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7节 蟠龙出(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说是临终的一念。  

那一念的清醒,可以让人的临终中阴有着截然不同的结局。那时候的愤怒、愚痴、贪婪都会让临终那人产生极为恶劣的结果。  

某些意外痛楚,也可以让临终的人堕入极为可悲的境地。  

这也是古代停尸数天的原因,不惊扰死者的最后感觉,在修行者看来,这是极好的做法,  

不过此等做法早被“科学”抹杀。  

身毒的那个领袖却显然明白这个秘法,因为他临终的时候喊着的是他信仰的神明。  

他必须极度相信那个神,这才会在生死刹那记起那个神明,也能得到这一念的好处。  

这很难得。  

举个例子,你在遇到危险的时候,最先的反应是什么?  

躲避、诅咒、惊魂离魄?平时哪怕相信什么神佛,  

那一刻早就抛到了九霄云外?这是绝大数人的正常反应。  

那個领袖能在最终时刻喊出罗摩之名,  

绝对是在平日经过大量的刻苦习练。  

而这种习练,就是修行者的日常行为之一。  

沈约知晓这些事情,  

这才会得出邵青云临死是清醒的判断!  

常人受创,下意识的会去视察伤口,哪怕猝不及防,也会表情痛苦,可邵青云没有!她在临终前那一刹根本没有去管额头,而是用尽了最后的力量将手掌放在了胸口,然后平和的死去。  

邵青云一定要传达什么。  

邵青云的衣衫仅能遮体,沈约伸手向她胸口的这个举动在旁人看起来多少不雅,聂山见状欲言又止,他本是关心沈约,替沈约着相,暗想沈约应该注意下声誉、避免旁人的闲话,可随即想到——沈约没问题,有问题的反是那些有邪念的人。  

一念及此,聂山竟有顿悟之感。  

沈约一只手停在邵青云胸前,  

突然扭头看了聂山一眼,  

“你想到了什么?”  

聂山微有尴尬,还是道,  

“我在想,为了世俗,迎合道德,正念之人却要改行来符合世俗标准,这难道不是世人的悲哀?”  

沈约微微点头,“想的很好。”  

梁红玉急道,“沈兄弟,你究竟要做什么?”  

沈约终于拿起邵青云胸口上的那只手,掰开那紧握的手指,现出其中的一块玉佩。  

那块玉质地极佳,看起来一丝杂质都没有,整块玉更是温润光洁,其中如同蕴藏生命般。  

聂山不算懂玉,可一眼望过去,也感觉那玉佩极为名贵,可沈约这样的人,高官厚禄都不要,为何唯独对死人手中的一块玉有兴趣?  

沈约怎么知道那只手里有东西?  

沈约盯着那块玉,缓缓取过,放在眼前。  

一切轮转重回,  

这时夕阳正落,落下的最后光芒洒落在玉佩上,照得玉佩有些凄美。  

玉佩像是活的。  

因为其中似有东西在游走。  

梁红玉定睛望去,蓦地失声道,“这玉佩里面,好像藏着一条龙。”  

龙是青龙。  

玉呢?  

沈约凝望着那块玉佩,脑海中闪过四个字——蟠龙如意!  

邵青云临终前握在手中的玉佩居然是蟠龙如意?  

沈约自然记得这块玉佩。  

最初向他提及这块玉的是林萍、也就是李巨人的原配,这块玉也是林萍、石田秀间的桥梁,可这块玉却影响了萧别离的一生!  

蟠龙如意、鸾凤清鸣本来是在一块高科技的平板上,和月亮门有关。  

而两块玉佩,再加上萧别离的玄铁剑,是送完颜烈、萧别离回转宋朝的关键。  

那完颜烈、萧别离、完颜飞花三人离开宋代呢,也和这些因素有关?  

沈约逆向思维,突然感觉萧别离在朱仙镇穿越到了现在,或许并非偶然。  

可蟠龙如意最初是在邵青云的手上?  

她临死前握住了这块玉佩,绝非无因。  

那一切…  

握着那玉佩在手,沈约换盯着邵青云的双眼,极为真诚道,“你放心,我一定将你的心意转达。你放心的走吧。”  

邵青云缓缓的闭上了眼睛。  

众人望见,多是不寒而栗。  

冥冥中,有太多他们不懂的事情。  

都子俊失声道,“这是怎么回事?”  

他居然也不懂。他的确听说过,有人死不瞑目,但当有人应承为死人完成心愿,死人会闭眼,但他一直觉得是扯淡,可如今,却真有此事出现在他的眼前。  

沈约长身而起,在落日余晖下向宫城走去,步伐虽然缓慢,可坚定非常。  

水轻梦神色亦是坚毅。  

她看似和沈约根本不搭界,但他们又是极为相似的一类人。  

都说大道殊途同归,那同归的人,不正应有类似的认知和坚持?  

世俗中的漫天神佛争执纷纷,是不是意味着他们根本和道无关?  

看着眼前咄咄的柳无眉,水轻梦轻叹道,“原来你不记得了。”  

“记得什么?”柳无眉本要传话,可被水轻梦的先发夺人搞的有些发懵。  

水轻梦略有同情的看着柳无眉,似乎看着迷途的羔羊不知哪条才是归路。  

“我知道师尊要找我。”  

“你知道?”柳无眉气势已弱。  

水轻梦再道,“我知道你们都传言我和沈约有染,忘记了证道一事,这次找我,本来是要兴师问罪。”  

众女诧异。  

她们均忘记曾经发生的事情,眼下要做的事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