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0章 案发(2/3)
在官营之外,也有很多不法商人私自开设的黑厂,因为利益巨大,即便官府严厉查缉,也不能断绝。
而照王永吉给朝廷的奏疏,在他严厉查缉之下,所有私人金厂都已经全部被关闭。奸商们杀的杀,流放的流放,逃的逃,已经没有人敢再和朝廷争利了。
一连两天,朱聿键和方以智沿着沂水河,巡视各处金厂,尤其是一些被王永吉关闭、废弃的金厂地点,更是被他们仔细查看,汤有庆和当地官员寸步不离的陪同。
虽然朱聿键和方以智虽然仔细查看,详细询问,但却始终没有什么发现,一如王永吉所说,这些金厂都被关闭了,奸商们流放的流放,逃的逃。
到此时,不但是朱聿键,就是方以智也开始怀疑,陛下的密报可能有误,王永吉有可能是被人诬陷举报了。
查不出什么,朱聿键和方以智只能返回济南。
是夜,他们宿在县城。
见两位钦差终于是要返回,一路陪同的山东按察使汤有庆脸上露出了笑跟着两位钦差这么久,腿都快要断了,今夜他终于可以睡一个好觉了…
这一夜,汤有庆睡的很安稳。
天亮时,他忽然被推醒。
“大人大人,不好了,有刁民在官署门前击鼓喊冤,已经被两位钦差唤到前堂了!”
推他的是他的亲随幕僚。
“嗯?”
汤有庆一惊,急忙坐起:“告的什么状?”
亲随幕僚面色发白,结结巴巴的说道:“他说…要状告山东官员…”
“啊?”
汤有庆大惊,跳起来就穿衣。一边穿一边怒:“什么人这么大胆?为什么不阻止?”
“挡不住啊,那人天不亮就击鼓,两位钦差又起的极早,正听到鼓声,立刻命令带入,我们不敢拦阻啊…”
汤有庆气急败坏,提着袍子就往前堂冲,连乌纱都忘记戴了,亲随幕僚捧着纱帽,在后急追:“大人,帽子,帽子啊”
汤有庆跑的虽然快,但却已经是赶不上了,他冲到前堂,正看见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跪在堂前,高声哭喊:
“草民本是金商,沂水县人氏,世代良善,虽不富足,却还能温饱无忧。”
“都说民不告官,但今日草民豁出去了,因为草民已经家破人亡,两个儿子都为奸人所害,只因他们握有贪官的证据。”
“现在这些证据,就在草民手中!”
“草民状告山东按察使汤有庆,他贪赃枉法,索贿无度,一手遮天,令人假扮流贼,害死了草民的儿子!”
听到此,汤有庆一个踉跄,几乎摔倒在堂前…
京师。
乾清殿。
隆武帝朱慈烺正在沉思,堆在他面前的,是关于河南灾情,从赈济、防疫到防乱的各种奏疏,而他手里拿着的,则是又一份刚刚送到的山东密报。
“王永吉,你究竟有没有做?”
朱慈烺在心里轻声问。
在大明一众的总督巡抚中,王永吉还算是得力的,不说他在孔庙事件里的果断,只说这两年来治理山东,为辽南筹集钱粮,表现就很是不错的,也因此,隆武才将他从山东巡抚提拔为山东总督,军事政事一把抓。
对这样的臣子,朱慈烺一向都是信任的,但有流言中伤,他也不会轻易相信,更不会轻易调查。
但这一次,他却不能不调查。
因为密告王永吉暗中敛财、和不法商人往来密切、金厂作弊,又暗中密议、准备插手金矿招标的乃是登莱巡抚杨廷麟。
以杨廷麟的风骨,绝不会诬告,而登莱巡抚和山东总督是为山东半岛的最高官员,现在二把手告一把手贪墨,他不能不管,必须派人调查,厘清真相。因此,他才派朱聿键和方以智出京,以督促金矿的名义,秘密调查。
而不管真假,此事对朝廷都会有伤。
是真的,一方总督,位高权重,曾经被他公开夸奖,也被誉为官员楷模的王永吉竟然贪赃枉法,这无疑是太讽刺,等于是公开打了他这个皇帝的脸。
同时也说明,朝廷在山东设置都察院,以监督在地督抚的功能,并没有发挥出来,要想肃贪和端正官场风气,还需要有别的配套措施。
如果是假的,巡抚诬告总督,亦是丑闻。
济南。
天空飘着小雨。
总督府外,官员们打着雨伞,正在迎接赈灾返回的山东总督王永吉。
王永吉下了车,站在那一面鎏金的“山东总督衙门”的匾额下面,两边石狮子映衬,更显威严。
随从为他撑伞。
官员急忙都上前行礼。
赈灾归来,王永吉好像很是疲惫,摆摆手,示意不必了,该干什么都干什么去吧。
众官散去,只有济南知府王乔留了下来。
王永吉看向王乔。
王乔上前一步,在他耳边小声汇报:“两位钦差去了沂水河。一切都在掌握中。”
王永吉点头,眼中有欣慰,但王乔的下一句却又让皱起了眉头。
“只是,只是…”王乔犹豫。
“只是怎么了?”王永吉沉下脸。
“只是下官衙门里,走了一个书吏…”王乔道。
“什么书吏?”王永吉脸色一变。
王乔没有回答,但王永吉却立刻就明白了他的意思,随即眼中顿时冒出寒光,冷冷道:“不就是一个书吏吧,不需要大惊小怪。”
“可…还不见一个账本。”王乔支支吾吾。
而照王永吉给朝廷的奏疏,在他严厉查缉之下,所有私人金厂都已经全部被关闭。奸商们杀的杀,流放的流放,逃的逃,已经没有人敢再和朝廷争利了。
一连两天,朱聿键和方以智沿着沂水河,巡视各处金厂,尤其是一些被王永吉关闭、废弃的金厂地点,更是被他们仔细查看,汤有庆和当地官员寸步不离的陪同。
虽然朱聿键和方以智虽然仔细查看,详细询问,但却始终没有什么发现,一如王永吉所说,这些金厂都被关闭了,奸商们流放的流放,逃的逃。
到此时,不但是朱聿键,就是方以智也开始怀疑,陛下的密报可能有误,王永吉有可能是被人诬陷举报了。
查不出什么,朱聿键和方以智只能返回济南。
是夜,他们宿在县城。
见两位钦差终于是要返回,一路陪同的山东按察使汤有庆脸上露出了笑跟着两位钦差这么久,腿都快要断了,今夜他终于可以睡一个好觉了…
这一夜,汤有庆睡的很安稳。
天亮时,他忽然被推醒。
“大人大人,不好了,有刁民在官署门前击鼓喊冤,已经被两位钦差唤到前堂了!”
推他的是他的亲随幕僚。
“嗯?”
汤有庆一惊,急忙坐起:“告的什么状?”
亲随幕僚面色发白,结结巴巴的说道:“他说…要状告山东官员…”
“啊?”
汤有庆大惊,跳起来就穿衣。一边穿一边怒:“什么人这么大胆?为什么不阻止?”
“挡不住啊,那人天不亮就击鼓,两位钦差又起的极早,正听到鼓声,立刻命令带入,我们不敢拦阻啊…”
汤有庆气急败坏,提着袍子就往前堂冲,连乌纱都忘记戴了,亲随幕僚捧着纱帽,在后急追:“大人,帽子,帽子啊”
汤有庆跑的虽然快,但却已经是赶不上了,他冲到前堂,正看见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跪在堂前,高声哭喊:
“草民本是金商,沂水县人氏,世代良善,虽不富足,却还能温饱无忧。”
“都说民不告官,但今日草民豁出去了,因为草民已经家破人亡,两个儿子都为奸人所害,只因他们握有贪官的证据。”
“现在这些证据,就在草民手中!”
“草民状告山东按察使汤有庆,他贪赃枉法,索贿无度,一手遮天,令人假扮流贼,害死了草民的儿子!”
听到此,汤有庆一个踉跄,几乎摔倒在堂前…
京师。
乾清殿。
隆武帝朱慈烺正在沉思,堆在他面前的,是关于河南灾情,从赈济、防疫到防乱的各种奏疏,而他手里拿着的,则是又一份刚刚送到的山东密报。
“王永吉,你究竟有没有做?”
朱慈烺在心里轻声问。
在大明一众的总督巡抚中,王永吉还算是得力的,不说他在孔庙事件里的果断,只说这两年来治理山东,为辽南筹集钱粮,表现就很是不错的,也因此,隆武才将他从山东巡抚提拔为山东总督,军事政事一把抓。
对这样的臣子,朱慈烺一向都是信任的,但有流言中伤,他也不会轻易相信,更不会轻易调查。
但这一次,他却不能不调查。
因为密告王永吉暗中敛财、和不法商人往来密切、金厂作弊,又暗中密议、准备插手金矿招标的乃是登莱巡抚杨廷麟。
以杨廷麟的风骨,绝不会诬告,而登莱巡抚和山东总督是为山东半岛的最高官员,现在二把手告一把手贪墨,他不能不管,必须派人调查,厘清真相。因此,他才派朱聿键和方以智出京,以督促金矿的名义,秘密调查。
而不管真假,此事对朝廷都会有伤。
是真的,一方总督,位高权重,曾经被他公开夸奖,也被誉为官员楷模的王永吉竟然贪赃枉法,这无疑是太讽刺,等于是公开打了他这个皇帝的脸。
同时也说明,朝廷在山东设置都察院,以监督在地督抚的功能,并没有发挥出来,要想肃贪和端正官场风气,还需要有别的配套措施。
如果是假的,巡抚诬告总督,亦是丑闻。
济南。
天空飘着小雨。
总督府外,官员们打着雨伞,正在迎接赈灾返回的山东总督王永吉。
王永吉下了车,站在那一面鎏金的“山东总督衙门”的匾额下面,两边石狮子映衬,更显威严。
随从为他撑伞。
官员急忙都上前行礼。
赈灾归来,王永吉好像很是疲惫,摆摆手,示意不必了,该干什么都干什么去吧。
众官散去,只有济南知府王乔留了下来。
王永吉看向王乔。
王乔上前一步,在他耳边小声汇报:“两位钦差去了沂水河。一切都在掌握中。”
王永吉点头,眼中有欣慰,但王乔的下一句却又让皱起了眉头。
“只是,只是…”王乔犹豫。
“只是怎么了?”王永吉沉下脸。
“只是下官衙门里,走了一个书吏…”王乔道。
“什么书吏?”王永吉脸色一变。
王乔没有回答,但王永吉却立刻就明白了他的意思,随即眼中顿时冒出寒光,冷冷道:“不就是一个书吏吧,不需要大惊小怪。”
“可…还不见一个账本。”王乔支支吾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