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国运加身(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李世民看着突厥王庭余孽的表演,无奈的摇了摇头。  

他从袖中拿出一个小圆盘,圆盘只有巴掌大小,上面雕刻着一条龙。  

龙位于中间位置,旁边环绕各种异兽。  

李世民举起圆盘,默道:“都去死吧!”  

天雷滚滚,似乎有龙吟。  

接着地面震动,好像发生了三四级的地震。  

“吼!”  

声音穿透云霄,好像是从天上传来,又好像是从地下传来的。  

圆盘缓缓转动。  

地面抖动的越来越剧烈。  

两道金光闪耀夜空,一者从天上落下,一者从地下飞向空中。  

许宣抬头望向漫展会场,入眼是两条黄金色的巨龙。  

龙威浩荡!  

周身缠绕着紫色的雷电,噼里啪啦的响个不停。  

金光闪过,天亮了,是短暂的亮了一下。  

待天地归于黑暗,漫展上再没有人开口。  

大家都惊呆了,不知发生了什么。  

许宣是知道的,因为SS级探知到的修士气息少了一大半。  

“操,一招,突厥王庭余孽全灭!”  

便是许宣也不淡定了。  

回想李世民的淡定和从容,也是,没有依仗,李世民面对修士入凡,怎么可能那么悠然。  

许宣从来不敢小看李世民,天知道李世民手里还有没有其他依仗。  

八成是有的,不,百分之百有。  

大唐国运越发兴隆,李世民得国运加成,威势必然水涨船高。  

当晚的漫展暂停了,朝廷的御林军将漫展会场围了七八圈。  

照例盘查举行漫展的许宣,结果盘查刚开始,便结束了。  

李世民一句话,“朕相信他,他不会有问题”,轻松让许宣摆脱繁琐的审查。  

次日,漫展继续,除了程处默的人,朝廷又加派了人手。  

虽然参加漫展的成员减少了,但一晚上过五万人还是有的。  

许宣本想借这次漫展推出手办的,热度大减,他决定将手办的推出暂时延后,放到梁州的漫展上。  

冬日降临,长安城依旧一番热闹景象。  

寒冷不会让人们的热情减退,前段时间的漫展行凶事件亦是如此。  

大军班师回朝,已经到了外城城门。  

今年冬天,对于唐人而言,没有什么比迎接大军回朝更重要了。  

男儿征战沙场,如今得胜而归,理所应当得到尊敬。  

许宣亲自为小白披上白色的披风,拉着她的手,走向外城城门。  

站在城墙上,望向城外。  

延绵百丈长的军队排列的很整齐,士兵们精神抖擞,他们渴望衣锦还乡,渴望得到无上荣光。  

小白轻声问道:“怎么人这么少。”  

“能有百丈长的队伍,已经算是大度了。”  

小白不解,她挠挠头,眼睛扑闪几下:“为什么?”  

许宣望着城下,“这次大战,大唐出动了数十万大军,你想想,如果他们全部进入城内,会发生什么?”  

班师回朝的大军,并不是人人都能享受荣光。  

小白经过这么一点,顿时明白了。  

许宣继续说道:“唐朝施行的军队制度是府兵制,也不允许几十万大军同时出现在长安城内。”  

“好复杂。”小白摇了摇头,摊手。  

她读过史记,从一片片记载中,对这类繁杂的事情偶有提起。  

几千万人的王朝,总要有这种那种规矩,不然的话,王朝便没有办法运行。  

终于,队列动了。  

李靖骑着骏马,走在队列的最前方。  

他器宇轩昂,或许是因为冬日的太阳,眼睛微眯着,却透着一股凶煞之气。  

视线扫过迎接的百姓,以及城墙上观望的众人。  

小白被李靖的视线一扫,忽然觉得心里不踏实,如芒刺在背。  

古有大文豪养浩然气,将军卫国凶煞刚毅,妖邪不敢近。  

李靖何止卫国,直接灭了突厥王庭,古往今来的大将中,能打灭国之战的也没几个。  

若非小白妖气几乎散尽,恐怕不敢来城墙上观礼。  

纵是心中有些准备,小白依旧吓了一跳。  

李靖收回视线,霸气内敛。  

许宣见此,搂着小白:“不舒服吗?”  

“还好。”  

“早知道就不该让你来。”  

小白吐了吐舌头:“没事的。”  

许宣望着骏马上的李靖,心道:“这就是承国运之后的威势吗?李靖这么强,那…李世民呢?”  

队列缓缓移步进入城内,李世民亲自迎接。  

许宣拉着小白,向城墙下走去。  

“别拉我,没事的。”  

“有事。”许宣想起漫展那晚,李世民召唤过来的两条黄金色巨龙,“小白,你能抗住李靖的威势,却难以抗住李世民的威势。”  

此等重大典礼,李世民不仅仅是皇帝,在某种意义上,承载了大唐的部分国运。  

放到平时,自然没有那么大的威势,但今天,李世民一定强的可怕。  

小白抱着许宣的手臂,来回蹭了几下,用嗲嗲的声音说道:“我想看看,就这一次,好不好嘛~”  

这谁顶得住?  

许宣呼吸一凝,用衣袖揽住小白,神念透体而出。  

如今的他,已经比小白强大了啊。  

“就这一次。”  

小白抱得更紧了,咯咯笑道:“晚上回去,会有奖励哦。”  

“得,照顾好你,回去你乖乖受罚,不听夫君的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