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1节 奇技淫巧(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众人见赵佶虚心纳谏的模样,反倒更是沉默。  

都说金口玉言,可这世上最信不得的,皇帝所言可说算是一个。  

皇帝素来都是又玩蹴鞠、又当裁判的,你和他讲道理,那不是在找死?  

耿南仲反倒微有振奋,立即道:“微臣遵旨。”随即看向沈约道,“沈公子,卑职适才所言,可有问题?”  

沈约神色平淡,“你方才说什么了?”  

耿南仲怔了下,不想沈约年纪轻轻就得了老年痴呆,但他突然插言,本有表现之意,知道沈约不能得罪,耐着性子道:“卑职方才说——孔子有云,‘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沈公子可是不解吗?”  

众人有的开始不怀好意的笑。  

他们见赵佶一直对沈约以“先生”称之,却多觉得沈约这人连后生都算不上。  

这等放浪之人,恐怕是不学无术之辈,只仗着蛊惑人心的说辞骗过了天子,他们这般想,因为他们自身也是这般做的。耿南仲以儒家言论说之,沈约立即露出肤浅的本质。  

沈约点头道,“我的确不解,不知道阁下能否解释一二?”  

耿南仲一怔,没想到沈约倒很是坦诚,微笑道,“古人云——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沈公子这般虚心改过,倒不失为君子所为。”  

赵佶皱了下眉头。  

李斌闻言,暗想耿南仲你小子在找死吗?他知道在赵佶心目中,沈约几乎和神一样的存在,可耿南仲想必是教书教上瘾了,总觉得和他对话的人会有问题。  

太子詹事就是太子家的私教。  

沈约倒没什么不满,淡然道,“我只是不解,不解却不是犯错。如果依照阁下所言,不解就是犯错的话,这天底下,只怕无人不错了。”  

耿南仲摇头晃脑道,“沈公子此言差矣…”  

众人闻言,都有振奋之意。  

群臣苦于沈约嚣张久矣,如今见耿南仲充当先锋向沈约搦战,众人不由得都抱着看戏的态度。  

耿南仲私教当久了,想必是觉得这是个长治久安的职业,也不认为国家会取缔这个行当,继续依照习惯道,“古人好学不倦,以不学为耻,不学则不知,不知且知错,方能更知…”  

沈约终于打断道,“阁下若是不知什么事情,就会认错吗?”  

耿南仲怔了下,随即笑道:“沈公子难道想考考不才吗?”他教孩子教久了,多少染了点“天真”,自觉得学富五车,倒真没有将沈约放在眼中。  

依他看来,沈约这种人,又能说出什么高深的道理?  

局外人看耿南仲,或许觉得这人狂妄自大,但在他自身看来,这却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打倒沈约,他耿南仲不就是胜过沈约的存在?  

欲望一起,清醒很难遏制。  

沈约对这种人的心理知之甚详,考虑的却是这种人如何会出现在揽秀轩。  

赵佶不是蠢人,如今在商议抗金一事,那赵佶招来的人,在当年靖康之难,多半是发挥了作用——无论正作用,还是负作用。  

耿南仲看起来更像是发挥负作用的人。  

赵佶是想看看他沈约如何处理这些人?  

沈约有此推断,坚持道,“阁下还没有回答我的问题,你若不知什么事情,也会认错吗?”  

耿南仲笑道,“那是自然。”  

沈约拿出了手机,向耿南仲展示了下,“那请问阁下,这是个什么东西?”  

群臣怔住。  

除了赵佶、李斌外,在场诸人自然都没见过手机,见到沈约手上那个奇形怪状的东西难免面面相觑。  

耿南仲也傻了眼,上前一步,左看右看,眼珠转了几转,“这想必是传说的奇技淫巧,非读书人所识。”  

赵佶脸色更沉。  

以往的时候,他倒觉得耿南仲所言很有道理,可今日听之,却觉得耿南仲不过是强词夺理罢了。  

沈约微笑道,“如果我说,这是一本儒家之书,你可相信?”  

耿南仲哈哈大笑起来,“沈公子实在说笑了。”  

沈约脸色微沉,“我没有说笑。”  

耿南仲心中暗凛。  

沈约随即道,“孔子有云,‘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他蓦地将方才耿南仲所言重复一遍,众人一时间不解其意,有人暗想,这人说是呆的,偏偏记忆不差,若是没有背诵过孔子言论,着实难将耿南仲所言重复一遍。  

径直重复,这本来需要非凡的记忆力。  

耿南仲见沈约说完后沉默下来,不由道,“沈公子何意?”  

沈约笑笑,一按手机,突然有个声音传出来,“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  

声音赫然是沈约的声音,但声音却像是从手机内传出。  

群臣震撼。  

所有人见沈约口不动,声却出,不由啧啧称奇。  

事实上,沈约不过是将方才自己所言用手机录下,然后重播了出来。  

这是手机很常见的功能,但在众人看来,却是诡异非常。  

耿南仲立即道,“此为腹语,不足为奇。”  

他言方落,随即有声音再度传来——沈公子何意?  

这是耿南仲方才所言,也被沈约录了下来。  

众人哗然。  

耿南仲脸色发白,还能道,“据不才所知,南方有异人,擅口技腹语,能模仿世人所言,惟妙惟肖。”  

到现在为止,他仍旧坚信沈约不过是拿出个奇怪的东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