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打造成功(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山鬼一词,最早出自屈原的楚辞九歌,为其中篇名。  

名为鬼,实为神。  

只因未受天帝正式册封,故只能以鬼为称。  

生性正直,好为人伸张正义,又能斩妖辟邪,护山脉万物,是一方高大伟岸的神祇。  

后来古代道士为了辟邪消灾、山居平安,便就将其相关形象和描述铭刻在钱币上,又或者辅以道教符箓、八卦图纹铸造成钱,作为法器。  

这就是最初的山鬼花钱。  

不过也有种说法,所谓“山鬼”不过是世人误读,其真实名称应为杀鬼钱。  

可不管是山鬼钱,还是杀鬼钱,究其本质,都寄托了人们对“诸邪不侵”这一状态的美好期冀。  

纪年就曾有过这样一枚“护身钱”。  

虽然都是穿越前的事了,可毕竟常常拿来观赏把玩,对于这种“厌胜钱”的制式规格,倒也算十分了解,有信心将其复刻出来。  

“希望能成功吧。”  

将三张素材仔细收好,回到酒店房间里,他不由心说道。  

接引鬼差·白无常的成功打造,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初次制卡特殊状态的加持。  

如今纯靠自己,哪怕要打造的不过是枚铜钱,他也不敢保证自己一定能玩得动。  

毕竟这小小一枚“孔方兄”,可是潜藏着包括太上、八卦在内的华夏神话顶层概念。  

虽然按照课本里的说法,仅仅借用名号形象和图纹符号,并不直接召唤,不会对制卡师造成额外负担。  

但这毕竟是顶层神话,哪怕只是擦个边,也足够让人心惊胆战了。  

可纪年还是决定赌上一把:  

毕竟,这种“打擦边球”的制卡思路究竟能不能成功,对他今后的影响实在太大了。  

举个简单例子,要是这种方法可行的话,他完全可以把“三清铃”、“天蓬尺”等涉及顶层概念却不直接召唤仙神本体的强大法器列入自己的打造目标中。  

思路直接打开,成长速度也将大大加快。  

“失败了也无所谓,花钱题材那么多,临时改成钟馗祛五毒、刘海戏金蟾啥的也一样能用。”  

纪年思索着,心说一句“干了”。  

而后长呼出一口气,快速调整好自己的状态,盘膝而坐。  

意识悠然,很快就进到了识海之中。  

站在白茫茫的天地间,孔方诡、破邪铜钱这两张素材也都回归原本形态,围绕在他身边。  

一个是脏污不堪、鬼气弥漫的方孔阴钱。  

一個是细雷环绕、正气纠缠的圆孔铜钱。  

完全相反的两样东西,在他的精神力带动下,逐渐归于一处。  

阴阳对撞、电弧迸溅,在识海云雾间激起阵阵波澜。  

纪年见状取过绘卡笔,蘸取灵液后,虚空一点两枚铜钱,使之合二为一。  

又化作一抹浓郁幽光,追随绘卡笔游走的轨迹,落入空白卡中。  

山鬼花钱纪年提笔挥毫间确定卡牌真名,又将自己对其的了解通过文字描述尽数融入卡牌中。  

好在担心的事并未发生,冥冥中的“审核系统”迅速准予通过,他不禁长舒一口气。  

心中欢喜,却丝毫不敢松懈,又开始“绘制卡面”。  

铜钱样式,他直接选择了最为经典的圆形方孔钱。  

正面两端,刻下“雷令”、“山鬼”四字。  

方孔两侧,则是“雷霆雷霆、杀鬼降精、斩妖辟邪、永保神清。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这二十七字道教咒语。  

老实说,写下这段时,他心里多少有些发虚。  

毕竟“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这句话的大意,其实是做法者向太清道德天尊这位至高神“求助”。  

在这仙神不显、神话断层的世界,怎么看都有些问题。  

可出于实验目的,他还是咬了咬牙,十分认真地写起咒语。  

前四句话倒是颇为顺利,可写到“奉”字时,手里这支由特殊材料打造成的绘卡笔却好像漏了油一样。  

虽然还能正常书写,但写出来的十一个字并不清晰。  

只是前面四个词流露出的雷霆之意,分明意味着这句咒语可以正常发挥效力,这不禁让他有些奇怪。  

只是时间紧急,他也来不及多想,赶忙开始在铜钱背面刻下八卦。  

工工整整的楷体阳文,也为这八卦纹饰增色不少。  

等到了铭刻卡背一步,完全就是无脑工作。  

纪年只凭肌肉记忆,没几分钟就将其完成。  

终于,制卡成功。  

纪年眼看着那一抹白的卡牌,被生机勃勃的绿光渲染,又逐渐融为一枚小巧的铜钱。  

他伸手一招,那钱币便自动落入他的掌心之中。  

除了正面咒语最后一句略有模糊外,没有任何缺陷。  

可谓是精美无比。  

却非现代工艺品那种冷硬的美,而是如文物般古朴大气,细看之下,隐有神韵流转。  

“不错。”  

纪年赞了一句,查看起卡牌的具体信息:  

山鬼花钱(待完善)  

品质:绿(蓝)  

类别:人/仙卡种:装备技能:  

山鬼:消耗一定精神力,可召唤出山鬼虚影。虚影实力及留存时长视使用者精神力而定。  

杀鬼:消耗一定阳气,念诵咒语,呼唤神雷,可对妖、魔、鬼、怪四个类别的单位造成巨额伤害,并有较小概率触发秒杀效果。  

词条:  

聚气:日常佩戴时,可自动吸纳天地间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