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王爷的计划(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许宣看着自己身上的国运,笑了。  

他喜欢大唐,对于大唐国运加身,自然是欢喜的。  

从今以后,大唐越是强盛,他身上的国运自然水涨船高,带来的实力增幅越强。  

反正本来就想帮助大唐兴盛的,这下好了,帮助大唐兴盛,还能得国运加持。  

算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吧。  

小白靠着许宣的背,很暖。  

“阿宣,好温和,好舒服。”小白用脸颊紧贴着他的后背,“似乎能让我放空自己。”  

许宣转过身,没想到国运能有此等作用。  

历朝历代,文武大臣们,凡是可以利国利民者,总会得国运加身。  

或是生前声名显赫,家眷得其福泽;或是死后得国运升仙,享受千年。  

许宣轻抚小白的头,将她的青丝绕于指尖,“怎么样,满足好奇心了吧。”  

“嗯…”  

“那我们回去吧,为夫得好好惩罚你。”  

小白故意装作不知,“夫君要怎么惩罚我呢?”  

“哈哈…”  

许宣放声大笑,挑起小白的下巴,模仿纨绔子弟的语调:“当然是…”  

“是什么?”  

“回去你就知道了。”  

昏暗的破庙,不知几日前下的雨,由于天气比较寒冷的原因,至今没有干透。  

庙里很潮湿,有一股腥臭味,不刺鼻,但是难闻的很。  

一个中年男子坐在首位,他神情凝重,眉头紧锁,单臂拖着下巴:“伏念还没有回来?”  

下方的人回禀道:“没有,了无音讯。”  

“八成是栽了,本王吩咐他,不要轻举妄动,结果…”中年男子轻叹一声。  

作为突厥王庭仅剩的王爷,阿史那田洛很不满,与此同时,心里还有一点不为人知的小开心。  

因为阿史那伏念死了,再没有人能夺取突厥王庭的权力。  

至于突厥王庭还有多少人?力量是不是衰弱了?  

阿史那田洛自然是要管的,但他总觉得,只要突厥人没有死光,突厥王庭总有机会复兴的。  

到时候,他这位唯一的王爷,天然是王庭的领导者!  

“诸位觉得,若想行刺唐王,该如何行动?”  

阿史那田洛必须行刺李世民,团结在他周围的人,都是不甘心王庭陷落,对李世民怀有强烈恨意的人。  

不刺杀李世民,便很难团结人心。  

阿史那伏念能带着一帮人前往漫展,正是利用的此法。  

阿史那田洛与阿史那伏念不同,田洛想通过巧劲完成行刺,或者利用行刺的名目,实际上并不动手,借此团结众人,保存实力。  

他清楚王庭与大唐的实力差距。  

在突厥没有灭亡的时候,尚且没办法和大唐抗衡。  

如今,突厥灭亡了,王庭就剩下这么点人手。  

跟李世民硬碰硬,怕不是嫌自己活得长!  

阿史那田洛见众人没有开口,又问道:“怎么说?你们也没有对策吗?”  

台下有一长者沉吟一声,起身说道:“直接挑战李世民,不太好办,但是…”  

“但是什么,这都什么时候了,别卖关子,快说!”  

阿史那田洛很不爽,王庭都没了,老头说话还是慢悠悠的,时不时停顿。  

“启禀王爷,我们可以从唐王身边的人下手,让他身边的人帮我们动手!”  

老头抬起手臂,放到脖子上,做了一个斩首的手势。  

阿史那田洛皱眉道:“关键是找谁行刺唐王,能近唐王的身,几乎都是他的心腹,既然是他的心腹,便很难刺杀他。”  

老者笑道:“我有一个人选。”  

“谁?”  

众人将视线移到老者身上。  

老者徐徐说道:“当前唐王身边的红人——许宣!”  

“他?”阿史那田洛不解,“细说。”  

“伏念王子行刺失败,唐王加强防守,如今此地已是固若金汤,我们的内线不敢冒头,但上一次他的汇报说的很清楚…”  

老者逐渐从容,他试着给众人提气,接着说道:“那份情报中说,许宣献给李世民一件宝物,以至于李世民多次召见许宣,而且龙颜大悦!”  

阿史那田洛却不赞同,“许宣献了什么东西,知道吗?”  

老者摇了摇头,“信件上没说。”  

“连许宣进献的东西是什么都不知道,岂不是太过冒险!”阿史那田洛大手一挥,否了老者的建议。  

之后众人在破庙里有商谈起来,再没人提许宣的事。  

傍晚时分,众人散去。  

老者独自找上阿史那田洛。  

“王爷,老臣有一计,让哥舒远动手。”  

阿史那田洛一听,顿时止住身形,笑了笑,说道:“很好。”  

突厥王庭覆灭之后,留存下来的主要有两支。  

一支是阿史那氏族,另一支便是哥舒氏族。  

单从地位上说,阿史那稍微高一些,但是哥舒也不弱。  

现在哥舒暂时依附在阿史那田洛手下,但是尾大不掉,很多时候不服从阿史那田洛的指挥。  

借着行刺唐王李世民的机会,趁机削弱哥舒的力量,王庭的人将牢牢被阿史那田洛掌控在手里。  

“很好,详细跟本王说说你的计划。”  

老者终于放下心来,拿出一张信函,呈到阿史那田洛手中:  

“王爷,这是我们的人这些天调查的,许宣貌似和他的妻子关系很好,只要控制住他的妻子,必能逼迫许宣动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