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三方会谈(4/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互相交接后,便核对成功。  

然后,一次简陋的会面便这样开始。  

苏昼自然是不会在意什么礼仪的人,而在知识与诸神的继承者面前,逐光教团与圣日教会也不打算搞什么多复杂的礼仪。  

很快,三方领袖和代表,便带队在三角的中心地区见面。  

苏昼抬起头,他沉默地环视眼前头戴石冠,白袍金底的圣日教会教皇,以及和燧光大师一样,将自己改造成了机器人,只是有一层人皮覆盖在外的埃铂因大宗师。  

说实话,他有一种预感,那就是自己带来的情报固然可以吓到这两位加起来都超过三百岁的老头。  

但,他们手中所持有的历史与真相,也比他想象的更加惊人。  

“圣者斯维特雷。”  

一见面,作为一教之长,圣日教会的教皇却对苏昼微微低头致敬,这位目光明亮,额头处有逆三角印记的老人手中拿着一本淡金色的书册,看上去比起教皇,更像是一位苍老的学者。  

“你在希光山脉周边开垦荒地,扩大人类聚集地的行为,正是诸神与历代圣者教诲中的至上之举,而有教无类,教导众生更是诸神都未曾做过的举措…如果这世间强者人人如你,何愁末日危机,人类又怎会互相内乱,直至如今?”  

他对苏昼的评价极高,甚至口中也听不出多少对远古诸神的尊敬,似乎只是将祂们视作并不完美的组织缔造者,而并非是真正的‘神祇’崇拜。  

“没错。”  

而一旁的埃铂因大宗师也赞同的点头,他虽然年纪看上去比教皇小一点,但也同样白发苍苍。  

他应和着教皇的称赞,轻声叹息道:“而且斯维特雷教授你开发了众多全新的引导术和发明,造福一地之余,还毫不犹豫地将这些有益于众生的事物扩散,没有半点藏私,连北地蛮族也被教化。”  

“倘若我们逐光教团也能如此,或许才是昔日初代教首心中,最完美的教团形态吧。”  

“谬赞了,担不起诸位的夸赞,反倒是教皇陛下与大宗师为这个世界做了百多年的贡献,我远不及也…”  

本能地回赞回去,察觉到这一点,苏昼忽然想到,自己如今的形象其实也是一位白发老人——在外人看来,这次会面显然就是三位白发老头互相夸赞抬轿子。  

除此之外,海滨之都的领袖罗泽利亚虽然看上去是一位美少年,但年龄同样很大。  

仔细想想,埃安世界中的领导者的确几乎都是老人,哪怕是大酋长和延霜大将军,也仅仅是看上去年轻,非要论辈分,都是老一辈了。  

整个世界的最强者,本质上都是一群老人。  

倒也不奇怪。毕竟,在埃安世界,能够‘存在’下来的就是强者,而存在的时间越久,也就意味着越强大。  

非常神木。  

寒暄时间很快结束,这一次三方会面,除却希光结社是苏昼一个人就能说了算之外,无论是圣日教会还是逐光教团内部,都有反对的声音。  

两大教会虽然都对帝国没什么好感,但是也有很多成员不愿意被卷入帝国和反帝国党之间的斗争。  

尤其是北地部落被苏昼收服这点,更是令他们警惕,甚至呼吁广大群众警惕。  

他们认为苏昼将传承给予蛮族,本质上是背叛人类,是将更加强大的武器交给众生之敌。  

他们说的其实也不算错…只是他们完全就没想过,北地部落归根结底也是人,而不是和天灾一样不可抵御,不可预防的自然现象。  

他们只是活不下去了,才会南下。  

既然现在活的舒舒服服的,最多是为肉企鹅不繁殖而发愁,部落民疯了才发起战争。  

哪怕是献祭黄昏之龙,也有更多更好的方法啊。  

逐光教团的技术互换,主持的是燧光大师,虽然非常重要,但却不需要苏昼自己亲自去做,具体归纳总结可以最后再做。  

所以,率先交流的,是圣日教皇。  

这位手持神器全知之书,浑身上下都有令雅拉忍不住啧啧摇头,属于完美的气息的老人慎重地从怀中取出了一个小巧的石匣。  

这石匣一出现,便引得苏昼和埃铂因大宗师侧目。  

因为,这小小的石匣,赫然是由初耀圣岩雕琢而成!  

温暖的圣日光辉闪耀,甚至将周边的凝霜的荒原冻土软化,冰凌化作冰水滴落在地。  

“众所周知,我们圣日教会,乃是通过遗迹秘藏,跨越了诸多纪元,一代代传承下来的组织。”  

取出石匣的教皇凝视着手中的小匣,他忍不住叹息:“这一纪元的圣日教会,便是从西部大裂谷中的远古遗迹中获得了上一纪元的教会传承,进而建立。”  

“而传承中,便有着诸多有关于远古时期,乃至于诸神时期的信息记载,据说还有着珍贵无比,各族初代先祖与诸神同行时的记录!”  

听到这里,跟随在苏昼身后,一直都安静悬浮的呼啸忽然尖耳朵一翘,她忍不住抬起头,看向圣日教皇所在的方向。  

然后,她也看见了一双虽然苍老,但是炯炯有神的眸子。  

目光中仿佛有太阳正在升起,凝视着眼前的银妖精,教皇的话语变慢,但是语调却越来越重,仿佛大鼓敲击:“我手中的匣子,便保存有一颗‘最初妖精’的灵核。其中有着大量有关于最初纪元的珍贵记忆记录。”  

这一句话,便令拂晓瞳孔剧振震,而大宗师也倒吸一口凉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