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少年郎(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少年郎,你从哪来?”四个人围着小木桌,汉子看了看眼前的剑客,说他是剑客,其实也是个毛头小子,看上去差不离才二十一二岁。  

“南方来的。”被称为少年郎的木剑客抬头咧嘴一笑,他很感激这一家子,能让自己留下来吃一口热饭。  

一直以来,他去别处讨饭,多半被撵出来,主人家还要骂骂咧咧的,和自家嫂嫂一样,嫌弃。  

少年郎姓秦,叫秦祯,名字是他死去的爹取的,文绉绉的,反正这个没有上过几天学的少年郎读上去很不顺口。  

看着咧嘴笑的秦祯,汉子叹了口气,如今这世道也不容易,自家多的不说,饭还是能吃饱的。  

“是来...逃难?”汉子先是让秦祯快些吃,桌子上摆着几个吃食,荤腥是没有的,普通庄稼汉家里,只有粗粮杂饼,充饥是足够了。  

他看着秦祯身上的衣服,还有他的打扮,实在是想不出他从南方过来是为的什么,所以大抵是把他当成逃难的了。  

秦祯手上拿着粗粮饼,咬了一口硬邦邦的饼子,喝了一口热汤,听着汉子的问话,他放下碗,顿了顿道:“也算是逃难吧。”  

“南边乾国不是说比咱们富裕多了,咋个还要逃难呢?”汉子的婆娘不解了,在齐国这边,一直是认为乾国富裕的很,那里的百姓也是富裕的,所以,在主观上就造成了这个想法。  

汉子倒是知道一些,虽然乾国富裕,但并不是每户人家都富裕的,要是发生点天灾人祸,那也保不齐的。  

“你个妇道人家,知道个啥。”狠狠瞪了眼自家婆娘。  

秦祯则连忙劝了起来,他说道:“大哥也别怪嫂子,乾国是富裕,但也是有贫民的。”  

“我在乾国小村落里的娃子,家中父母已经去世了,还有个哥哥和嫂嫂。”秦祯也说起来自己的身世。  

人家给了自己饭吃,自己陪人家聊会天,这个还是要的。  

“既然还有哥哥嫂嫂咋个还出来逃难啊。”汉子叹了口气,往嘴里塞了口杂粮饼,咀嚼了起来。  

“嘿。”  

木桌放在茅屋的门口,坐在这里,还能看到屋外已经逐渐黑起来的天空,霞光下的村落,撒上了一层红色的光辉。  

秦祯看着外面,又看了看嘴里还吃着糖的小男孩,笑了笑道:“哥哥是不在意养个闲人的,嫂嫂有些意见,为了不让哥哥难办,我只好出来了。”  

说着这些的时候,秦祯似乎想到了当年的事情,自己那时候还小,整日里无所事事,只能帮哥哥除除草,去田里也帮不上忙,整日里在家中似乎只吃饭。  

嫂嫂是个能干的人,她见不得自己整日闲着,就对自己颇有微词,但好在哥哥拦着,所以尽管如此,嫂嫂也只是嘴上说说。  

但这在秦祯看来,就是自己没用,那时候的他有个武侠梦,小时候曾经见过背着长剑的剑客,在村口。  

那个剑客,威风极了,飞檐走壁,和另外一个刀客,大战几百回合,最终两个人边战边走,路过秦祯的村落只能说是偶然。  

但小秦祯看在眼里,心生向往。  

谁小时候还没有过,以后自己也是个武功高强的高手,替天行道,除暴安良,当个无忧无虑的大侠呢?  

于是那一年,才十六岁的秦祯就拿着自己私下做了几个月的木剑,背上几件衣服,还有几文铜钱,开始浪迹天涯了。  

他没有告诉哥哥,怕他担心,自己这一走,也好让嫂嫂能对哥哥好些不是。  

他当时是没有想那么多的,这个少年郎有着非同寻常的坚毅,他一步一步走遍乾国,去见识以往没有见识过的一切。  

在路上,他就靠一双脚,走遍山河,饿了就偷田地里的地瓜,偶尔遇到村落里,他也会饿极了去偷人家的鸡鸭。  

但多数是被人家拿着棍子追出来,或者是一顿打少不了,总之这一路磕磕碰碰,总归走过来了。  

用了一年多时间,他走遍乾国,见识了更多的剑客,侠客,还有高手,但这些人他们都看不上自己,也不会教自己功夫。  

但少年郎不气馁啊,他就自己琢磨自己的剑道,因为他听过一个老剑客说过,学武,如果纯粹跟着师傅学。  

那么就是按照人家的路子来,对本身来说是个限制,因为你没有自己的路。  

所以,剑客一般都是师傅领进门,以后的路基本都是自己走。  

这一番话,让秦祯恍然大悟,所以,从那之后,他只看那些剑客刀客过招,但却不再去问人家收不收徒了。  

不仅仅是少年郎觉得丢脸,还有就是他要走自己的路,要走出自己的剑道。  

所以,有这个想法的秦祯一走就是四年,在外漂泊了四年,天为被地为床,清晨起身,夜晚无眠。  

背着自己的木剑,找了许多剑客过招,都是被打的遍体鳞伤,但他依旧不停止这种作为,还是依旧见到高手就要过去挑战。  

私下里说的时候,总是贬低天下高手,一个个牛逼轰轰,但是自己却看不上眼人家,这就是秦祯,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少年,也是一个心中有江湖梦的少年郎。  

他到现在,依旧二十一岁了,但依旧还没有摸到什么剑道的门路,可能他是悟性不够吧,他也曾回去过自己那个小村落。  

偷偷看了眼自己的哥哥,还有那个对自己骂骂咧咧的嫂嫂,没有现身,就是远远的看上一眼。  

从他出去的那一刻,他就决定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