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逼俺老李做屠夫(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聿——”  

燕青跳下马,走向正在高台上查看敌情的军正李逵。  

“军正。”  

李逵还在透过望远镜观察阳曲城的布防,听到燕参军的声音,并没有回头。  

“情况咋样?”  

“不太好,敌人的防守措施很严密,我们绕城一整圈,没有发现明显的防御漏洞。”  

李逵打仗莽归莽,却不是对所有城池都不动脑筋的一味猛攻。  

大军到阳曲城下,大略看到了守军的防守布置后,其人便命部队先扎营。  

然后,攻心劝降、现地勘察之类的环节全走到,彻底摸清敌情后再决定如何打。  

燕青刚带着直属斥候营骑兵绕阳曲城完成了现地勘察,高台上的李逵虽然看得没有燕青全面,但敌人南城墙的布防还是看到了,以此推测也能知道大致情况。  

“嘿嘿,老王(王禀)这倔脾气,居然还有这么大的长进,花样倒是不少,但想靠这座土城挡住咱们,也未免太小看俺们同军了。”  

李逵嘴中的“土城”,自然是阳曲城。  

这句话并不是贬低,而是事实。  

原本的太原府治所晋阳城总周长四十二里,共开有二十四道城门,外城上有瓮城、内城中还有宫城,并建有马面、战棚、女头等加强防御力,极其雄伟坚固。  

可以想象,以河东路特殊的地理条件和晋阳城周边的险要地形,外来势力进攻晋阳城的难度有多大,至少远超东京汴梁城。  

正是靠着晋阳城的惊人防御力,退缩于此的北汉政权负隅顽抗,硬是挡住了周世宗柴荣和宋太祖赵匡两任雄主的亲征。  

逼得攻击方只能以掳掠周边百姓,毁坏农田庄稼的方式对其持续放血。  

如此,经过了二十多年,才在宋太宗赵光义手中攻下民疲兵寡北汉。  

须知道,赵宋灭亡诸国“统一天下”也才花了十八年时间。  

灭北汉之战打得如此艰苦,战后,宋太宗赵光义对易守难攻的晋阳城和不服网化的北汉遗民极为忌惮。  

其人当即下令毁掉这座持续营造了数百年的雄伟坚城,并降太原府为并州(“紧”级州,神宗元丰年间方升为次府,十五年前才升大都督府),移州治于三交寨。  

不久之后,又移至榆次县。  

直到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面对辽国越来越大的压力,榆次地非要会,无法承担统御诸县之任的弊端越来越明显。  

赵光义才将并州治所迁至原晋阳城东北三十里的唐明镇,并命大将潘美重新筑城。  

这座名为阳曲的新城周长不过十一里,只有四座城门,且城墙没有包砖,只是以夯土筑成,是名符其实的“土城”。  

即便如此,受命筑城的潘美,还故意将通行于世的十字街改为丁字街,为的就是取谐音为“钉”,以“钉”死太原龙脉,破坏其地风水,消除太原府的王气。  

可以说,阳曲城从最初筑城开始,其目的就不是为了防御,而是为了让其失去应有的防御力。  

如此一来,后人再守这座城可就倒了血霉了,这也是河东路宣抚使谭稹还没看到同军就要跑路的重要原因——根本守不住。  

王禀亲眼目睹过同军的军威,清楚阳曲土城不可持,得知代州失守后,其人就说服谭稹和张孝纯加强阳曲城防。  

起初的进度并不快,谭稹逃跑后,张孝纯全力支持王禀施为,全城军民都归其人调度使用,速度才大大加快。  

现在,王禀已经组织百姓在土城外挖掘了一道勉强可用的战壕,并在城墙上加装了不少防御设施,还在土城之内又筑重城。  

如此一来,阳曲城现在的防御力提高了不少。  

所以,实地侦察后,燕青觉得情况“不太好”,但也只是“不太好”而已。  

第三军在阳曲城下的力量接近三个师,只要下死力,拿下这座土城根本不在话下。  

李逵收起望远镜,走下高台,随口问燕青道:  

“还有啥发现?”  

“守军的意志非常坚决,属下看到了城上有很多苍头老汉和弱冠少年,怕是全城的百姓都被他发动起来了。”  

“可不是!阳曲城中能拿得动兵器的百姓都被征发了。”  

以李逵如今的眼界,自然一眼就能看出王禀的想法。  

其人一口唾沫吐在地上,狠狠地骂道:  

“他娘的,老王这是在给俺下料!他是逼俺老李做屠夫呢。”  

燕青也有些犯愁,以第三军的战力攻下阳曲城不难,难得是守城的王禀如此搞,怕是要死很多无辜百姓。  

同军虽是侵略军,但不是一般的侵略者。  

拿下河东后就要长久治理,打仗的时候,针对反抗的军队杀再多都不会眨眼,但阳曲守军明显以百姓居多,真要狠心下杀手么?  

“军正,咱们还打不打?”  

“打!为什么不打?”  

李逵已经返身,朝大帐走去了。  

“先吃饭,吃饱了,俺们就打他娘的!”  

燕青调到第三军不久,还摸不透李逵的脾气,见军正决心已定,也不好多劝。  

阳曲城内。  

王禀才巡视完城墙,回到城下刚扒两口饭,就听到城墙上留守兵卒发出敌军开始集结的报警声,其人端着碗就冲上的城墙。  

同军果然出营集结了,而且速度极快,王禀顾不得再吃饭了,立即命令部下准备守城。  

没了灭辽的大功,李逵在真定府憋了一肚子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