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 先生冷静啊(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陈婉婉和王聪又聊上了。  

这个元青花瓷瓶真的这么值钱?  

因为陈婉婉之前对于华夏的古董界并不怎么上心。  

也没去了解过这些。  

所以她并不知道,原来这些丑不拉几的古董居然这么值钱。  

居然动辄几千万。  

这也太贵了。  

陈婉婉小时候就在家里曾经不小心打碎过一个青花瓷的小碗。  

怪不得那个时候陈婉婉她老爹气的好几天没吃饭呢。  

原来这东西真这么贵。  

王聪面对陈婉婉的问题直接说道:“青花瓷的确比较能代表华夏古代工艺结晶的一个标志物,但其实也不是每个朝代的青花瓷都这么值钱的。”  

王聪说着就给陈婉婉普及起来关于青花瓷的知识。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  

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  

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  

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  

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种。  

这也就是外界流传比较广的一句话。  

青花瓷瓶,源于唐,兴于元,盛于明,鼎于清。  

现在的收藏家比较推崇的是元朝和清朝康熙乾隆时期的青花瓷。  

同时这两个朝代之中,又以元朝青花瓷最为珍贵难得,价格也往往是天价。  

华夏老祖宗烧瓷器最鼎盛的时候,就是现在科技工艺也拍马都赶不上的。  

而这一次拍卖的这个是元代的青花瓷瓶。  

价格肯定高啊!  

毕竟是青花瓷中最值钱的朝代产的。  

所以王聪这一次沉思了一下,最后给出一个估价。  

“一亿!最多应该是这么多了,再高就溢价有点多了。”  

王聪打包票。  

我赌一根辣条。  

这个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最多一个亿,不能再多了。  

王聪下定论了。  

陈婉婉也是点点头。  

但王聪这边刚说话。  

让人迷醉的事情又发生了。  

原本这个青花瓷的价格还维持在八千八百万的样子。  

结果就在这时候,秦轩进场了。  

这货一进场,直接举起拍卖座位手上的另一个黑色的号码牌。  

这个号码牌和平常号码牌不一样。  

平常的普通叫号牌是白底黑字的。  

但这个号码牌是黑底红字。  

这是什么意思呢?  

平常号码牌一次叫价一百万。  

这个黑色号码牌只要举起来一次那就直接底价的五倍。  

也就是说,秦轩举黑牌,直接就是五倍五倍的出价。  

一百万的五倍。  

直接就是五百万。  

王聪在一边看傻了。  

尼玛!  

你还有这操作?  

又要打脸了吗?  

疯了疯了!  

秦轩这家伙绝对是疯了。  

你说你拍卖就拍卖吧。  

你拿普通号码牌拍卖不就完了吗?  

没事干了,你拿黑色号码牌干嘛?  

竞价也不是这么竞价的!  

秦轩的竞价方式把隔壁老王都吓了一跳。  

“秦总,您这…豪气啊!”  

老王都忍不住伸大拇指了。  

就算老王也只是一次加价一百万而已。  

秦轩这家伙直接五百万的砸。  

老王不服都不行。  

到底是年轻人啊!  

年轻气盛。  

秦轩的操作看呆了不少人。  

连拍卖台上的主持人也确认了一下。  

“先生,请问您确认您没有拿错竞价牌吗?您现在拿着的这张竞价牌是五倍竞价牌哦!您确定要加价五百万吗?”  

秦轩:“确定,我知道,你加吧。”  

五百万而已。  

秦轩喝喝水的功夫就能赚回来了。  

不要小看了秦轩手底下这些世界五百强的赚钱能力。  

几百万而已,对于秦轩来说。  

这也算钱?  

听秦轩说没问题。  

拍卖继续。  

因为秦轩的搅合,这场水彻底变的浑起来。  

价格直线上升。  

很快突破一亿大关。  

王聪在后面直接跪了。  

自己刚才才说的价格绝对不可能超过一亿的。  

结果三分钟还不到就超了。  

王聪感觉自己脸有点疼。  

都不好意思看陈婉婉了。  

太丢人了。  

自己刚才怎么没想到,今天这拍卖场里头还有一个秦轩呢。  

要早想到这暴发户外加搅屎棍也在里头。  

打死他他也不猜啊!  

起码一个亿打底那种。  

但秦轩这时候可不知道王聪的想法。  

他正玩得带劲呢。  

跟一王两马竞价果然刺激。  

价格一路飞涨。  

不一会直接突破一亿五千万。  

很快,阿狸大马第一个罩不住,率先退出战斗。  

相对来说,大马并不是真爱古董什么的。  

他只是单纯觉得这个罐子挺好看的。  

要是不超过两个亿可以买回去摆着看看。  

但现在竞价这么激烈。  

大马觉得没什么性价比,直接退出战斗房间。  

剩下的就是秦轩、疼迅小马哥和隔壁老王之间的神仙打架。  

但老王卖秦轩面子。  

也只是继续跟了两轮之后也直接放弃竞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