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37章 大丈夫(3/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次立下的功劳已经够大了,不如就领个平西将军吧”  

只听得丞相又开口道。  

还有?  

冯君侯身子晃了晃,砸下来的惊喜已经把他砸得眼冒金星。  

赵广的骁骑将军听起来很牛逼,但也只不过是个杂号将军。  

但这平西将军不一样,听起来可能没那么牛逼,却是个重号将军,位列上卿!  

只见冯土鳖咧嘴傻笑,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妈的,这换了后世,怎么着肩上也要扛光板再加一颗金星吧?  

不行,回去老子就让李慕做套军服!  

“做了凉州刺史,当上平西将军,那这爵位”  

大汉丞相说到这里,顿了一下,又看了一眼冯君侯。  

还有吗?  

冯君侯抹了抹嘴角流出的口水,瞪大了眼。  

“就暂时不动了。”  

好吧,不动就不动。  

当个亭侯挺好“爵位虽说暂时不动,但你府上可以抬三位媵妾”  

今天丞相说话转折过多,冯君侯一个不防,就是猛然咳嗽起来。  

“知道你疼你府上的那些妻妾,但也不至于这么激动吧?”  

诸葛亮看着冯君侯那没出息的样子,眼中露出鄙夷之色。  

我这叫激动?  

也不对,没错,我确实很激动。  

可是我这种激动和你所想的激动不一样!  

要是关姬知道自己拼死拼活赚来的军功,最后便宜了府上的妾室也不算是便宜妾室,准确地说是便宜了自己反正就是那么一回事。  

到时不知道冯家大妇会不会有烧了冯府的念头?  

毕竟媵妾不同于普通的妻妾。  

规格最高的媵妾是亲姐妹同嫁,姐为妻,妹为媵妾。  

中等的则是同宗族姐妹同嫁,最低的则是侍女陪嫁。  

媵妾的地位要比妾高很多,有正式的身份,可以出席正式的宴会等等。  

说白了,媵妾就是后备正室。  

万一正室出了什么事,媵妾就是法定的正室候选人。  

这种制度,从战国到现在,在贵族阶层都非常流行。  

史上赫赫有名的芈月,最初就是以媵妾的身份与姐姐一齐嫁入秦国。  

若是这一回,朝廷允许冯府抬举媵妾,那就算是正式公开承认自己那两位妾室的地位。  

不过也难怪。  

李慕不说,单单是这些年来抑制粮价,同时又往前方调运各类物资,其功劳就足以比得上军功。  

至于阿梅,医学院里头的医学宝典,纺车,弩车,抛石车等等。  

哪一样没有她的功劳?  

但位置有三个呢冯君侯突然小小地遐想了一下。  

“还有你的嫡长子”  

这大概就是封妻荫子吧,不过冯君侯已经不在意了。  

他在发愁回去怎么跟关姬交代:这冯府的妾室只有两个,怎么朝廷给了三个位置呢?  

总不能是张小四的吧?  

可是张小四也不可能当妾啊!  

想着想着,他自己也迷糊起来。  

丞相看此人突然心不在焉起来,似乎没把自己的话听进去,当下也懒得再说,挥了挥手,就欲把他赶出去。  

哪知待冯永走到门口,丞相突然又想起一事:  

“对了,那刘良在此次大战中,也算是出了大力,我本欲想将他调回汉中,但他却说大丈夫当为国事,要继续留在西海那边。”  

“你与他那点恩怨,就让它过去,以后不得再为难他。”  

冯君侯听到丞相提起刘良,脸上也是露出古怪的神情:  

“咳,刘从事啊,确实是大丈夫,要不然,朝廷这抬举媵妾的恩典,就让给他如何?”  

“你过来,吾给你看样东西”  

冯君侯哪敢多留,趁着丞相给他加上祝福前,一溜烟地跑了。  

跑到外头,又想起那刘良,冯君侯不禁又是感叹一声:“谁言刘良不丈夫?”  

刘良就是刘琰之子,先前欲与冯君侯争张家小娘子。  

后来吧,被半流放到南中喂蚊子。  

陇右之战后,刘琰与丞相搞了个交易,终于把刘良捞到陇右。  

哪知冯君侯又阴魂不散地在陇右当了个护羌校尉。  

也幸好他老子的交易,赵老将军又作了保,冯君侯这才表明态度恩怨一笔勾销。  

估计是在南中吃过了苦头,他居然愿意到刚平定的西平等郡,与那些胡人部族打交道。  

一边教化胡人,一边和胡人交易,给陇右送来牛羊马匹等物。  

当然,这是不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在前几个月,冯永被曹真截断归路的消息满天飞,陇右人心惶惶的时候,这位刘从事在短短一个月内,一口气娶了五房妾室。  

多娶妻妾在这个时代并不是什么稀罕事。  

稀罕的是,这位本来有着光明未来的刘家汉子,娶的全是胡女!  

西平湟水那边本就是胡人叛乱频发之地。  

但刘汉子娶了五个湟水河谷胡人大部族的女子后,魏人想要仿旧年之事,拉湟水河谷的胡人一齐起事,却是被胡人头人砍了使者脑袋:  

“入你阿母的,老子与汉人是寄几人,怎么可能和你们这些魏人作乱?”  

前有冯君侯恩惠布施,后有刘汉子以身布施。  

魏人勾结豪族在湟水河谷作乱这个事,竟是没有得到多少胡人的响应。  

最后一边是大汉官吏坚守待援,一边是刘浑领着精骑,在没有胡人阻拦的情况下,轻易进入湟水河谷,平定叛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