一名私兵应声倒地,惨叫着被拖到墙后。  

等到墙上的敌人越来越多,对方的还击终于擦中自己人的盔甲——  

“撤!”  

成亮一挥手,八名骑兵立刻调转马头,返回黄举天所在的山坡。  

墙头上传来一阵嘈杂的骂声,但成亮毫不在意,只回头望了两眼那低矮的院墙。  

“阿郎,他们的表现,比我想象的还要糟糕!”  

黄举天微微颔首。  

他看到的战况也是如此——  

墙头上的守卫虽然数量不少,但毫无章法,与他预想中的严密防备大相径庭。  

‘想来,就像我的计划出了变故一样,陈延雷的计划也不是一帆风顺。’  

黄举天心中暗忖,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无论你之前有什么算计…生擒之后,问话的时间多的是!’  

他抬头看了看天色。  

夕阳沉入地平线,只余下最后一抹暗红。  

夜幕即将降临。  

而这场事关陈家生死的博弈,正在墙外墙内,同时上演。  

墙内。  

约五个时辰前。  

陈延雷呆呆地看着陈延风,木楞良久,才问:  

“大哥,你不是北上潮州,去找符家讨要说法了吗?”  

“钱没带够啊。”陈延风耸耸肩,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  

“那我让你,代为转交林大娘子的信呢?”陈延雷的声音有些发抖。  

“急什么,等我把钱带够再去啊。”  

陈延风大大咧咧地走进弟弟卧房,抓起桌上的茶壶,对着壶嘴痛饮了几口,才道:  

“你又不是不知道,潮州那地方,小娘子的价格有多便宜,我正好顺道多买几个回来,给你和大翁当暖脚婢…”  

他说着,自己都笑了起来:  

“嗐,岛上睡觉哪还需要暖脚?别怕弟媳嫉妒,你不妨都收了,只管给我多生几个侄儿子——”  

陈延雷再也听不下去了。  

他猛地站起身,几步走到房门前,将门重重关上。  

随后走到陈延风面前,抬手便给了大哥一记响亮的耳光。  

陈延风被打得一愣,连脸都没捂,只是呆呆地望着弟弟。  

陈延雷反手又是一记耳光,打在他另一侧脸上。  

陈延风的眼神终于变了。  

从茫然变成了惊恐。  

他捂着脸,声音有些发抖:  

“延雷,出什么事了?”  

陈延雷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怒火,低声道:  

“我让你三日前离开澄迈,装作去潮州向符家讨要盐货,是为了保你!  

“可你…你居然这么蠢,连这点事都办不好!”  

陈延风瞪大了眼睛,满脸不解:  

“保护我?为什么要保护我?到底出了什么事?”  

陈延雷没有回答。  

他原本的计划堪称天衣无缝。  

首先,他假意配合黄举天的提案,以此麻痹对方,换取陈延风的行动自由——  

三日期间,黄巢想必会派人盯守陈家,陈延雷无法提前走脱——  

接着,由盐场管事的监工头子,暗中对儋州盐工散布谣言,谎称澄迈县丞要强加盐税;  

而增加的税额,不得不从主家,层层摊派到底层盐工头顶。  

为确保进展顺利,陈延雷还吩咐监工头子,将组织闹事的任务,交给最初收买的、本打算冲击澄迈县衙的四十七名盐工;  

由他们带头,于今日上午领千余人,从盐场直奔州府讨要说法。  

同时,陈延雷还联络了在州府当差的陈表兄,提前一个时辰出城,前往澄迈请援,目的是调走黄巢与崖州州兵。  

按陈延雷的设想,黄举天不可能不优先救援王弘业。  

只因黄举天得罪过中枢宰相,如今能将他拉出琼州这片穷山恶水的上官,只有王弘业与卢钧。  

而王弘业将崖州州兵的指挥权交给黄举天,说明黄举天已经在王、卢两名上官中做出了选择,成了王弘业的党羽。  

黄举天为表忠心,紧紧抱住王弘业这尊靠山,理应亲自带上所有人马,前往琼山县救援。  

一旦黄举天的大部队离开澄迈,陈延雷将立刻对陈家大翁陈明利害;  

待说服祖父“自愿”配合后,陈延雷将带领陈家十余私兵,冲破黄举天留下的人手看管,于崖州北部登船前去广州。  

黄巢也许会事先封锁渡口。  

但林家的船队,却不全受官渡限制。  

林家欠他一个人情。  

陈延雷相信,只要大哥把信送到,林大娘子定会出手相助。  

待抵达节度使府,陈延雷计划由陈家大翁当面陈情,向卢钧控诉黄巢上任不足三月,如何弄得当地民不聊生、逼迫盐工聚众冲击州府;  

只为将整起事件,书写成“官逼民反”“不得不反”“民不敢反”“民请降罪”“罪皆在黄”的戏本。  

而被王弘业分走治瘴功劳的卢钧,面对盐场民乱,无论是否还像昔日那般信任黄巢,都必须下令彻查。  

届时,黄巢写给他的那封亲笔信,便将成为“官逼民反”的共谋罪证!  

至于指望借治瘴之功升迁的王弘业,更不可能接受中枢的恩赏未到,自己治下就生出叛乱,落得个“功过相抵”、两手空空的下场。  

为确保前程无忧,王弘业最佳选择,便是“功上加功”——  

即由黄巢为盐场生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