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8章 金变紫了(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是有限的,明星球员随便喊价,拿走了大部分,角色球员就没有保障了。  

老板们希望可以规范新秀合同,规范明星合同,每个级别的球员拿每个级别的合同,规定一个上限,这个实际上是合理的。  

但是却触犯了精英球员的利益。  

优秀的精英球员可不希望自己的工资被限制,人人都希望可以打破工资帽拿乔丹那种3000万美金的大合同。  

乔丹也不希望被限制,他倒不是想要拿那3000万,主要是他要特殊一个的地位,3000万必须有,没有他就退役。  

他迈克尔乔丹不应该和普通的NBA球员一样。  

所以,说是劳资协议,劳资冲突,实际上是资方和精英球员的冲突,底层球员的声音被忽视了。  

从历史来看,最后随着底层球员开始发声,并且对乔丹等精英球员开炮,最终导致球员工会妥协,全盘接受老板们的方案。  

这一次的劳资冲突,老板们是正义的一方。  

当然,最后NBA是大输家,乔丹觉得自己被背刺了,觉得自己的坚持没有得到响应,就在NBA恢复比赛一周后,感觉丢了面子,再加上萌生退意的乔丹通过NBC宣布自己告别篮球赛场。  

现在还没有走到这一步。  

1998年10月22日,乔丹和多名球星一道同球队老板们在拉斯维加斯会面,双方爆发激烈争吵,8个小时后各自不欢而散。  

原本所有人都以为这一次的劳资协议谈判会最终惨淡收场时。  

峰回路转,NBA总裁大卫斯特恩和NBA商业价值第二的胡卫东介入其中,在老板条框的基础上,再加了一条条框。  

乔丹条框。  

这个条框不再是只针对乔丹,而是所有人都可以用。  

前提是,三连MVP或者是三连FMVP,只要达到这两个成就的任何一个,就拥有和老板单独谈判薪水的资格,你能谈到多少,那是你的本事,最终的工资不计算进工资帽,同时一个球队最多只有一个乔丹条框的球员。  

大卫斯特恩和胡卫东提出来的这个方案得到了老板们的支持。  

而球员工会那边,大部分中低薪水球员迫切希望NBA早日开打以维持生计,他们才不在乎什么乔丹条框,在NBA的历史上也没有几个符合乔丹条框的球员。  

乔丹条框和他们没有任何关系。  

最终,1999年1月6日,球员工会以179票赞成和5票反对通过了新劳资协议,球队老板们获得了最终的胜利。  

现在全世界的目光都看向了乔丹,很简单,乔丹和公牛的合同到期了,乔丹完全自由球员,乔丹符合乔丹条框,他可以去NBA任何一只球队拿任何薪资的合同。  

而且不计算进工资帽。  

只要老板有钱,理论上给乔丹开一个亿,也是可以的。  

联盟所有球队都垂涎乔丹的实力与影响力,为了得到乔丹都跃跃欲试。  

首先是纽约尼克斯,作为NBA联盟的第一豪门,尼克斯拿出了自己最大的诚意,他们更是向乔丹提供了一张空白支票,让他自己随意在上面填写金额,这一举动也直接吓退了大部分的竞争者。  

上一次尼克斯就给乔丹提供了空白支票。  

这一次,再一次的提供了空白支票。  

尼克斯这个空白支票很吓人啊,不过依旧还有几支豪门球队舍不得放弃,继续做出了报价,首当其冲的便是洛杉矶湖人。  

湖人第一次向乔丹提供了年薪四千万美元的报价。  

接着是凯尔特人,他们同样是将年薪金额给到了四千万。  

比起尼克斯噱头味道浓厚的空白支票,其实湖人和凯尔特人看起来四千万,更有诚意。  

因为就算给乔丹空白支票,为了照顾队内队友们的感受,乔丹也不好真的填很高,大概率是和上一份持平,3300万就已经是远超NBA第二名的顶薪了。  

如果填多了,别人会说他乔丹贪婪,队友对他乔丹也有意见。  

所以尼克斯看起来大方,实际上是小气鬼,鸡贼的很。  

还是杰里韦斯特和红衣主教大气。  

这一次作为母队公牛,没有给乔丹提供合同,因为他们知道,随着皮蓬和罗德曼的离开,乔丹不可能留住了。  

就在很多人都觉得乔丹要花落尼克斯,湖人和凯尔特人三家时。  

有个人出来搅局了。  

迈阿密热火的帕特莱利。  

帕特莱利为乔丹了一份2年7000万的合同,外加打完两年后热火10的股份。  

最终,帕特莱利的斜刺杀出,成功的拿下了乔丹。  

乔丹原本就打算退役后从事NBA管理层的工作,现在热火这么时趣,这么果断,这个有诚意,他没有理由拒绝。  

拥有莫宁和蒂姆哈达威以及贾马尔马什本的热火本就非常强大,现在又空降了一个乔丹,这个几乎是直接无敌了…  

这阵容看起来比前面三连的公牛都强。  

看到乔丹最终去到了热火,塔比特也有些懵。  

他的推动下确实是把乔丹给留下了,但是,现在乔丹的球队是不是强的有些离谱了?  

当然,新赛季的掘金队肯定也是更强的。  

1998年NBA选秀,掘金队在他的操作下还在首轮28顺位选中了拉沙德刘易斯。  

19981999赛季,NBA顺利开打。  

一切都在按照塔比特的设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