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嫉火(2/3)
珞珈原本臣服的便是帝皇,而帝皇所拿起的那柄剑便是帝国真理。
珞珈的本质是服从,比起服从某种抽象的概念,他更容易对某个具象的人产生忠诚。
这之后,珞珈开始钻研群体对个体的崇拜效应——
世界上依旧不存在神明,但人类需要一个“神明”。
而神明不过是某个人的侧面。
神明是帝皇的侧面,低等于帝皇——完美的人类才是世间之主宰。
随后,怀言者便启程了,帝皇对于他们的征服与改造速度感到满意,怀言者的军团扩张速度甚至一度超过了极限战士。
没人知道珞珈是怎么做到的,甚至能够超过绝对数值与操作的基利曼——
彼时的原体们还未意识到信仰具有力量,真正的力量,而在珞珈这里,这些信仰被转化为了生产力。
基利曼对此感到恼火。
任何原体都能察觉到基利曼的目标是成为他们当中最好的那个,成为第一顺位的“长子”。
而珞珈的出现显然让基利曼感到恼火,即便珞珈曾明确表示过自己不会参与这些争斗,他只希望全身心跟随着人类之主的脚步,建设一个庞大的帝国。
就像是莫塔里安的假面一样,基利曼并未表露出自己对于珞珈的丝毫不满,这个蓝人曾得心应手地行走于马库拉格的政坛内,早已成为了一名满分政客。
正相反,以学习为名,基利曼跟珞珈成为了很好的“朋友”——
或许仅仅是对珞珈而言。
而基利曼也是在同珞珈接触的这段时间内,知晓了信仰与亚空间的关联——
基利曼的目光第一次如此深邃地盯着亚空间。
这样的局面原本会继续持续下去,但没有人知道为什么,自巴巴鲁斯上回来后,人类之主性情大变,他冷落了一些原体,又对另一些原体青睐有加。
基利曼真正意义上成为了帝皇眼中的宠儿,而珞珈则被冷待。
珞珈对于这样的局面感到困惑,他找到基利曼倾诉,基利曼的建议是让珞珈亲自去找人类之主一趟。
于是,珞珈再度拜访了泰拉。
他在人类之主的办公室前跪了十三天十三夜,倾诉了十三天十三夜,最后,帝皇被珞珈的忠诚打动,决定给与他的小儿子一次机会。
毕竟在外来者的口中…
那些原体当中,只有珞珈最令帝皇所满意,而珞珈臣服与忠诚的本质则也为他打上了另类的“安全”标签。
实际上,在此之前,珞珈经常同帝皇谈论信仰与帝国真理——
就像是马格努斯与帝皇谈论灵能那般。
在这次谈话中,帝皇透露出了另一个概念。
“成神”
毫无疑问,珞珈表达了自己对于这一概念的斥责,他认为神明无法与帝皇比肩——完满的人远比被概念所拘束的神明更加伟大。
这次谈话中,人类之主并未透露出自己些许的担忧——“黑暗之王”这个词汇停留在他的脑海深处,不会对任何原体提起。
但不知为何,自那天、那刻,“黑暗之王”的词汇被哈迪斯所呼喊出后,这个单词却越发清晰了。
帝皇能够清晰地感到他正在变得强大——某种不知来历的狂暴力量正在充盈着他,并随着大远征的进程,而越发熊熊燃起。
但这般力量来自何处?
难道是…成为黑暗之王后的他自己吗?
不,绝不会。
帝皇虽然残暴,虽然冷血,但他绝不愿升神,神明是被概念拘束的奴隶,他是个人类,即便有时需要假借神明的名义。
帝皇绝不会成为黑暗之王。
人类之主无比清晰地意识到,若黑暗之王彻底诞生,那么人类将再无未来,成神的代价是全部人类——这是他绝无法接受的底线。
而珞珈的话语则正中了帝皇心中的某种忧虑,与帝皇心中的看法不谋而合。
因此帝皇选择了相信珞珈一次,这次相信让珞珈更加狂热起来。
这之后,原体更改了军团所传播的帝国真理,在给帝皇过目后,珞珈适当地在其间增加了个人崇拜的部分——
引导人类坚信人是万物灵长,宇宙的管理者。
同时,在珞珈的谆谆劝说下,帝皇放弃了部分远征效率,转而更加注重被收服星球的建设。
长期扎根在基层的珞珈认为,思想建设的根基是生活质量的提升,建立在不堪现实上,如同空中楼阁般的信仰终有崩塌的那天。
而这次帝国真理的改版,与大远征方向的调整,也让帝皇感到了那股力量的消退——
他确信这一现象没有任何混沌的干扰,这只是因为他做了正确的事情,随着大远征进度的放缓,或者是其他事情,那些力量的确退潮了。
直到——
罗伯特·基利曼决定取代帝皇,取代这个犹豫、表里不一的昏君。
对于帝皇转而开始注重帝国中的民生这一事实,基利曼感到由衷的不解与愤怒——
他将其视为珞珈妖言人类之主的最大证据,与莫塔里安,还有万变之主取得联系的基利曼决定不再忍受。
他首先盯上了珞珈。
但珞珈对人类之主的忠诚绝非虚谈,所有人都知晓其对帝皇的狂热,即便帝皇下令要他立刻焚烧掉科尔基斯,珞珈也会毫不犹豫地照做,并且不会动摇分毫。
怀言者原体对于帝皇的追捧与臣服已然超过了理智与逻辑,超过了
珞珈的本质是服从,比起服从某种抽象的概念,他更容易对某个具象的人产生忠诚。
这之后,珞珈开始钻研群体对个体的崇拜效应——
世界上依旧不存在神明,但人类需要一个“神明”。
而神明不过是某个人的侧面。
神明是帝皇的侧面,低等于帝皇——完美的人类才是世间之主宰。
随后,怀言者便启程了,帝皇对于他们的征服与改造速度感到满意,怀言者的军团扩张速度甚至一度超过了极限战士。
没人知道珞珈是怎么做到的,甚至能够超过绝对数值与操作的基利曼——
彼时的原体们还未意识到信仰具有力量,真正的力量,而在珞珈这里,这些信仰被转化为了生产力。
基利曼对此感到恼火。
任何原体都能察觉到基利曼的目标是成为他们当中最好的那个,成为第一顺位的“长子”。
而珞珈的出现显然让基利曼感到恼火,即便珞珈曾明确表示过自己不会参与这些争斗,他只希望全身心跟随着人类之主的脚步,建设一个庞大的帝国。
就像是莫塔里安的假面一样,基利曼并未表露出自己对于珞珈的丝毫不满,这个蓝人曾得心应手地行走于马库拉格的政坛内,早已成为了一名满分政客。
正相反,以学习为名,基利曼跟珞珈成为了很好的“朋友”——
或许仅仅是对珞珈而言。
而基利曼也是在同珞珈接触的这段时间内,知晓了信仰与亚空间的关联——
基利曼的目光第一次如此深邃地盯着亚空间。
这样的局面原本会继续持续下去,但没有人知道为什么,自巴巴鲁斯上回来后,人类之主性情大变,他冷落了一些原体,又对另一些原体青睐有加。
基利曼真正意义上成为了帝皇眼中的宠儿,而珞珈则被冷待。
珞珈对于这样的局面感到困惑,他找到基利曼倾诉,基利曼的建议是让珞珈亲自去找人类之主一趟。
于是,珞珈再度拜访了泰拉。
他在人类之主的办公室前跪了十三天十三夜,倾诉了十三天十三夜,最后,帝皇被珞珈的忠诚打动,决定给与他的小儿子一次机会。
毕竟在外来者的口中…
那些原体当中,只有珞珈最令帝皇所满意,而珞珈臣服与忠诚的本质则也为他打上了另类的“安全”标签。
实际上,在此之前,珞珈经常同帝皇谈论信仰与帝国真理——
就像是马格努斯与帝皇谈论灵能那般。
在这次谈话中,帝皇透露出了另一个概念。
“成神”
毫无疑问,珞珈表达了自己对于这一概念的斥责,他认为神明无法与帝皇比肩——完满的人远比被概念所拘束的神明更加伟大。
这次谈话中,人类之主并未透露出自己些许的担忧——“黑暗之王”这个词汇停留在他的脑海深处,不会对任何原体提起。
但不知为何,自那天、那刻,“黑暗之王”的词汇被哈迪斯所呼喊出后,这个单词却越发清晰了。
帝皇能够清晰地感到他正在变得强大——某种不知来历的狂暴力量正在充盈着他,并随着大远征的进程,而越发熊熊燃起。
但这般力量来自何处?
难道是…成为黑暗之王后的他自己吗?
不,绝不会。
帝皇虽然残暴,虽然冷血,但他绝不愿升神,神明是被概念拘束的奴隶,他是个人类,即便有时需要假借神明的名义。
帝皇绝不会成为黑暗之王。
人类之主无比清晰地意识到,若黑暗之王彻底诞生,那么人类将再无未来,成神的代价是全部人类——这是他绝无法接受的底线。
而珞珈的话语则正中了帝皇心中的某种忧虑,与帝皇心中的看法不谋而合。
因此帝皇选择了相信珞珈一次,这次相信让珞珈更加狂热起来。
这之后,原体更改了军团所传播的帝国真理,在给帝皇过目后,珞珈适当地在其间增加了个人崇拜的部分——
引导人类坚信人是万物灵长,宇宙的管理者。
同时,在珞珈的谆谆劝说下,帝皇放弃了部分远征效率,转而更加注重被收服星球的建设。
长期扎根在基层的珞珈认为,思想建设的根基是生活质量的提升,建立在不堪现实上,如同空中楼阁般的信仰终有崩塌的那天。
而这次帝国真理的改版,与大远征方向的调整,也让帝皇感到了那股力量的消退——
他确信这一现象没有任何混沌的干扰,这只是因为他做了正确的事情,随着大远征进度的放缓,或者是其他事情,那些力量的确退潮了。
直到——
罗伯特·基利曼决定取代帝皇,取代这个犹豫、表里不一的昏君。
对于帝皇转而开始注重帝国中的民生这一事实,基利曼感到由衷的不解与愤怒——
他将其视为珞珈妖言人类之主的最大证据,与莫塔里安,还有万变之主取得联系的基利曼决定不再忍受。
他首先盯上了珞珈。
但珞珈对人类之主的忠诚绝非虚谈,所有人都知晓其对帝皇的狂热,即便帝皇下令要他立刻焚烧掉科尔基斯,珞珈也会毫不犹豫地照做,并且不会动摇分毫。
怀言者原体对于帝皇的追捧与臣服已然超过了理智与逻辑,超过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