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6章 第二次松锦之战(十六)(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原来,建虏故技重施,想要马踏冰面、绕后袭击的小伎俩,早已经在孙传庭的预料之中,为此,他故意松懈了近海的防御,却在后方布置了一个口袋阵,就等着喀尔喀骑兵往里面钻呢。  

“撤,快撤!”  

土谢图汗大叫。  

但晚了。  

“杀虏!”  

猛听见一声号炮,大地仿佛翻滚了起来,喊杀之声震耳欲聋,明军伏兵四出,白烟升腾,遂发鸟铳密集发射之声,如爆豆一般,将喀尔喀骑兵打的纷纷落马,接着,明军骑兵也杀了出来,吴三桂,虎大威,刘肇基,马科,刘良佐,李过,高杰等部的精锐骑兵,如一把把尖锐的匕首,忽然从两翼杀出,将试图撤退的喀尔喀骑兵冲的混乱,并将他们分割开来。  

猛烈冲杀,刀砍枪刺之中,已经是陷入混乱的喀尔喀骑兵根本抵挡不住,逃命之中,不住的落马…  

这一战,直杀的喀尔喀骑兵丢盔弃甲,血流成河,尸体铺满了从塔山到海边的道路,最后连白色的冰面,都被染成了红色。  

喀尔喀骑兵两万人上岸,最后拼死逃回的只有九千人不到,剩余的一万一千人全部葬身在明军的包围圈,或者是走投无路,最后下马投降,总之,这是一场绝对的惨败。  

土谢图汗侥幸逃回,但脸色煞白,整个人已经是肝胆俱丧,跟在他后面的札萨克图汗运气较好,刚刚上岸不久,就听到了前方的喊杀,本能的意识到情况不妙,于是急忙撤退,等于损失的一万骑兵中,大部分都是土谢图汗的人马,他札萨克图,只不过损失两千人左右。  

后方。  

听到喀尔喀骑兵中伏的消息,多尔衮面无表情,眼中的失望,清楚的流露出来,半晌,他口中艰难的吐出四个字:“鸣金,收兵!”  

背袭已经失败,作为正面掩护的他,也就没有必要继续驱使大清勇士去送死了。  

只是,经此一战,大清勇士还有突击明军防线的勇气吗?  

此战,明军虽然成功的守住了防线,但建虏在此战中表现出的凶悍,还是令人印象深刻。  

战后,建虏兵的尸体铺满了原野,最激烈处,壕沟都快要被尸体填满了,明军掷出松油火把,燃烧壕沟中的尸体,其火焰,竟然燃烧了足足一个时辰,直到黄昏时,才慢慢地熄灭,皮肉烧焦的呛人气味,弥漫四方原野。  

山海关。  

大明皇帝临时行宫。  

接到松山大捷的军报,隆武帝朱慈烺大笑站起:“孙传庭,打的好啊!”  

大宁战役之后,朱慈烺从大宁移驾,往山海关而来,原本照他的想法,他想要到宁远城,就近观察,并且鼓励前线的将士,但倪元璐刘永祚等大臣拼死谏言,说什么也不让他出山海关,没办法,他只能将自己的行宫安置在山海关,一面就近接收锦州之战的各种军报,分析军情,一面处置一些从京师转来,内阁无法决断的奏疏。  

当听到多尔衮率领建虏和喀尔喀联军,离开十三山驿,往锦州而来时,和孙传庭一样,朱慈烺也是微微松了一口气多尔衮心里终究还是有一些的侥幸,他妄想靠他个人的谋划和少许建虏精锐的凶悍,挽回已经颓败的锦州局势,可惜啊,大势面前,个人的力量是极其微小的,不能振奋群体,没有充足的粮饷,任何一方都无法在这样的国战中占到便宜,心中的侥幸,九成九是不可能实现的。  

多尔衮来了,接下来锦州必有大战,以锦州防线的稳固和孙传庭的深谋稳重,多尔衮的失败是注定的。  

当然了,信心之外,朱慈烺也更加的小心谨慎,他督促内阁,要其不惜一切,也要保障大军的后勤,明清决战,未来几十年的大格局,也许就在这几月之间,就可以确定了,这种关键时刻,后勤一定要顶的上。  

现在听闻松山大胜的消息,知道多尔衮欲行诡计,想要偷袭大明后路,但却被孙传庭挫败,并给予建虏喀尔喀联军重大杀伤之后,朱慈烺忍不住大喜,经此一次,多尔衮受到重大挫折,加上其粮草不济,后勤不足,损失惨重的喀尔喀蒙古也必然会生出二心,建虏对锦州的解围,将会越发的无力。  

一句话,锦州局势已经在大明的掌控之中。  

对多尔衮来说,此时的上策其实是退兵逃走,说不得还可以苟延残喘一段时间。  

但朱慈烺知道,多尔衮现在还不会逃,不是多尔衮不想,而是他不能。  

一来,天寒地冻,道路冰封,不利行军,建虏二十万大军,如果现在撤退,即便大明不追击,他们自己也可能会冻死、饿死、困死在路上,自古东北就有窝冬的习惯,不是因为懒惰,实在是大雪封路,无法行走,除了窝冬,再没有其他选择。  

第二,这一次救援锦州,多尔衮刮地三尺,穷尽了建虏上下全部的民力和财力,倾巢而出,如果不能击败大明,解围锦州,巨大的民怨和空空如也的府库,也会令建虏在辽东的统治崩溃,这一点,不但多尔衮,相比代善多铎济尔哈朗等人也都是心知肚明,现在仅仅因为喀尔喀蒙古中了埋伏,损失了一万骑兵,大军就掉头撤退,不但建虏众臣,就是多尔衮自己也不能甘心。  

就像是上了赌桌的赌徒,在没有输掉最后的筹码之前,谁也不会轻易下赌桌的。  

所以,多尔衮还会在锦州城下继续强撑。  

而这,正是大明所希望的。  

建虏倾巢而出,国中无人生产,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