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五九章 向日葵(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听到林蹊说是个七杀盟的人都想把她杀了的话,明月轩里一阵沉默。  

老祖陆望是什么人,年代离得太远,他们感受不是很深,但是,病书生陆安,他们几个老的却还记得。  

陆安老祖在的时候,山海宗那些魔修是绕着南方走,就连老人家到西狄边境看看,西狄也早早把免战牌挂起来。  

换成他们有这样的敌人…  

一时之间,连陆从雷都有些尴尬。  

他们光记得,林蹊得了陆家的好处,却没想这好处,也确实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  

山海宗在一开始就盯上林蹊,几番明杀暗杀,似乎也是因为十面埋伏。  

“咳!林蹊啊!从雷什么都不懂,别为他的话吃心。”  

也幸好这孩子是随庆的徒弟,千道宗因为随庆,一直护着她,直到结丹了才放出来,要不然,简直不敢想。  

陆岱山头一次庆幸,她不是太霄宫的人,不是陆家的人,要不然,太霄宫和陆家早成山海宗和七杀盟的眼中钉,肉中刺。  

他一挥手,把陆灵蹊送到桌前的三只玉盒,又以灵力送了过去,“你得了陆望老祖的传承,说来就是与我陆家有缘,藏书楼本来就该对你开放,你拿这东西,是要跟我们陆家生分吗?赶快,拿回去。”  

说来,这孩子和她师父随庆,对他还算有恩呢。  

陆传当初若不是遇到这对师徒,就要独闯百禁山。  

随庆为人刚硬,儿子跟着他学了不少,要不然,也不能堪破心魔。  

想到这里,陆岱山对陆灵蹊露出非常慈爱的笑容,“可惜,陆传去了飘渺阁,要不然,看到你,一定会很高兴的。”  

“…前辈说笑了。”  

陆灵蹊嘴角扯了一下,“这可不是生分。”他们从来就没有真正亲近过,何来生分一词,“这是…”  

看到陆岱峭几个黏在玉盒上的眼睛,她心念一转,“林蹊不才,简单的人情世故还是知道的。前辈若是不收,藏书楼的事…”  

“藏书楼跟这没关系。”  

陆从夏恨某些人太贪心,原本还有的维护都没了,“老祖说的对,你拿这东西,就是要跟我们生分。”  

林蹊是陆家人,是陆望老祖的直系子孙,她进藏书楼有什么不可以?  

“林蹊,且不说小时候五行秘地的救命之恩,没有你,天渡境我哪能出来?更不可能带回那么多极品灵木。”  

那些东西,宗门和家族都从她手上得了不少呢。  

陆从夏现在一点也不想便宜那些人了,“我都没跟你说一个谢家,你这样,不是打我的脸吗?”  

看她眉毛都要竖起来的样,陆灵蹊一把收了自己的玉盒,“不敢打陆仙子的脸。”不要就不要,她还省了,“陆前辈,藏书楼…”  

“持此玉牌,可进最高层。”陆岱山送过藏书楼的玉牌,“我陆家有不少典籍,小友都可以翻翻,印证你之所修、所学。”  

“多谢!”  

陆灵蹊拱手后,才收了飞到面前的玉牌,“各位前辈,这几日,林蹊就厚着脸皮打扰了。”她干干脆脆地站起来,“陆师姐,还要麻烦你,送我到藏书楼。”  

那什么,跟他们家的人再寒喧下去,她怀疑都要维持不住脸上的表情了。  

“那就走吧!”  

陆从夏也只朝陆岱山一拱手,其他人理也没理地就带陆灵蹊走人。  

身为陆家子,她本能的想要护着家里人,可是,有些人就是烂泥扶不上墙。  

族长爷爷固然有很多不足之处,可相比于某些人,实在好太多太多了。  

陆从夏完全没想到,她都让林蹊出血送东西了,那些人还贪心不足,居然鼓动陆从雷过来要不该要的…  

从这一点上,她就可以想象当初信伯父和传伯父为何会反目成仇,会被别人所趁了。  

一出门,她就狠吐了一口气,“对不起!”  

陆从夏很是低落地道歉。  

只看家里的这些人,她就知道,林蹊这一辈子,可能都不会再回陆家了。  

“…我们是朋友!”  

陆灵蹊沉默了一小会,“这次我要多谢你。”  

拿了炼气决,这一生一世,离陆家远一点,对他们大家都好。  

“陆师姐,我很高兴,有你这个朋友。”她着重申明跟她的关系,“以后有什么事,你也尽可以麻烦我。”  

“…好!”  

陆从夏心里很难过,她已经知道她的意思了。  

不过…  

拉林蹊进陆家这个可能有无数怨结的地方,还不如放她在外面自由自在。  

她亲自送她入藏书楼,看着她上到最高一层,看着慢慢消失的楼梯,才转身慢慢下楼。  

“林蹊进去了?”陆东看到自家丫头垂头丧气的样,拍拍她的肩,“从夏啊,有些事,你要学我,难得糊涂!”  

家——就不是一个能完全讲理的地方。  

尤其是家族越来越大以后。  

“老祖…”  

“缘断时不要纠缠,缘继时不要放弃,人生种种,就在一个相宜。”  

陆东半眯着眼睛望向远处的层层楼阁,“如今已比老夫当初以为的平和了无数无数倍。”他很欣慰了。  

宗门大了,会有内耗。  

家族同样。  

可是,看着同出一源的子孙,彼此乌眼鸡似的你死我活,心会更痛。  

“别人的选择,我们干涉不了。”  

在这里面做出选择的人,太多太多了。  

有的人活着,有的人死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