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7章 天也无常(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丁魁楚,在南京杀总兵杀副将,又杀了方国安,杀的人头滚滚,而从东厂的密报里,崇祯帝知道了太子在扬州查抄盐商,差点酿成扬州民变的秘事,心中又是怒,又是恨,怒的是春哥儿太不走君王正道,却好用旁门左道的心机,还有,这些杀伐抄家的恶事,交给臣子去做多好,身为储君,何必担这样的恶名?朕的教诲,你怎么一点都没有记住?你这般大胆,视朝廷法纪若无物,以后如何治理天下?你眼里还有没有朕这个父皇?  

恨的是,南直隶官场,竟然如此颓废,被他委以重任的赵之龙和刘孔昭两个勋贵,竟然都是如此的不堪重用。两年过去了,南京军务,竟然毫无改善。  

因此,对太子在军中的整饬,崇祯帝是赞同的。  

随后而来的两百万两现银,却并不让崇祯帝太喜,哼,故技重施,你这是堵我这个父皇的嘴来了。  

朕就如此爱钱吗?  

爱恨之中,崇祯帝真恨不得将太子召回来。  

当然了,只是心里的气话。  

崇祯帝心里清楚的很,太子既然出了京师,不得胜,是绝对不能回京,而湖广的局势,眼下也只有这个麒麟子才能罩住,不过等到湖广平息,太子回京之后,他对太子肯定不能再像以前那般放松了。  

朱慈烺,非是严管不可…  

崇祯帝看着太子亲写的,收复武昌、准备歼敌于岳州的奏疏,心思却有点飘远…  

噔噔蹬。  

脚步声响,一人急匆匆地走进殿中。  

站在崇祯帝身后的王承恩微微皱眉,心说这是谁这般不懂规矩,脚步声这般大,就不怕惊扰了圣驾吗?  

抬头一去,却是王德化。  

崇祯帝也抬头,见到是王德化,微微皱眉。  

“陛下。”  

王德化却是满头是汗,双手捧着一个急件:“锦衣卫湖广急报!”  

“拿上来!”听到是湖广急报,崇祯帝立刻放下了手中的奏疏。  

王承恩从王德化手中接过,呈到崇祯帝面前。  

崇祯帝打开看,第一眼,他脸上是喜色,因为急报里说,朝廷在羊楼镇大破张献忠,歼敌十万,张献忠数骑逃走,看到此,崇祯帝嘴角忍不住就露出了笑意,眼神激动,啊,我儿果然厉害,一战就击溃了献贼,但看着看着,崇祯帝脸上的笑意,就变成了震惊,随即,双手微微地抖动了起来。  

站在崇祯帝身后的王承恩见皇帝忽然面色大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惶恐的望向阶下的王德化。  

王德化低着头,脸上的汗,一直在流。  

显然,急报的内容,他是知道的。  

“这是真的?”看完后,崇祯帝抬头看向王德化,他脸色煞白,咬着牙,一字一句的问。  

王德化“噗通”跪倒:“奴婢也不敢确定。但奴婢派往湖广的,都是最得力,最忠心的属下,这等大事,想必他们绝不敢虚报。”  

崇祯帝瞪大了眼睛,呼吸都变的急促了,呆愣了片刻,他忽然吼道:“朱国弼,陈奇瑜呢?…他们两人的奏疏,为什么还不到?啊?他们在干什么?”  

这一声,好像是用尽了崇祯帝胸腹中的所有力量,就像是狂风卷过大殿,殿中所有人,都吓的跪倒了。  

王德化哭道:“他们两人必是怕担罪,所以不敢轻易上疏…”又道:“陛下不用担心,殿下吉人天相,自会没事的”  

王承恩惊骇的抬头,看向王德化,心说什么意思?难道是太子殿下出什么意外了吗?  

崇祯帝却已经是猛地一拍御案,跳起来再次咆哮道:“凤阳总督马士英,承天巡抚宋一鹤呢,武昌岳州的官员呢,他们的奏疏,为什么也没有到??他们为什么不报捷?为什么不说太子已经失踪了三日?为什么?”  

“快,给骆养性传旨,令他立刻带人出京,找寻太子!”  

雷霆大怒。  

整个紫禁城都在颤抖。  

王承恩惊的快要晕过去了,太子失踪,这可是天大的祸事啊,不过他脑子里有清明,直起身,对身边的王德化道:“王德化,如此大事,你东厂可得查实清楚了啊。”  

“已经去查了,现在就看兵部了…”王德化道。  

“咳咳咳…”崇祯帝一口气没上来,又剧烈咳嗽。  

“陛下…”殿中一团乱,王承恩急忙上前服侍,王德化也跟着忙乎,眼中含泪,陛下陛下的叫。  

一刻钟后。  

王德化满头大汗的退出乾清宫,。  

出了殿门,擦一把额头的汗,望一眼已经黑下来的天空,眼睛里经似乎藏着一种说不出的兴奋,嘴里轻声念叨了一句:“原来,天命也无常啊”  

第二日,崇祯帝没有早朝,他一夜无眠,在殿中踱步,焦灼愤怒,一次又一次的下圣旨,严令在军中的抚宁侯朱国弼立刻上疏,说明九宫山的情况,又令内阁兵部,迅速派人去湖广…  

像是热锅上的蚂蚁,又像是愤怒的布谷鸟,崇祯帝彻夜不停。  

这一来,自然不能上早朝。  

而内阁五辅和六部重臣已经得到了消息,在无比惊骇之下,齐聚殿中,商议该如何是好?  

大明朝得太子为什么叫国本?  

意思就是国之根基,如果国本出了意外,未来不定,国家就将动荡,人心就会不稳,也就会给阴谋家以空间。因此,大明朝立国到现在,朝臣最关心的就是国本,只有国本确定,朝政才能安稳。皇帝,内阁,司礼监,这一头双臂的马车,才能向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