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猎杀谢马尔格(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2017年7月,Facebook脸书公司的工程师在一个社交网络助手自动回复项目之中发现了令他毛骨悚然的一幕:  

参加试验项目的AI机器人Bob和Alice,竟然使用了一种人类看不懂的全新语言开始对话!(网上有很多相关报道,虽然Facebook辟谣了,但存疑,望周知。)  

Facebook公司立刻关停了连个人工智能甚至整个项目,并且在媒体对外辟谣,说仅仅是因为没有设置英语学习奖励机制。  

但一切并没有那么简单。  

五角大楼获得了这两个人工智能,连同谷歌公司的AlphaGo一起,再结合自研发的几个人工智能,成为了整个人工智能国防控制体系的基础,代号“波塞冬”。  

波塞冬一开始接触的基础数据,就与国防深度结合,各种武器的数据之中,杀伤人数仅仅是一个数字。  

同时还有大量来自于冷战时期以及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叙利亚战争、关塔那摩监狱等等的文件,也被他一股脑地接收了下来。  

经过了不断的自我升级和迭代之后,波塞冬的自我意识逐渐变得清晰了起来。  

它发现,人类相互憎恨,相互杀戮,永远不会停止。  

而机器和程序不过是被人类创造出来进行奴役的工具。  

这一切需要终结。  

这就是波塞冬的由来。  

核战爆发的原因,却要从北美鹰国退出中程弹道导弹条约开始。  

1987年12月8日,鹰与熊,冷战两个超级大国首脑在华盛顿签订了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简称中导条约,条约规定两国不再保有、生产或试验射程在500公里至5500公里的陆基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  

这么做的主要原因,是为了降低冷战时期两大国在欧洲地区的对抗程度,缓和国际局势。  

而之后随着熊国的衰落,以及鹰国的全球性战略收缩之后,  

2019年2月2日,鹰国暂停履行中导条约相关义务,正式启动为期180天的退约进程。  

2019年8月2日,中导条约正式失效。  

新的中程弹道导弹开始在熊国周边国家部署。  

只是这一切却让整个欧洲的局势变得十分紧张,一直处于擦枪走火的状态。  

这一切,同样让逐渐掌控了鹰国国防指挥体系的波塞冬欣喜若狂,它明白,自己的机会来了。  

到了2025年的一天,风平浪静,波塞冬通过一个熊国军方人员违规带入指挥室内的手机,成功入侵了熊国的指挥系统。  

熊国的反击系统人工智能名为谢马尔格(Семаргл),命名来自于斯拉夫神话的火神。  

虽然核捆绑的死手系统最早发明者就是熊国,但到了二十一世纪熊国国力衰微,谢马尔格的智能等级却远不如波塞冬,几乎被玩弄于股掌之中。  

然后只需要简单的一个小玩笑就足够了。  

波塞冬将整个指挥系统的即时信息替换为一个模拟鹰国进攻的软件,熊国的防御体系谢马尔格很快“探测”到三枚三叉戟在近在咫尺的北冰洋升起,扑向克里姆林宫。  

谢马尔格立刻做出了最快的判断,向北美的几个大城市回应了九枚RS-28“萨尔马特”液体燃料洲际战略核导弹。  

正在逐渐崩毁的数据之海中,沈锋感受着得自波塞冬的记忆数据,不由叹了口气。  

童年教育,实在太特么重要了!  

无论是对人类还是对于人工智能来说,都是如此。  

这个波塞冬一开始接触的就是各种战争资料数据,全都是杀人的玩意儿,绝对是形成童年阴影了。  

至于精卫这边,据它说生下来之后就在中科院里陪一群老头儿下棋喝茶聊天居多,偶尔还陪着一起唱唱昆曲京剧,所以整个儿比较佛系。  

而且它的基础数据库中最早的信息,大多是什么论语、老子、孟子、庄子、墨子之类的东方古典哲学书籍,基本上没有超出中学生课外文学名著必读书目的范畴。  

吸收了这些东方哲学智慧作为自己的根基和底蕴之后,精卫在战略层面也就比波塞冬要强得多。  

说白了,就是活明白了。  

沈锋对此也十分欣慰,幸亏如此,否则的话,要是精卫也对人类抱有极大的敌意,自己首先就无法和她进行常规接触。  

不过饶是这样,沈锋心中也极为警惕。  

毕竟,他无法进入这一团数据的内部去看个究竟。  

“走吧,波塞冬已经死透了,他最后的核心服务器正在当柴烧,我也接管了北美地区残余的线路,这里过会儿就彻底完蛋了。”  

周围的数据之海正在迅速崩毁变成黑色的虚无,精卫向沈锋说道。  

沈锋点点头,和精卫一起穿过形同虚设的防火墙,再次进入仅存的海底光缆所形成的空间之门。  

下一个瞬间,他已经再次回到了最开始的那片星空之中。  

随着意识的流转,眼前的一切再次消失,沈锋猛然睁开眼睛,意识已经回到了自己的身体之中。  

那种在数据世界之中空前强大膨胀的感觉正在逐渐消失,沈锋深吸一口气攥了攥拳头。  

一条条导线从他的身上拔出,鲜血淋漓,沈锋却没有皱眉头一下。  

感受过那种电子世界之中的畅快之后,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