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1章 买办(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回长安的,到时候想必兄长自会有书信送至。”  

吕壹等的,可不这就是这一句?  

只见他长舒了一口气:  

“那就好,那就好,真是多谢糜郎君了!那我就恭候大司马的好消息了?”  

“应该的,应该的。”糜郎君微笑,伸出食指,在两人之间来回指了几下,“都是互相帮忙嘛!”  

“其实照这一次在荆州,也发现了几个地方的关税,似乎有些小问题,所以可能需要校事府的帮忙…”  

(第1117章,根据汉吴达成的租借协议,汉国帮吴国建立铁甲骑军,借钱借装备借战马,其中的条件之一就是要吴国拿关税作抵押)  

听到糜郎君的话,吕壹连问都没有问到底是什么问题,直接就是拍着胸膛说道:  

“糜郎君只管说是哪里,又有谁不长眼,敢在关税上做手脚,我这就立刻派校事前去!”  

反了还!  

在江东,交不交税,怎么交税,校事府说了不算。  

但在荆州…  

杀人放火校事府可以不管你,但不交关税,不行!  

别跟你家阿翁说什么你是哪家罩着的。  

就算是江东四大家族的家主想要运货过荆州,也得交钱!  

这不仅仅是关系到校事府与大汉合作的根基,也关系到校事府在陛下面前立足的根基。  

但凡少收一点钱,校事府在陛下面前都是要吃排头的。  

如果收不上钱,校事府在陛下面前就什么也不是。  

军头?  

军头就更简单了。  

你以为手底有兵卒,校事就不敢上门了?  

知道校事府是靠什么起家的?  

以为校事府这几年没有动静,就不会监察百官了,那就太天真了。  

在钱粮这方面,陛下会更相信谁?  

“那就有劳吕中书了。”  

糜郎君才不管未来几天内有谁会倒霉,反正他只要保证一点:足额交税!  

什么古未有之的苛政?  

关我大汉什么事?  

前去催缴的人,不是你们吴国的人吗?  

要的就是你们这些豪右,养成交税的好习惯。  

七月流火,八月未央,九月授衣。  

进入八月底,暑气已经完全消退,秋高气爽,正是长安城气候最为宜人的时候。  

冯大司马拿着从吴国那边送过来的书信,脸上露出古怪的笑容:  

“孙十万又派人出海了?这一回好大的手笔,居然有三万人。”  

记得派人找到夷洲的时候,也不过是一万来人吧?  

“看来野心不小哇…”  

一念至此,冯大司马脸上的笑容就越盛了起来,再配合上那古怪的神情,像极了后世电车系列的痴汉之笑。  

光线暗了一暗,门口似乎有人经过,还探了一下脑袋,似乎是被冯某人的笑容吓着了,又连忙想要悄悄离开。  

“回来!跑什么?”  

冯大司马反应倒是快,立刻开口叫唤道。  

门口再次露出一个脑袋,花小五眼珠子滴溜溜地转动着,指了指自己,“阿郎是在叫我?”  

也不知是生下孩子之后认命了,还是日久生情,被睡服了。  

在大司马府的后院,没有外人的情况下,花小五终是随了大流,唤冯某人为阿郎。  

冯大司马没好气道:  

“不是叫你叫谁?快进来,我有话跟你说。”  

花小五转动脑袋,环视了一下里面,发现再无他人,她有些不情愿地踏过门槛,磨磨蹭蹭地说道:  

“我只是路过,想要去寻阿梅…”  

让我进来,指不定是没什么好事,要不然屋里为何没有别人?  

冯大司马“嘁”了一声,对这个胆敢骗他的情妇很是不满:  

“阿梅这些日子忙着在渭水那边琢磨蒸汽机呢,天黑还得派人去催她回来,你准备到哪寻她去?”  

“去渭水边…”  

“你敢!”冯大司马瞪了情妇一眼,“阿梅的研究正是最关键的时候,你敢去打扰她,看我怎么收拾你!”  

蒸汽机的原理,是小学生就可以接触到的课外知识。  

但如何打造出一台原型机——不要求它的性能有多高,只求它能动起来——那也是阿梅孜孜以求十来年都没法解决的问题。  

因为对于这个,冯大司马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这个玩意,它涉及到了原材料的问题。  

想要炼出达到要求的钢铁,必须要经过无数次试验。  

他可不想阿梅这个国宝级工程师在使用某些不合格伪劣产品时,因为膨胀爆炸之类的发生什么意外。  

从私心来说,他不想孩子还没长大就没了亲妈。  

而且对于冯某人来说,早年的大汉,最紧迫的目标,不是搞一两个新式武器,而是建立起能够打败魏国的国家体系。  

因为使用的武器,始终是人。  

直到拿下了并州,兴汉会能够在平城和九原进行大炼钢,这才算是给阿梅提供了足够她随便挥霍的钢铁材料。  

然后就是橡胶材料。  

不过这个问题,对于冯某人来说,倒不是什么大问题。  

毕竟前世在大西北为国戍边,他知道大西北产一种草,就叫橡胶草——听说原产地还是在天山一带。  

世人皆知橡胶树产橡胶,却不知橡胶草是与橡胶树并称世界三大产胶植物之一。  

光听这称号,就知道橡胶草产胶能力,妥妥高产无压力。  

当年下地方支援老乡的时候,冯某人帮老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