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47 四猴一体(1/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真正答案在这儿,顶我上去。佛说:“你我故人如何不识,无数劫前,你曾向前

世佛燃灯如来问因果之事,如今可有感悟?”

老者说:“那日拜别燃灯佛祖,你我各寻去路。我

在畜生道中做猴轮回若干劫数,又在人间道中做人

轮回若干劫数,只是尚不知因果。”

佛说:“前世佛燃灯许你可知前世之事,又送你灵

明金目和聆察六耳,如何尚不知因果。”

老者说:“我本心无善无恶,不行善举也不从恶行

,所以无有因也无有果。所以不知因果。”

佛说:“因果故在,只是你不见而已。”

老者说:“我经历万世万劫依然不知因果,如今听

你讲道更加疑惑。”

佛说:“有何疑惑?”

老者说:“我听你言,众生之生老病死都是苦的,

有老死是因为有生,有生是因为有业有,业的力量

推着我们生老病死经受着种种痛苦,之所以有业,

是因为我们有执取,有取是因为有爱,有爱是因为

有受,有受是因为有触,有触是因为有六根,六根

从母胎中生长,入胎是因为业力的推动,于是我们

有触,有受,有爱,有执取,产生业,如此老死再

投生,进入痛苦的轮回。想要跳出这个轮回,必须

灭掉业有,于是受灭爱灭老死亦灭。”---------------------------------佛听老者之话不语,用目示老者继续说。

老者又说:“以我说看,灭除一切的乐并不是乐,

而是一种自欺欺人的愚痴而已。你以生老病死是苦

而推之,得此说法,以我看不过是惧怕生老病死而

已,生老病死有何可怕,我与无数劫中看到无数志

士英雄,宁愿抛洒生命而得真理,此乃真正的道之

所在,而贪生怕死者如何可以妄谈佛法?我与无数

劫中还看到无数皈依佛祖之人,抛弃家人,抛弃世

间情和理,做出诸多无情无义之事,只想一心成自

身正果者,如此无情无义之人如何能得正果?而此

无数想要皈依佛祖之人无一不是以自身得大快乐为

目的而皈依佛祖的,这种自私自利之人还要妄谈普

度众生真是可笑,如果一心为他人,全无自我私心

,何必念佛而斩断业力。你还说供养你,称颂你,

信你就将有大福报,我却觉得有些蹊跷,业力不消

,只靠你之一言便能超脱?莫非是你的谎言骗人来

信你吧?一个十恶罪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那他所

造业力又往哪里去消?你说的我全都不信啊!”

佛祖微笑对老者说:“猴子经历万世万劫依然愚痴

不化,不知还要经多少劫难才能开悟。”说完闭目

不言。

老者见佛祖不言,于是自行退去。

修罗道,六道之一,说它是天神,却没有天神的善

行,和鬼蜮有相似之处。说它是鬼蜮,可它具有神

的威力神通。说它是人,虽有人的七情六欲,但又

具有天神、鬼蜮的威力恶性。因此,它是一种非神

、非鬼、非人,界于神、鬼、人之间的怪物。

转生到阿修罗道者,过去生虽无大恶行,但是轻慢

心很重,非常的骄傲,不是瞧不起别人,就是忌妒

别人比自己优秀。

不知是哪世哪劫,修罗王婆雅之妻生下一对双胞胎

,一男一女,其女容貌俊美,其男生则能言,长大

之后能辩言之真假,能识万化之真,修罗王婆雅甚

爱之,将其女起名罗丝罗,将其男起名为毗摩质。

一日,婆雅带其女罗丝罗和其男毗摩质于佛前听佛

祖说法。所听佛祖说法之众还有天帝帝释天(中国

称为玉皇)所率领之天界众神。

佛祖唤毗摩质上前来问道:“毗摩质,你有话要问

我?”

毗摩质上前说:“佛祖,如今你知我我知你,你我

都知我之前世,前世我只愿做个普普通通之凡人,

生生世世不做恶事,也不从善行。本以为将在人间

道中轮回,可如今堕入修罗道,不知是何道理。”

佛祖说:“你万世万劫虽不曾做善行,但从未做恶

,这就是莫大的善行,轮回注定你今生该享天人之

福德,可是你毁师灭道,污蔑世尊,所以该当轮回

修罗道。”

毗摩质问道:“我只有一事不明,我毁的是你这个

师,灭的是你的道,污蔑的是你这位世尊,然我从

未认你做师,从未信你这道,也从未尊过你这世尊

,假如这世界没有你,那么我该修哪个轮回?”

佛祖说:“轮回注定,并非你我所能作为。你也不

必怨我。”

毗摩质哼了一声,愤然离座。

几日之后天帝派使者前来,说欲娶修罗王婆雅之女

罗丝罗为妻,婆雅不许,怒斥使者,称佛祖常常袒

护天神而欺瞒修罗,讲经说法也常常给天帝多讲而

给修罗少讲,如今又贪得无厌想要娶我之女。

使者被逐出之后,毗摩质对父亲婆雅说:“我看天

帝不会甘心,还会前来索亲。我们族虽与天帝有一

样的威力和神通,可是却没有天帝一样的福报,修

罗境内物产匮乏,食物奇缺,而天帝却有美食不尽

。我们不妨提一些苛刻条件,如果天帝不允,那就

不能怪我们了。”

果然天帝又派人前来索亲,毗摩质对来使说:“我

们可以同意这们亲事,只是要一些聘礼,如果天帝

不舍得那就算了。”

使者问要何聘礼,毗摩质说:“我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