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 商议(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10月8日,香港,晴。  

上午10点,国际金融中心二期69楼,BN办公室中。  

隋波和抵港的中芯董事会代表,王阳元院士、江上舟、张汝京三人,对坐饮茶。  

和台积电的谈判,约定的时间是今天下午3点。  

地点则是在文华酒店二楼的EDINBURGH会议室。  

张忠谋这次来港,就下榻在文华酒店。  

大家上午干脆先提前碰一碰,也商议一下下午谈判时的策略…  

中芯的这三人,也都是久经风浪的老人了。  

虽然此刻心中有事,表面依然很沉稳。  

他们先是赞叹了一番,隋波近期在香江掀起的风云。  

也对他涉足这么多的产业,有些惊讶。  

互联网、芯片、操作系统、智能手机,这些好歹都算是信息产业链,也就罢了。  

现在隋波又杀入家电零售、银行业…  

还真是能折腾!  

“隋总,感觉你现在的产业布局和生态体系理论…  

倒是跟日韩的综合商社模式,有些类似啊?”  

江上舟有点好奇的问。  

要知道,  

像他这样魔都长期负责经济领域的官员,以前都是曾深入研究过日韩经济崛起的。  

而日韩的综合商社模式,在国内90年代中后期,就曾在国内各界引起过广泛的讨论。  

综合商社的特征之一,  

就是大型的财团中,由三个核心部分组成:  

主力银行、综合商社、大型制造企业。  

其中,银行就是大型综合商社体系中,进行资金、资源调配的中枢和核心。  

隋波之前的产业布局,本来只是集中在互联网领域。  

但随着他进入芯片、手机制造、家电零售连锁…,现在更是入股银行。  

倒真是有几分类似了。  

隋波连忙笑着摆手:  

“哪里啊…,您应该也听说了,入股渣打,我只是“恰逢其会”,无心插柳啊。  

至于收购永乐…  

也是为了和易趣的电商业务,建立协同效应,进行一些互联网和传统产业结合的创新尝试。  

江主任,  

我们星河集团是以科技创新、技术驱动为核心,以提升社会生产效率和人民生活水平为目标的新型科技企业。  

和日韩那种以贸易、能源、物产为核心的资源型垄断财团,可是完全不同的!”  

开玩笑!  

在国内,“个人”搞出一个“财阀”来,这不是找削吗?  

老江,你这老头说这话,不像好人呐…  

看隋波这么敏感的反应,江老也不由笑了起来,点了点头。  

闲聊了几句后,说起了正事。  

隋波昨晚思考了很久,  

基本上也确定了,这次谈判要采取的策略:  

不卑不亢,以利诱之、以理辩之、以势胁之、以退为进!  

其实,在人类社会中,  

由于人们交际活动的发生,谈判几乎无所不在。  

小到菜市场买菜,大到国际之间的外交,  

任何时候都需要通过谈判来解决双方的分歧,达到各取所需的平衡。  

谈判,是为了追求更多利益的一种手段…  

总有一方或者成功,或者失败。  

所以,从社会科学的角度,  

谈判是一门非常专业的大学问。  

在全球的顶尖商学院中,基本上都会设有专门的谈判课程。  

很多人觉得,谈判就是人性的较量,  

所以,在谈判过程中,  

理性、力量、主动和双赢原则,在大多数时候都不管用。  

反而是诸如情绪敏感度、人际关系、清晰的目标、步步为营、审时度势的策略,可能更有效。  

所以,市场上才会出现很多关于“谈判技巧”、“谈判策略”之类的书籍。  

隋波以前也觉得,谈判的技巧和策略很管用。  

但是这几年,  

随着他的身份和视野的不断提升,  

他对谈判的认知,也在发生着变化…  

像一些基础性的谈判技巧策略,当然应该遵循。  

比如:目标至上、重视对手、进行情感投资、摸清对方的谈判策略和底线、找出双方问题的症结所在并转化为机会等。  

但隋波开始发现,  

在真正的一些重要谈判中,其实另外一些东西更重要!  

比如,很多人常说,谈判中追求“双赢”。  

但其实比“双赢”更重要的,是实现己方的目标!  

比如,谈判更重要的是“以我为主”。  

有时候,在谈判的一开始,就表明态度、立场和决心。  

反而会促使对方审慎思考,重新设定谈判的期望值…  

又比如,  

比摸清楚对方的需求和策略更重要的…  

是深入了解这个人!  

他的成长环境、价值观、文化、信仰、爱好…  

这些才是构成对手做任何决策和反应的最原始因素。  

此外,隋波还逐渐意识到,  

谈判的核心,是要把“零和博弈”转变为“正和博弈”。  

很多时候,谈判双方无法在某些细节上达成一致,是因为纠缠于彼此的利益之争。  

这个时候,  

如果能把大家谈判的视角和利益空间,上升到产业发展和世界竞争格局的高度…  

反而会在谈判的核心内容中,产生额外的增量,形成开放性的全新思维模式。  

“竞争”和“合作”并不矛盾,  

只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