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59 终于找到你(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排名前三的都是俄罗斯人。  

南部非洲人不是抗打击能力弱,而是不想被动挨打。  

同样是在刚刚结束的拳击比赛上,南部非洲远征军的官兵包揽前五。  

很多人的印象里,俄罗斯人个个都是门板身材,身高体胖,近身肉搏天下无敌。  

其实都太刻板,南部非洲人在近身肉搏的时候,表现比俄罗斯人更强。  

关键还是生活水平。  

到1945年,俄罗斯进入战争状态也已经第四年,这四年不说生活极端困顿,大部分俄罗斯人的生活是受到战争影响的。  

南部非洲没影响,官兵们身体素质不仅没下降,反而因为整个社会的尚武精神,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不管是平均身高,还是体重上,南部非洲远征军都占据优势。  

“呵呵——”卡洛斯更有信心。  

俄罗斯是高加索犬打天下,警戒、防爆、护卫全能。  

南部非洲更专业,针对不同犬种的能力进行强化,结果就让契科夫的表情有点难堪。  

“让它们直接撕咬,这才能真正反映出军犬的能力!”契科夫看样子恨不得赌点什么。  

卡洛斯果断拒绝。  

尼玛你们那高加索,狗头比人头都大,站起来比人高,一顿饭造三大碗,看长相就很俄罗斯。  

“交流,重在交流——”卡洛斯见猎心喜,把高加索这种狗交给俄罗斯人喂养纯属浪费。  

南部非洲人养狗不重视品种,纯不纯的不重要,关键是好养听话。  

高加索看上去憨了点,优势还是很明显,这块头一看就是很优秀的家庭护卫犬,南部非洲要是引进,应该会很受欢迎。  

“送你了!”契科夫也大方,俄罗斯人关系混熟了,命都可以给你。  

巴顿不关注底层交流,第九装甲师是远征军的前锋部队,被近卫第五坦克集团军钉死在易北河没关系,后续部队可以从其他方向渡过易北河,俄罗斯人兵力再多,也不可能把易北河彻底堵死。  

“在不遭遇德军抵抗的情况下,南部非洲远征军的推进速度,平均每天可以达到70公里,英军和美军的速度只有20公里,谁能告诉我为什么?”巴顿不满意美军和英军的推进速度。  

英国人就算了,前线部队攻击乏力,后勤保障不畅,兼且在春季攻势和柏林空降中损失惨重,畏首畏尾可以理解。  

美军装备的汽车,跟南部非洲远征军相比一点也不少,机动能力差不多。  

可为什么美军的推进速度这么慢?  

巴顿需要埃森豪威尔的解释。  

“我们现在在德国境内作战,随时可能遭遇德军,我们也没有当地民众的支持,缺乏情报,速度慢很正常。”埃森豪威尔理由充分,南部非洲远征军推进速度快是你们轻敌冒进。  

蒙哥马利不说话,甚至有点醉眼惺忪。  

柏林空降失败后,蒙哥马利打击严重,他现在已经失去成为英国第一名将的可能,英国战争部甚至在考虑更换人选。  

最有可能接替蒙哥马利的是海军元帅坎宁安。  

不过坎宁安拒绝了英国战争部的任命,他自认在英国远征军司令的位置上,不可能比蒙哥马利干得更好。  

陆军和海军是两码事。  

〔请不要转码阅读(类似百度)会丢失内容〕  

尤其对于英国这样的传统海权国家来说。  

所以蒙哥马利这段时间沉溺酒精,一蹶不振。  

别以为只有俄罗斯人爱喝酒,英国人就都是绅士。  

英国的酒蒙子跟俄罗斯相比一点也不少,喝大了之后酒品甚至更差,这方面都是一丘之貉。  

“荷兰境内的德军已经全部撤回德国国内,你们可以长驱直入,空军难道没有给你们提供足够多的情报吗?”巴顿信任空军,这年头的大规模兵力调动,瞒不过空军侦察机。  

跟几个月前相比,现在欧洲战争已经进入尾声,春季攻势期间的德军是回光返照,完全不具备持久性。  

“我们的方案是稳扎稳打,将我们所经过的每一寸土地,都牢牢控制在我们手中。”埃森豪威尔已经放弃柏林,他从美国国内,并没有得到足够的支持。  

罗斯福去世,对美国造成的影响正在发酵。  

罗斯福在世的时候,美国上下不说齐心协力,至少能达成共识,不会拖后腿。  

六年世界大战,美国在1941年底加入,比俄罗斯都晚。  

美国国内对战争支持力度最大的是军工企业,现在这些军工企业,还没有成长为军工复合体的程度,不过对华盛顿的影响力已经开始显现。  

美国的军工企业,原本是希望通过战争,最大程度攫取战争红利,不放过任何一个铜板。  

现在美国在竞争力上落后于南部非洲,在战场上的进度落后于俄罗斯,眼看整个德国都要被俄罗斯占领了,军工企业对战争的支持力度也开始动摇。  

说句不好听的,看现在的形势,等战争结束后,美国借给欧洲国家的钱能不能收回都不好说。  

这种情况下,美国对于战争的热情正在快速下降。  

赚不到钱,至少要及时止损吧。  

“你们不想要柏林了吗?”巴顿也没想到,美国人的立场变化的居然这么快。  

“哈——”埃森豪威尔打了个哈哈不说话。  

蒙哥马利目光呆滞,死死盯着面前的茶杯,仿佛茶杯里装的不是红茶,而是烈酒。  

那就各打各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