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结局撒花(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毫没有把千寻疾放在眼中。  

他们都已经天道圣人巅峰。  

哪怕是顶级先天灵宝,对他们的影响,都微乎其微。  

当然,同级别的人拿弑神枪,还是可以他们带来巨大伤害的。  

千寻疾,是他们同级吗?  

“我算什么?我算是你的…祖宗!”  

千寻疾冷笑一声,挺枪一刺。  

他还真算得上这些人的祖宗了。  

鸿钧道祖丝毫不在意,随时一挥。  

土之道则凝结成为时间最强防御。  

现在的鸿钧道祖,先天灵宝都不需要了。  

不然的话,太极图,诸天庆云也不至于落到老子和元始手中。  

可鸿钧道祖怎么也想不到,他赖以自信,连杨柳都破不了的绝对防御,居然在弑神枪一枪之下,有了一个——窟窿!  

鸿钧老祖和杨柳都是站立起身,浑然不动。  

轰隆一声,二人论道的道台直接沦为虚无。  

但鸿钧老祖和杨柳却是没有丝毫影响。  

鸿钧老祖先后土娘娘一步,领悟土之道。  

后土是土之巫祖,是离土之道最近的人,终究还是差了一丝机缘。  

不过好在,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后来她领悟了更强的轮回之道。  

有着绝对防御的鸿钧老祖,自然是不怕任何攻击。  

而杨柳,本身空心杨柳树,无视任何灵宝攻击。  

弑神枪,也在其中,因为弑神枪也还是灵宝。  

“不错不错,想不到你居然藏的这么深,而且,如此短的时间,居然就成为天道圣人,你也有和我们对话的资格了。”  

杨柳和鸿钧可算得上是看着千寻疾成为圣人的。  

这么短的时间,有了这么快的进步。  

眼前这个家伙,不一般!  

“离开吧,洪荒不是你们两个可以沾染的。”  

千寻疾冷漠地看着鸿钧老祖和杨柳。  

“好一个黄毛小儿,如此大言不惭,今日,我就送你回归最初!”  

鸿钧也想不到短时间多出两个天道圣人。  

后土娘娘他不好收拾,但千寻疾,有什么依靠?  

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鸿钧今日必杀千寻疾不然,若是千寻疾和后土两个,跟杨柳伙同到了一块,他可就麻烦了!  

“十道殊途!”  

大道三千,殊途同归。  

鸿钧道祖作为掌握不知道多少条道的道祖,自然是懂得这一点。  

杨柳看到鸿钧道祖这么做,暗中防备起来。  

免得鸿钧道祖是声东击西。  

这十道殊途,由十条大道其中的道法奥妙组合起来。  

既有十条大道的组合起来的威力,又有不同大道的乾坤。  

哪怕是他,如果中了这一招,也必须只有跑了。  

寻常大道圣人…等死吧!  

十条大道,不管是那一条,击中大道圣人,都是让那人圣驱崩溃。  

十条齐中的话…直接死…没有其他的可能性。  

“散。”  

千寻疾漫不经心地一吼,言出法随。  

时间之道,流传万古。  

十道殊途,直接分化。  

千寻疾无法让十条大道回归最初,但可以让这个组合…溃散。  

分化的大道攻击,现在的千寻疾,真的…不放在眼里。  

他的圣躯,有四大莲台的绝对防御,还有五方旗。  

十条大道的道则,依次打在千寻疾的身上。  

千寻疾的表情都没有变化。  

“时间之道,也不可能这么强大!这怎么可能…”  

杨柳和鸿钧老祖都是表情一变,彻底地变得严肃起来。  

他们想不到这个家伙居然领悟了时间之道,一开始他们都以为是生命之道顶天了。  

真的想不到,居然是这一条道!  

不是如此,他的肉身,怎么可能如此强大!  

“造化玉碟,四九归元!”  

鸿钧老祖这一次彻底认真,拿出自己真正的实力。  

残缺造化玉碟直接落入他手。  

杨柳直接遁入虚空观战。  

造化玉碟之中,有着九九八十一条大道。  

其中,鸿钧道祖这么多年,已经领悟了七七四十九条。  

借助造化玉碟之力,鸿钧老祖可以将四十九条大道组合在一起,爆发出毁天灭地的威力。  

因为有着混沌至宝,哪怕是残缺的混沌至宝加持,时间之道,也无法进行时空逆转。  

“徒劳地挣扎!”  

千寻疾将弑神枪收好,重新融合在青莲之中。  

巨大的青莲,闪烁出无尽之光,将整个洪荒,都照耀。  

鸿钧老祖的大道攻击,在创世青莲面前,直接归于虚无。  

创世青莲和造化玉碟都是一个层次的宝贝。  

千寻疾的青莲现在有了乾坤鼎和弑神枪的加持,离真正的创世青莲只差了一点。  

而造化玉碟,不过一小残片。  

真正的造化玉碟,蕴含大道三千。  

鸿钧手中的才多少?十分之一都没有!  

如何跟千寻疾的斗!  

“收!”  

趁着道法交锋状态,千寻疾打算强行收走鸿钧老祖的造化玉碟。  

“回来!”  

造化玉碟可是鸿钧老祖真正的命根子,怎么可能拱手相让。  

哪怕是背着负伤的代价,他也要将造化玉碟收回来。  

可惜,他如何能抢的过现在的千寻疾。  

青莲直接将造化玉碟镇压得死死地,外加千寻疾的牵引,鸿钧老祖的反击,显得是那么地薄弱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