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2 地堡男孩(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实力差距达到一定程度,战术能起到的作用极其有限。  

都不用“虎”式,“豹”式出现在现在的欧洲战场上,没有任何坦克可以与之抗衡,也没有反坦克武器进行反制,拿头打。  

南部非洲的坦克战术,和欧洲的坦克指挥官也不是一个档次。  

欧洲的坦克指挥官还沉醉于步坦协同无法自拔呢。  

南部非洲已经在多次军事演习中,对大规模坦克部队的集中使用进行探索,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坦克集群这种战术,就算欧洲的装甲部队指挥官知道也玩不起,因为根本没那么多坦克来形成集群效应,坦克的防护力也比较差,离不开伴随部队的保护,这就极大限制了坦克的使用。  

唐璜毫无疑问是集群战术的佼佼者,他和装甲第二军的军长冯伏,对于装甲部队的理解各有千秋。  

唐璜最喜欢集中坦克部队对敌人阵地正面突击,将敌人阵地的防御彻底击破。  

冯伏则更喜欢利用装甲部队的机动能力,对敌人进行分割包围打歼灭战。  

非要类比的话,一个是曼施坦因,一个是隆美尔,巴甫洛夫这种根本就不够看。  

这真不是在黑巴甫洛夫。  

巴甫洛夫在苏联卫国战争中的表现让人无语,他在战争爆发前的错误部署,导致西方面军万人在短短一个星期内损失殆尽,巴甫洛夫因此以叛国罪被判处死刑。  

也不对,不是一个星期,二十多天吧。  

巴甫洛夫对于战争的错误理解,主要源自西班牙内战。  

t坦克确实是防御力严重不足,巴甫洛夫因此将所有坦克全部否定,导致已经成立的机械化部队因此解散。  

等俄罗斯人重视这个问题的时候,时间已经来到年。  

不巧的是,配合保护伞公司雇佣兵迎战意大利第三军的,就是巴甫洛夫指挥的国际纵队第一师,以及人民警卫队的三个师。  

意大利第三军,总兵力大概四万人左右。  

共和政府这边,总兵力大概七万。  

这让巴甫洛夫非常有信心,七万人打四万人,那还不是轻而易举。  

就算意大利人拥有一号坦克。  

人民警卫队这边也有t。  

t的防御力不行,一号也没好到哪儿去。  

让巴甫洛夫没想到的是,人民警卫队最先迎来的不是一号坦克,而是“秃鹰军团”的容克大妈。  

ju是一款优秀的运输机,德国人除了将ju当做运输机之外,还对ju进行改进,于是就有了ju轰炸机。  

“秃鹰军团”抵达西班牙之后,马德里就遭到德国飞机的频繁空袭,为了保护马德里的天空,人民警卫队投入刚刚从俄罗斯获得的伊,对抗德国人的he战斗机。  

he战斗机设计上平平无奇,不是伊的对手。  

不过俄罗斯在军事援助的时候刷了个小花招,除了第一批援助的飞机是伊之外,之后抵达西班牙的援助飞机全部都是伊伊是俄罗斯最后一代双翼机,性能比德国的he还要好一点,德国人的he很快就被bf取代,只生产了大约架,俄罗斯的伊却生产了架。  

生产的这么多伊,总要卖出去,就像南部非洲仓库里的李·恩菲尔德一样。  

南部非洲的李·恩菲尔德不愁买家,早几年就已经清空库存,伊却无人问津,于是被俄罗斯人大量支援给西班牙。  

问题在于,伊不是he的对手,这就让人很尴尬。  

时间来到八月份,在马德里西南部的一次空战中,架伊迎战架he,伊的数量虽然更多,空战却以伊的惨败结束。  

不到分钟的空战,架伊被直接击落,架被击伤,其中一架在返航途中坠毁。  

he付出的代价仅仅是两架被击伤。  

而且还都顺利返航。  

的战损比,并不代表伊和he的性能差距真的就有这么大。  

德国飞行员中,有人曾经是南部非洲国防军成员,在返回德国之后,把南部非洲空军的先进经验带回德国,这才有了德国空军的腾飞。  

俄罗斯被英法长期封锁,连达达尼尔海峡都无法突破,根本没有对外交流的机会,自然也就无法接受最先进的战术。  

伊跟he相比,本来性能还更好一些,只因为战术上的落后,于是就有了战场上的惨败。  

消息传回马德里,共和政府愁云惨淡,阿尔文却很开心。  

西班牙人中了俄罗斯人的圈套。  

都不用说“冕雕”,就算是伊,都可以有效保护马德里的天空。  

可惜伊俄罗斯自己都不够用,自然也就没有多余的拿来支援给西班牙。  

西班牙想要伊也可以,花钱买,而且价格不会比“冕雕”便宜多少。  

“这能不能让西班牙人醒悟过来?”阿尔文很想知道西班牙人现在的心情。  

“让你失望了,估计并不能——”凯尔森上校很了解西班牙人。  

是否对错并不重要,只要不承认,那么就没错。  

所谓尊严也不重要,政客要是连能屈能伸都做不到,那还是趁早回家抱孩子吧。  

至于共和政府在前线的失利——  

飞机是俄罗斯人援助的。  

甚至连驾驶飞机的都是俄罗斯人,西班牙共和政府又有什么损失?  

“你们不是领到新的作战任务了吗?为什么还在马德里?”阿尔文好奇,凯尔森在一个月前已经领到新的作战任务,现在雇佣兵们却还留在马德里没有出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