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2章 等豪格(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消息。  

战事不利,黄太吉又出了事情,看样子怕是有性命之危,所有人的脸色都是凝重,不管他们愿意不愿意,一个问题不得不浮上他们的心头,那就是,如果黄太吉出了意外,那接下来谁可继位?  

虽然豪格是黄太吉的长子,又位列肃亲王,但大清和明国不同,大清并没有设置太子之位,谁能继承大位,必须公推,就威望来说,豪格是远远胜不过睿亲王多尔衮的,但肃亲王毕竟是今上之子,又是正蓝旗的旗主,有两黄旗和正蓝旗的支持,八旗之中,已经是握有三旗,加上大家隐隐都知道,郑亲王济尔哈朗是黄太吉一手扶持起来的,对黄太吉忠心耿耿,爱屋及乌,济尔哈朗自然也是要支持黄太吉的儿子继位的,一共八旗,支持豪格的就占了半壁江山,两红旗中立,支持多尔衮的,怕只有他自己的两白旗…  

因此,睿亲王多尔衮威望虽高,但怕也是当不了这个皇帝的。  

当然了,这番心思,都是亲贵大臣们的内心揣测,此时此刻,谁也不敢把这个心思流露出来,不过他们的眼神,却都是看向站在最前面的礼亲王代善和睿亲王多尔衮。  

代善和多尔衮,两人的脸色都很是难看,代善不用说,他又一个孙子死在了明国太子的手中,连日激战,他两红旗的精锐又折损不少,就一个老人来说,再没有晚年丧子丧孙,苦心经营的两红旗,连连折损精锐,更令人伤心痛悔的事情了,不过代善是识大体的,听到黄太吉从马上摔下来,病情难测的时候,他立刻抛开了自己失去儿孙的悲伤,一心一意的祈祷黄太吉能够挺过来,不然他大清,他八旗,必然要面临一场狂风暴雨的洗涤!  

和老代善的忧虑不同,多尔衮此时却是在急切的盘算,或者是在计划,一旦黄太吉有变,他该如何应对?哪怕自己继承不了大位,也不能让豪格得逞,不然他两白旗一定没有好日子过。  

“哒哒哒哒”  

马蹄声响,东城的多铎急急奔了回来,南城战事不利,他东城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原本以为今日能攻破通州,想不到最后却是这样的结局,尤其连日激战,他两白旗损失不小,作为旗主,多铎咬牙切齿,恨不得亲自披挂上阵,正愤怒中,苏克萨哈忽然来到,向他禀报了黄太吉喷血落马的消息,多铎虽然暴躁猖狂,但脑子却极其聪明,他立刻意识到即将有大变,于是急急而来。  

此时见亲贵大臣都已经到齐,只剩自己,于是他翻身下马,快步走到两个哥哥代善和多尔衮的身边不同于在场所有人的凝重和肃穆,多铎眼睛里其实是带着喜色的,当年黄太吉趁他们三兄弟年幼,勾结阿敏和莽古尔泰,逼死了他们的母亲阿巴亥,这个怨,多铎是一直记在心里的,而这些年,尤其是去年以来,黄太吉一直有意无意的在压制、防备他们三兄弟,作为当事人,多铎的感受最为真切,三兄弟之中,他是最想黄太吉立刻就死掉的人,现在黄太吉落马,虽然他想要假装悲切,但眼神中的喜悦却是不经意的流露了出来。  

在场的都是建虏亲贵和重臣,很多都是人精,立刻就有人感觉到了多铎不同的情绪。  

不过却没有人敢吱声。  

多铎是努尔哈赤的幺子,一向骄横猖狂,没有人敢找他的晦气。  

只有多尔衮转头,用他冷静的眼神,看了多铎一眼。  

多铎立刻意识到了哥哥眼神中的提醒意味,于是他低下头,收敛眼中的那一丝的喜悦,默默在多尔衮身边站了。  

所有人都到齐,目光都望着黄太吉的大帐,只等太医的出现。  

不知不觉,天色就黑了。  

终于,大帐中再一次响起剧烈的咳嗽声。  

听到此声,帐外的两黄旗将领和大臣都是面露喜色,皇上还在,皇上无忧啊,就建虏的体制来说,主子既是奴才身家性命的拥有者,也是奴才利益的维护者,没有了主子的奴才,就变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深恐得不到庇护,现在皇上还在,他们终于可以安心了。  

稍顷,背着药箱,一连汗水的三个太医从帐中走了出来,向代善多尔衮和多铎行礼。  

“皇上怎样了?”不等太医说话,代善就急切的问。代善一向最能沉住气,但今日却是有点忍不住。  

“回王爷,皇上已经苏醒,身体并无大碍,安心静养即可。”为首的李太医小心翼翼地回答。  

“哦。”代善长长松口气。  

三个太医拱手,然后在六个侍卫的护卫下离开。  

多尔衮和多铎都没有说话,两兄弟用眼神交流,彼此都知道黄太吉的病情绝没有太医说的那么轻巧,忽然落马,还喷了那么多的鼻血,怎么会没事?用六个侍卫护送三个太医,明显就是要保密,以防有人向太医打听病情,这样的布置已经足够说明黄太吉病情的严重了。  

太医离开,但黄太吉并没有立刻召集代善多尔衮和满汉众臣进帐,代善焦虑的踱步,但没有黄太吉的旨意,他却也不能擅自入帐。  

一会,唯一被黄太吉召入帐中的两黄旗重臣索尼疾步匆匆地从里面走了出来,代善多尔衮多铎急忙就迎了上去,而不等三人问,索尼先拱手行礼,然后脸色凝重的说道:“皇上召礼亲王,睿亲王和豫贝勒觐见。”  

听到黄太吉召见,多尔衮和多铎相互一看,眼中都惊讶,难道黄太吉真的没事?  

正对视时,代善已经急步向帐里奔去,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