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6章 丹书铁券(2/3)
,那以后也不会承认,要赢就赢大的,要输就输的彻底!
而整体的突破点,也出现在柳祚昌的身上。
不但他的家仆,就是赌坊里的一个赌徒最后也站出来指控柳祚昌,说他亲眼见到,柳祚昌和毒死于五于六的那个军官见过面,还经常听柳祚昌咒骂朝廷,念叨朝廷对他不公,最近要干一件大事。以报复朝廷。
而面对柳祚昌的喊冤,赌徒则说,自己就是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冤枉侯爷啊?
事关重大,史可法六百里加急请示朝廷,说要搜查柳祚昌的侯府。
隆武帝同意。
最终,不但从柳祚昌的侯府中搜出了私藏的兵器,而且搜出了他和定远侯邓囿、灵壁侯汤国祚密议不轨的一些证据。
到此,三人的罪行确定。
另一方面,史可法在军中的调查也取得了相当的进展,不但知道赵之龙刘孔昭当日是故意躲着他,以逃避责任,更清楚确定了他们两人暗中阻挠清田,利用部下的名字侵占军田以及贪污军饷的事实。
事关勋贵,南京刑部不能决断,厚厚的卷宗,送到了北京,交陛下圣裁。
隆武帝尚没有“决断”,都察院的御史却已经纷纷上疏进言。要求严惩南京勋臣。
“太祖高皇帝虽有遗训,要善待勋臣,然谋逆不在其列。”
“攻击官署,视同谋逆!”
“王子犯法,与民同罪,何况勋贵乎?”
“如不严惩,何能对得起当日死难的百姓?”
御史上下,一片喊杀之声。
虽然朝议汹汹,但勋贵毕竟是勋贵,而且就在这中间,宫中传出了喜讯,娜仁贵妃为陛下诞下了一个皇子,这也使娜仁成为了第一个为大明皇族诞下皇子的蒙古女子。
而据坊间传言,说陛下对娜仁十分喜爱,身为蒙古女子,娜仁骑马射箭,样样在行,常常和另一位妃子淑妃娘娘李氏一起,在宫中校场策马扬鞭,斗剑论武。
宫中有校场,妃子斗剑,论起来,不但是大明,就历朝历代也是从来没有听说过的事情。
对此,很多文人都是摇头的,觉得陛下对后宫太宽纵了,不要说皇帝,就是贩夫走卒,也不能让女人在家里这么放纵呢?
更有人觉得,宫里这么闹,迟早要出事情的。
有御史风闻弹劾,但泥牛入海,毫无回应。
有诞下皇子的喜讯,加上皇明历来宽待勋贵的传统,很多人都以为,徐文爵赵之龙刘孔昭等人一定会被轻放。
当然了,也有人对娜仁贵妃诞下皇子有所忧虑,虽然陛下已经有两子,且大皇子已经是太子,但面对娜仁贵妃的皇子,他们总是有些不安。
而隆武帝的决定,很快就公之于众。
“南京之乱,罪在用人,朕躬难辞其咎,斋戒三日,以为遇难者默。”
隆武帝先自己请罪,然后再说对徐文爵等人的处置。
“魏国公徐文爵,贵为国公,世受国恩,不思为国分忧,反而阻挠国策,暗中鼓动,酿成南京之乱,危及国家,当论死。念及先祖功劳,减等处置,褫夺一切封爵,贬为平民!”
“定远侯邓囿、灵壁侯汤国祚除爵,充军河套!”
“安远侯柳祚昌罪尤其大,为常赦所不原,除爵,抄家,斩!”
“赵之龙身为南京留守,执掌南京兵马,然就任以来,侵占军田,败坏军政,于治军练军无一所长,辜负圣恩,是日之乱,更是藏于营中,坐观时变,其心可诛,其后又贿赂大臣,欲掩盖罪行,蒙骗于朕,罪不可赦,除爵,斩,抄没全部家产,家人流放河套!”
“刘孔昭身为操江提督,和赵之龙同罪,除爵,斩,抄家,家人流放河套!”
“以上所抄没金银,全部用于赔偿当日在南京动乱中死难的将士和无辜的百姓。”
圣旨一出,整个京师都为之震动。
虽然在这之前,众人愤慨,御史言官纷纷上疏,要求严惩南京勋臣,原本以为,他们要一斤,陛下最少也要给八两不是?毕竟朝廷一直都有宽待勋臣的惯例,但没有想到,他们要一斤,陛下居然真就给了一斤,对南京勋贵并没有太多的宽容和减免。
爵位最高的徐文爵被贬为了平民,等于十代繁华,毁于一旦,大明再无徐家的世爵了。
幸运的是,他保住了性命。
相比之下,定远侯邓囿、灵壁侯汤国祚,安远侯柳祚昌等人就惨了,原本以为就是一顿板子的事情,想不到最后竟然是流放或者是杀头。
“陛下,不能这样啊,我们是勋臣啊,我们对大明有功啊”
但最惨的还属赵之龙和刘孔昭,不但抄家,而且连性命也丢了就舆论来说,对他们两人的议论也是最多的,人们纷纷说,隆武陛下最怒的也许并不是赵之龙和刘孔昭参与鼓动闹事,而是朝廷将南京京营和水师交给他们,而他们两人却没有交出令隆武陛下满意的答卷,即便隆武陛下派了张家玉张名振这两条鲶鱼到南京,操练精武营,都没有能唤醒他们,也因此,旧怒加上新罪,隆武帝对赵之龙和刘孔昭从重处置,也就不奇怪了。
其他几个参与其事的勋臣,因为罪行较轻,所以没有受到处置,不过却也被严厉的斥责,并要求他们认缴金银,以为赎罪。
南京勋臣本来就不多,经此一次,所剩不过两三家,而且全部被隆武的雷霆手段所震撼,再不敢对朝廷的政策阳奉阴违,暗中阻挠了
而整体的突破点,也出现在柳祚昌的身上。
不但他的家仆,就是赌坊里的一个赌徒最后也站出来指控柳祚昌,说他亲眼见到,柳祚昌和毒死于五于六的那个军官见过面,还经常听柳祚昌咒骂朝廷,念叨朝廷对他不公,最近要干一件大事。以报复朝廷。
而面对柳祚昌的喊冤,赌徒则说,自己就是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冤枉侯爷啊?
事关重大,史可法六百里加急请示朝廷,说要搜查柳祚昌的侯府。
隆武帝同意。
最终,不但从柳祚昌的侯府中搜出了私藏的兵器,而且搜出了他和定远侯邓囿、灵壁侯汤国祚密议不轨的一些证据。
到此,三人的罪行确定。
另一方面,史可法在军中的调查也取得了相当的进展,不但知道赵之龙刘孔昭当日是故意躲着他,以逃避责任,更清楚确定了他们两人暗中阻挠清田,利用部下的名字侵占军田以及贪污军饷的事实。
事关勋贵,南京刑部不能决断,厚厚的卷宗,送到了北京,交陛下圣裁。
隆武帝尚没有“决断”,都察院的御史却已经纷纷上疏进言。要求严惩南京勋臣。
“太祖高皇帝虽有遗训,要善待勋臣,然谋逆不在其列。”
“攻击官署,视同谋逆!”
“王子犯法,与民同罪,何况勋贵乎?”
“如不严惩,何能对得起当日死难的百姓?”
御史上下,一片喊杀之声。
虽然朝议汹汹,但勋贵毕竟是勋贵,而且就在这中间,宫中传出了喜讯,娜仁贵妃为陛下诞下了一个皇子,这也使娜仁成为了第一个为大明皇族诞下皇子的蒙古女子。
而据坊间传言,说陛下对娜仁十分喜爱,身为蒙古女子,娜仁骑马射箭,样样在行,常常和另一位妃子淑妃娘娘李氏一起,在宫中校场策马扬鞭,斗剑论武。
宫中有校场,妃子斗剑,论起来,不但是大明,就历朝历代也是从来没有听说过的事情。
对此,很多文人都是摇头的,觉得陛下对后宫太宽纵了,不要说皇帝,就是贩夫走卒,也不能让女人在家里这么放纵呢?
更有人觉得,宫里这么闹,迟早要出事情的。
有御史风闻弹劾,但泥牛入海,毫无回应。
有诞下皇子的喜讯,加上皇明历来宽待勋贵的传统,很多人都以为,徐文爵赵之龙刘孔昭等人一定会被轻放。
当然了,也有人对娜仁贵妃诞下皇子有所忧虑,虽然陛下已经有两子,且大皇子已经是太子,但面对娜仁贵妃的皇子,他们总是有些不安。
而隆武帝的决定,很快就公之于众。
“南京之乱,罪在用人,朕躬难辞其咎,斋戒三日,以为遇难者默。”
隆武帝先自己请罪,然后再说对徐文爵等人的处置。
“魏国公徐文爵,贵为国公,世受国恩,不思为国分忧,反而阻挠国策,暗中鼓动,酿成南京之乱,危及国家,当论死。念及先祖功劳,减等处置,褫夺一切封爵,贬为平民!”
“定远侯邓囿、灵壁侯汤国祚除爵,充军河套!”
“安远侯柳祚昌罪尤其大,为常赦所不原,除爵,抄家,斩!”
“赵之龙身为南京留守,执掌南京兵马,然就任以来,侵占军田,败坏军政,于治军练军无一所长,辜负圣恩,是日之乱,更是藏于营中,坐观时变,其心可诛,其后又贿赂大臣,欲掩盖罪行,蒙骗于朕,罪不可赦,除爵,斩,抄没全部家产,家人流放河套!”
“刘孔昭身为操江提督,和赵之龙同罪,除爵,斩,抄家,家人流放河套!”
“以上所抄没金银,全部用于赔偿当日在南京动乱中死难的将士和无辜的百姓。”
圣旨一出,整个京师都为之震动。
虽然在这之前,众人愤慨,御史言官纷纷上疏,要求严惩南京勋臣,原本以为,他们要一斤,陛下最少也要给八两不是?毕竟朝廷一直都有宽待勋臣的惯例,但没有想到,他们要一斤,陛下居然真就给了一斤,对南京勋贵并没有太多的宽容和减免。
爵位最高的徐文爵被贬为了平民,等于十代繁华,毁于一旦,大明再无徐家的世爵了。
幸运的是,他保住了性命。
相比之下,定远侯邓囿、灵壁侯汤国祚,安远侯柳祚昌等人就惨了,原本以为就是一顿板子的事情,想不到最后竟然是流放或者是杀头。
“陛下,不能这样啊,我们是勋臣啊,我们对大明有功啊”
但最惨的还属赵之龙和刘孔昭,不但抄家,而且连性命也丢了就舆论来说,对他们两人的议论也是最多的,人们纷纷说,隆武陛下最怒的也许并不是赵之龙和刘孔昭参与鼓动闹事,而是朝廷将南京京营和水师交给他们,而他们两人却没有交出令隆武陛下满意的答卷,即便隆武陛下派了张家玉张名振这两条鲶鱼到南京,操练精武营,都没有能唤醒他们,也因此,旧怒加上新罪,隆武帝对赵之龙和刘孔昭从重处置,也就不奇怪了。
其他几个参与其事的勋臣,因为罪行较轻,所以没有受到处置,不过却也被严厉的斥责,并要求他们认缴金银,以为赎罪。
南京勋臣本来就不多,经此一次,所剩不过两三家,而且全部被隆武的雷霆手段所震撼,再不敢对朝廷的政策阳奉阴违,暗中阻挠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