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章 四郎探母的戏核见母(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弟兄们离别十五春,  

我和你沙滩会两离分。  

闻听得老娘就来到北郡,  

因此上巧改扮黑夜里探望娘亲。”  

杨延辉(裴琰之)唱的是情深意切,而且第一句的高腔响彻云霄,台下的观众们不住地鼓掌叫好。  

《四郎探母》这出戏,从这一刻开始,进入到了真正的戏核。  

后面的见娘,见妻,哭堂,是这出戏最精彩的地方,几乎看过这出戏的人,就没有不跟着落泪的。  

《四郎探母》这出戏,为什么会这么受欢迎,就是因为这出戏对于老生来说,太考究功夫了,这是一出老生的重头戏,从最开始《坐宫》的时候,没有任何的吊场,也没有龙套打旗的,就靠老生演员一个人在台上唱念,还要把观众给吸引住了,这需要多好的功夫啊。  

这出戏最难的地方其实在于唱,这出戏可以说是将京剧的所有板式全都给表现出来了,慢板、原板、快原板、二六、流水、快板、回龙直到嘎调及反西皮,唱腔丰富却也繁多,特别的西皮的板式整体来说偏向激昂,对于演员的嗓音要求就更高了,所以,这出戏,不是好角儿,他都不敢贴出来唱。  

所以,这出戏也被称作为老生的试金石。  

这出戏还有一个最大的看点,就是配角的齐整,所谓红花还要绿叶配,《四郎探母》中对配演班底的要求非常之高,铁镜公主,萧太后,杨宗保,杨延昭,佘太君,就算是那两个插科打诨的国舅都要找好角儿来配。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了开头旗鼓相当的铁镜公主,没有了姜桂香的扯四门的娃娃腔,没有了佘太君的那一句“一见娇儿泪满腮”,就算是杨四郎再卖力气,这出戏也会失色不少。  

所以,从头到尾,饰演杨延辉的老生演员都需要提着一口气,如果被配演的演员抢去了风头,那么这出戏就算是砸了。  

裴琰之也是如此,每一次出场都是非常的认真,唱到这个点的时候,他就开始酝酿起自己的情绪来了,因为后面的这场戏是需要大的情感爆发的。  

虽然京剧中,说是“哭”,但是演员绝对不是不能落泪的,因为第一是因为脸上化着妆,一哭,妆就花了,第二就是气息,一哭,气就不稳了。  

但是演员要做出来哭的感觉,让台下的观众们都信以为真,这就需要提前酝酿感情,到时候才能爆发出强烈的情感来。  

杨延昭跟着唱道,  

“四哥失落番邦地,  

后堂内哭坏了老娘亲。  

宗保儿近前——  

听父令,  

晓谕帐外众三军。  

四伯父今日回宋营,  

帐里帐外莫高声。  

哪个不尊为父令,  

插箭游营不徇情!——”  

唱完,杨延昭拿起一支令旗交给杨宗保(姜凯)。  

杨宗保(姜凯)接令之后,开口唱道,  

“原来四伯回宋营,  

晓谕帐外莫高声。”  

杨宗保(姜凯)拿着令旗下台去了。  

“问贤弟老娘今何在?”  

“现在后帐把兵排。”  

“贤弟与我把路带,”  

“母子们相逢痛伤怀!”  

下一折,就是戏核,见娘。  

一开场,杨八姐和杨九妹引着佘老太君出场。  

这位饰演佘太君的演员来头也不小,名叫赵荣秀,是从国家京剧院聘来的老旦演员,是著名老旦表演艺术家王金华的女儿。  

佘太君(赵荣秀)一出场,气势就很足,迈着老步,手中握着龙头拐杖,走到九龙口的位置,一拱手,开口唱道,  

“宋王爷御驾征北塞——”  

一声响彻云霄的高腔,也是让全场的观众掌声雷动。  

这嗓子,真不错。  

佘太君(赵荣秀)来到舞台的中间,杨八姐和杨九妹亭亭玉立的站在两旁。  

“两国不和动兵灾,  

我的儿宋营挂了帅,  

老身压粮到此来,  

八姐九妹引路带——”  

杨八姐和杨九妹扶着佘太君坐到了小座上。  

“灯花结彩为何来——”  

一旁,杨延昭引着杨延辉(裴琰之)上场。  

到了营门外。  

“四哥且在营门外,”  

“六弟惊扰老萱台!”  

杨延昭入营帐,杨延辉(裴琰之)站在营外,心中的急切不足与外人道也。  

佘太君(赵荣秀)问道,“儿呀,夜静更深,进帐何事?”  

“恭喜母亲,贺喜母亲!”  

“为娘喜从何来?”  

“我四哥回来了!”  

这一句话,不光是佘太君一惊,连旁边的杨八姐和杨九妹也是美目一瞪,急切的看向了杨延昭。  

佘太君(赵荣秀)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又问道,“你哪个四哥?”  

“我那失落番邦一十五载的延辉四哥啊!”  

佘太君(赵荣秀)一下子就站了起来,旁边的杨八姐和杨九妹赶紧上前扶住。  

佘太君(赵荣秀)往前走了一步,伸手拉住了杨延昭的胳膊,眼中带着期盼的问道,“可是我那苦命的延辉,他他他他——他现在哪里?”  

杨延昭赶紧说道,“就在帐外!”  

“快快快,唤他进来啊!”  

说完这句话,佘太君(赵荣秀)如同失去了浑身的力气,又坐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一旁的杨八姐和杨九妹也是低声的安慰着。  

这一段的演绎真的是太生动了,有些看过这出戏的观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