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拥抱变化(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你们别紧张…”  

隋波看到大家一脸严肃的表情,不由笑道。  

“在宣布人员调整方案之前,我先和大家聊聊,为什么要施行公司架构重组和转岗制度吧!  

从公司内部来看,  

易趣公司到今天,从最初的十几个人,到现在已经快2000名员工了。  

而且可以预见的未来,公司的规模还会扩大。  

从外部环境来看,现在已经是1999年12月,很快就要进入2000年。  

我们现在正站在新世纪、新千年的门槛上!  

国家正在加入世贸谈判、互联网时代的大潮正在汹涌而来。  

接下来我们面对的,可能不仅仅是国内的竞争对手,还有国外的互联网大公司,像雅虎、微软都在进入中国市场。  

接下来的市场环境,会非常更加复杂。  

互联网行业的变化,也会越来越快。  

这些都需要我们,能够更加快速的做出反应和决策。  

我们在座的管理团队,也需要站在全局的高度,用的眼光来看问题。  

不仅要低头赶路,还要抬头看路。  

虽然我不想承认,但实际上,现在易趣已经算是一家大公司了。  

大公司有它的优势,资源雄厚,人才汇聚,做什么都可以以势压人。  

但也会出现一些问题,  

比如一些大公司病,像内部各部门争夺资源,沟通协调成本高等等…  

当然,易趣现在这个问题还不明显,  

这是因为,我们一直在强化价值观,之前的管理体制上,也做了非常好的保障。  

但是,  

我们必须要看到,小而美的组织形式,才更有竞争力!  

就像我们刚开始创业那样,  

小团伙作战是非常厉害的,反应灵活,决策快速!  

所以,我想通过这次的架构重组,把易趣公司的组织形式,由之前的“集团子公司”模式,改为“大中台小前台”的模式。  

什么是大中台?  

就是由集团来做一个集合了资源整合、技术、数据支撑的平台体系。  

通过对海量数据进行采集、计算、存储、加工,最后形成统一的标准和口径,为前线作战的无数个“小前台”的业务开展,提供底层的技术、数据等资源和能力的。  

也就是说,大中台将集合整个集团的资源、运营数据能力、产品技术能力,对各前台业务形成强力支撑。  

而小前台,就是贴近最终用户的业务部门。  

它们就像一个个规模很小的一线特种作战小组,可以根据市场和对手的实际情况,迅速决策,同时向后方大部队寻求支援。  

它们可以更加灵活的进行创新,在业务调整上也更加敏捷。  

这种组织模式的关键,就在于机动性、效率。  

要做到,精准打击、管理高效、资源整合、灵活敏捷!  

当然,刚开始,这种模式可能并不一定会马上就提高各部门的效率。  

反而有可能会增加沟通成本…  

毕竟大家都要重新适应和磨合,熟悉前台和中台到底应该怎么打配合?  

不过,我一直在说,在易趣,永远不变的是变化!  

我们的价值观中,有一条,就叫拥抱变化!  

变革一定很痛苦,但不变革,也许我们未来连痛苦的机会都没有…  

没有一个组织架构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新的组织形式一定就像婴儿一样,不太好看,问题不少。  

但我相信所有易趣人,都有着相同的价值观,只要我们全心投入,一定会让变革超过预期。  

而且我相信,从长远看,等到公司所有人都适应了这种全新的打法之后,就会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优化出一个高效、强大的后台功能。  

比如,能够适应各种场景的多功能分布式系统;  

简单易用、算法模型丰富的推荐、搜索、投放、数据分析系统;  

另外,除了这些技术系统之外,还有公关、法务、市场等全方位。  

这样,后台平台化提供的越多,前方的精英团队就越能够专注于达到目的!”  

隋波说到这里,停顿了几秒,让大家消化了一下他的话。  

这才看向庞勇,  

笑道:“所以,除了刚才说的事业部和子公司之外。  

集团要成立一个数据技术及产品部,作为大中台的核心部门!  

…这个部门的总负责人,就是老庞!”  

庞勇默默点了点头,  

作为公司CTO,当刚才隋波提到大中台的设想时,  

他就预感到,这个部门将极可能,会是他来负责。  

听到第一个人事调整,就是原电商业务的负责人庞勇,调任数据技术及产品部。  

大家还以为,隋波现在就要开始宣布各部门的负责人了。  

纷纷正襟危坐。  

隋波却话题一转,又开始讲转岗制度了。  

“再说说转岗的事吧,  

其实,我觉得,这也是拥抱变化的一种体现!  

我是出于两个原因和目的,产生这个想法的…  

第一,易趣的业务线现在越来越多,从构建生态体系的角度,这也是必须的。  

作为公司的高层管理者,不能只站在自己部门的角度思考问题,你们都应该学习和熟悉其他部门的业务模式。  

通过转岗,让大家了解其他业务怎么运作,能够更好的进行换位思考,加强团队之间的理解和协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